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莉 劉麗萍
(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
人口老齡化對老年營養學教育的挑戰及對策
蔣莉劉麗萍
(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西南寧530021)
營養均衡;老年營養學
我國老年人群營養狀況不容樂觀、營養知識相對缺乏。而我國老年營養人才缺乏、醫學教育對臨床營養學的教學不夠重視,使得老年人群一系列的營養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如何加強老年人群的營養管理,發展及促進臨床營養學教學,已成為目前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
在描述營養狀況時,常使用的概念有營養均衡、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風險及營養風險。營養均衡是指按比例按健康標準需求提供人體每日需要的所有養分,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及水。營養不良通常指由于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過度損耗營養素所造成的營養不足,也指由于暴飲暴食或過度攝入特定的營養素而造成營養過剩。營養風險是一個較新的臨床概念,歐洲腸內腸外營養學會(ESPEN)給出的定義是指現存或潛在的營養和代謝狀況導致患者出現不良臨床結局的風險〔1〕。而營養不良風險只是指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不涉及臨床結局。在文獻中使用不同的名詞,這些概念的定義取決于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人群的特點〔2〕。
營養狀況與健康和疾病是相互影響的。營養不足與老年抑郁、腦卒中、白內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骨質疏松等密切相關〔3~5〕。膳食攝入不平衡、營養過剩已成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腫瘤等慢性病的首要發病因素。現有資料發現我國老年人常見疾病的序列,前5位疾病依次為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道感染〔6〕。而大多數老年人往往有多種疾病共存,因此面對的營養問題更為復雜。此外,存在營養風險還會增加各種不良臨床結局的發生率,如增加并發癥、死亡率、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及降低生活質量等〔7〕。因此,老年人群健康更需要科學合理的營養管理。
3.1老年人易發生營養不良生理上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由于臟器功能的退行性變化,影響老年人對食物的選擇、消化吸收功能和對營養素的利用能力,容易引起蛋白質營養不良,進而引起免疫力和代謝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味覺逐漸降低,對鹽、糖、醬油等的消耗增多,過咸可誘發高血壓,過甜不利于控制血糖等;由于咀嚼困難發生的營養不良發生率是37.9%〔1〕,不易進食瘦肉,多選擇肥肉,容易引起肥胖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由于消化能力的下降,選擇粗纖維食物的概率較少,易引起便秘。老年人平均患病2~3種,疾病與用藥均能顯著影響消化功能,進而影響營養代謝,如糖尿病老年人營養不良發生率為40.7%〔1〕。若生理老化及病理變化同時作用于老年人,往往使得老年人面對的營養問題更為突出和復雜〔8〕。
3.2老年人群營養不良發生率高老年人群的營養失衡頗為嚴峻,表現為營養過剩與營養不足并存。根據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9〕,我國老年人的超重率為39.8%,肥胖率為13%。在某些地區,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甚至更高。楊菊等〔10〕對14 111例蘇南農村社區中老年人進行調查,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分別是59.0%和34.9%。調查發現,在社區老年人中,0.2%~0.8%存在營養不足,營養不足的風險為20%~30%〔11~13〕。在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營養不足發生率為27%~52.4%〔14,15〕。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營養不足的發生率8.2%~26.4%,營養風險為26.6%~46.7%〔16~19〕。
3.3老年人群普遍缺乏科學營養知識我國老年人群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不合理的膳食結構與不健康的飲食行為,使得營養問題廣泛影響身體健康。何月英等〔20〕調查寧波某社區500例60歲以上老人的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情況,得分合格率僅僅為38.2%、85.8%和23.8%。農村地區情況更糟糕,于坤等〔21〕對1 631例農村50歲以上中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營養知識知曉率僅為3.7%。營養知識匱乏是影響老年人營養失衡的重要因素。
3.4醫護人員營養知識薄弱營養學教育滯后導致醫護人員營養知識薄弱、營養相關人才缺失。陳立勇等〔22〕調查山東30所醫院的管理層及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的營養知識現狀,結果顯示其臨床營養學知識普遍不足,49.01%營養知識通過瀏覽報紙雜志獲得,21.95%經過系統營養知識的學習。景秀琛〔23〕對蘇州市9所三級醫院、34所二級醫院的177名護士長進行調查,發現病區護士長臨床營養知識水平一般、營養行為水平偏低。住院患者的營養相關知識大多來自于醫護人員,醫護人員對臨床營養認知程度決定其能否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同時也影響臨床營養的應用與發展。
3.5臨床營養學教育設置匱乏目前的醫學教育對營養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本科教育方面,國內設置營養專業的醫學院校只有四川大學等7所。部分院校把《臨床營養學》作為選修課,部分院校把營養學作為預防醫學或衛生保健課程的一部分來講授。有的院校甚至沒有給臨床專業學生開設系統的營養學知識課程。我國目前尚未有對醫學生營養教育課程設置和教育質量的系統研究。李芬〔24〕對9所大學或醫學院63個醫學專業的在校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平均接受營養教育的時間為16.8(4~32)學時,而美國臨床營養學會(ASCN)推薦的標準時醫學生在校期間不得少于40個學時的營養教育〔25〕。其中38個專業(63.33%)認為需要增加更多的營養教育知識,18個專業(30%)認為需要單獨開設營養教育課程。目前,大多數院校使用的營養學相關教材相對較陳舊,不能反映學科的最新動態;內容與臨床應用脫節,一些更具體內容由于課時的限制未能涉及。
