劉 巖 朱東平 顧珊菱 林 紅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創傷骨科,吉林 長春 130021)
?
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復中的優勢
劉巖朱東平1顧珊菱林紅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創傷骨科,吉林長春130021)
目的探討功能性敷料與常規換藥在臨床整形修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整形修復術后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齡18~70歲,選取年齡50~70歲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為實驗組,其余年齡18~49歲的患者100例給予常規換藥為對照組;觀察兩組在使用過程中針對緩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癥,防止創面感染,促進創面愈合,縮小潰瘍面積,減輕疼痛等方面的療效,比較分析功能性敷料在整形修復患者術后換藥中的優勢。結果實驗組在臨床需要的各種情況下,無1例出現疼痛、切口滲出及感染等并發癥,在緩解患者上呼吸道局部炎癥、促進傷口愈合時間方面優勢明顯。結論功能性敷料對于緩解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癥、縮小潰瘍面積、減輕疼痛、抑菌護創、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愈合效果明顯,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功能性敷料;換藥;潰瘍;疼痛
換藥又稱更換敷料,是預防和控制創面感染、消除妨礙傷口愈合的因素,促進傷口愈合的一項重要操作技術〔1〕。常規換藥療程較長,程序繁瑣,療效不夠肯定,愈后病灶易形成瘢痕,因此臨床上需要一種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療程短、療效肯定的治療方法及配套制劑〔2〕。功能性敷料是一種皮膚傷口清潔的液體敷料,作用是讓液體經過沖洗傷口從而清除異物如灰塵和碎屑。功能性敷料通過富有彈性、張力、半透氣性的膠膜封閉創面,在敷料與創面間營造一個防水、低氧、微酸的濕潤環境,抑制創面的細菌生長,促進纖維細胞的合成及刺激血管增生,從而達到不產生結痂,減輕傷口疼痛,促進傷口愈合,迅速修復真皮的目的,符合現代創傷濕式療法的原則〔3〕。
1臨床資料
1.1對象選取我科2015年1~6月診治的患者200例,均按臨床需要進行術后換藥;年齡50~70歲的患者100例使用功能性敷料為實驗組,其中頜面部多發骨折35例,面部軟組織缺損41例,面部貫通傷24例;其余年齡18~49歲的患者100例給予常規換藥為對照組,其中頜面部多發骨折43例,面部軟組織缺損31例,面部貫通傷26例。
1.2方法(1)常規換藥:對照組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為術后患者進行常規換藥,用無菌棉球蘸取聚維酮碘溶液,干濕適宜,先上后下,由內向外擦拭切口,然后用無菌棉球蘸取75%乙醇皮膚消毒液擦拭,外敷無菌紗布或敷貼。(2)實驗組根據不同的創傷原因及受傷部位的解剖生理特點,對創面情況進行評估,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采取不同的換藥治療方式:①非接觸式噴涂法,將液體敷料直接噴于創面,2~3次/d。②局部浸潤法,對于顏面部多發傷及復合傷術后的患者,可以將溶液倒入專用無菌容器中,將創面浸入溶液中,隔日一次,15 min/次。③將浸透液體敷料溶液的無菌紗布、脫脂棉覆蓋在創面上。④沖洗法,對于損傷形成腔道的患者,可以用液體敷料配合引流管進行腔內沖洗。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促進傷口愈合、減輕疼痛、縮小潰瘍面、緩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癥、去除口腔異味的效果。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行χ2檢驗。
實驗組采用的功能性敷料在臨床需要的各種情況下對組織有直接的表面作用,不產生全身性效應,有效地控制了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癥,縮小了潰瘍面,對減輕疼痛、保護新生上皮組織效果顯著。術后切口無感染、血腫、皮瓣壞死,傷口和創面均愈合良好,具有明顯的抑菌護創、預防感染、防粘連、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無1例出現皮膚致敏反應,無皮膚刺激反應。對照組在縮小潰瘍面、減輕疼痛方面無明顯效果。
功能性液體敷料的主要成分構成是次氯酸、次氯酸鈉、氯化鈉、純水,有效氯含量為(0.006 7±0.001)%,pH值為6.2~7.8(在25℃±1℃時),對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效果顯著。顏面部受到創傷的患者,由于創傷及疼痛,進食、飲水減少,口腔唾液分泌減少,自我清潔口腔的能力下降,破壞了口腔內環境,為細菌在口腔內迅速繁殖創造了條件,使口腔成為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液體敷料可以殺滅吲哚、硫氫基及胺類等引起口臭的病原微生物,有效地緩解了鼻、咽、喉、上呼吸道的局部炎癥,縮小潰瘍面,減輕咳嗽及黏膜充血癥狀。術后對患者口腔黏膜受損程度進行評估,結合主觀和客觀的檢測指標,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單一或聯合換藥治療,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性液體敷料在臨床整形修復術后的輔助作用,可有效地促進口腔黏膜潰瘍的愈合,減少由此引起的臨床并發癥,使治療達到預期效果。
顏面部小血管和神經豐富,受傷部位易出血,對疼痛敏感度高,患者由于疼痛導致不能正常進食,從而加重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并影響其治療的依從性,這種消極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可導致疼痛閾值的降低。傳統換藥治療,由于創面滲出,紗布易和創面、組織粘連,換藥時,患者感覺疼痛明顯,還會出現撕脫新生上皮組織、創面出血等情況〔4〕。功能性液體敷料可以直接噴于不適部位,對組織有直接的表面性作用,可以減少創面水分蒸發〔5〕,保持創面濕潤,減輕不利因素對創面的刺激,可以有效地抑菌護創,保護神經末梢,減輕出血和疼痛。
綜上所述,功能性敷料不僅對緩解上呼吸道局部炎癥、縮小潰瘍面、減輕疼痛、促進傷口愈合效果顯著,同時對二度燒燙傷、壓力性潰瘍、外傷創口的清創沖洗、控制感染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它能夠有效地避免傳統換藥對顏面部皮膚及黏膜的刺激,而且還能縮短操作時間及減少耗材,增強患者舒適度及接受意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充分滿足臨床治療的要求,在使用中具有絕對的優勢,完全能夠代替傳統的換藥方式,具有廣闊長遠的市場前景,值得臨床推廣。
1袁春鳳,羅燕,張小英.新型敷料與傳統干紗布換藥在外科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9):120-1.
2閆欣,劉中國,尹治暉,等.液體傷口敷料用于治療皮膚淺表損傷的療效與安全性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1):69-70.
3陳蔚,梁玉,劉伶俐,等.活力碘聯合新型敷料換藥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6):1215-6.
4劉飛.創瘍貼治療顏面部皮膚擦傷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3;25(6):460-1.
5楊云,王繼華,朱禮昆,等.藻酸鹽敷料在整形外科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0;29(5):108.
〔2015-09-15修回〕
(編輯袁左鳴)
林紅(1968-),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創傷骨科及整形修復臨床護理研究。
劉巖(1981-),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創傷骨科及整形修復臨床護理研究。
R453.9
A
1005-9202(2016)18-4535-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066
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