4.1著手我國均衡營養的頂層設計建議將均衡營養擺到十三五國民健康素質規劃的議事議程中。特別是學校食堂均衡營養、機構養老均衡營養。樹立科學均衡營養觀為出發點,培養均衡營養人才為關鍵點,構建均衡營養膳食指南為核心,普及均衡營養知識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為目標。
4.2積極開展老年營養學的課題研究目前,老年營養學的研究剛剛起步,如何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指南;如何為預防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營養保障;如何根據老年人群所患疾病的特點,針對存在的營養風險做出適當的營養支持。同時要對營養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營養代謝組學等新技術在老年營養學領域的應用進行積極的探索,從分子水平探索營養素對基因和蛋白質表達的影響,從而達到干預或預防某些疾病的目的〔26〕。
4.3推動科學營養知識普及教育國民體質的強健不僅僅要關注“治病”,還應關注預防疾病,更應該進行各種健康教育,獲得更佳健康效益。普及科學的營養知識可以建立良好的膳食行為,對疾病預防和治療起到基礎作用。健康教育離不開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的強大滲透作用,政府應負責清理媒體夸大其詞甚至誤導百姓的營養廣告,鼓勵企業參與公益健康教育廣告。在社區六位一體的工作中,健康教育應當是貫穿所有工作的主線。而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營養健康宣教存在許多問題,如老年人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課程安排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宣教手段單一、枯燥等,不能滿足老年人群的需要。社區營養宣教要結合老年人群的特點,可采用多種手段,如營養知識講座、板報、宣傳圖冊、營養咨詢、現場演示及舉辦趣味競賽等。
4.4在醫學院校普及臨床營養學教育雖然我國在2005年開始公共營養師的資格考試認證工作,但是單純的營養專業人才由于缺乏臨床醫學知識,無法更好地為老年人群服務。因此,要重視醫學院校的臨床專業的營養學教育。醫學院校各個專業都應開設臨床營養課程,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教學,并保證一定的教學課時。選擇反映營養學發展新動態、重點突出、實用的教材。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如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應加強臨床見習或實踐,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更深入,且能較快適應臨床工作。
4.5嘗試營養與保健護理人才的培養住院病人的營養相關知識大多來自于護士,社區健康教育目前主要由社區護士負責,然而護士缺乏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系統的營養知識更是不足。因此,在護理人才培養中,可設置營養與保健特色方向。使護理專業學生在掌握護理學知識后,系統地學習臨床營養及保健的相關知識。
1Lochs H,Allison SP,Meier R,etal.Introductory to the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terminology,definitions and general topics〔J〕.Clin Nutr,2006;25(2):180-6.
2梁曉坤,揭彬,蔣朱明.營養風險理念解讀〔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7;15(3):167-70.
3陸惠華,高天,虞華英,等.現代老年醫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9;7(3):5-7.
4Saka B,Kaya O,Ozturk GB,etal.Malnutrition in the elderl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geriatric syndromes〔J〕.Clin Nutr,2010;29(6):745-8.
5李小鷹,王建業,于普林,等.中國老年醫學面臨的嚴峻挑戰與應對政策〔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1):1-2.
6張琴.重慶市社區老年人營養不良狀況調查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4;11(1):17-9.
7Lim SL,Ong KC,Chan YH,etal.Malnutrition and its impact on cost of hospitalization,length of stay,readmission and 3-year mortality〔J〕.Clin Nutr,2012;31(3):345-50.
8何揚利,吳智勇,鄭茵,等.住院老年人抑郁與營養不良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1;30(2):148-9.
9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35-40.
10楊菊,張開金,戚建芬,等.蘇南農村社區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605-8.
11李纓,陳彪,關紹晨,等.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及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479-81.
12Kaburagi T,Hirasawa R,Yoshino H,etal.Nutritional status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grip strength and depression in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Japanese〔J〕.Public Health Nutr,2011;14(11):1893-9.
13Tsai AC,Chang TL,Yang TW.A modified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without BMI predicts nsutritional status of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in Taiwan〔J〕.J Nutr Health Aging,2010;14(3):183-9.
14許瑾,胡星月,田華,等.福利院老人營養狀況與膳食行為習慣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4010-1.
15衣學梅,馬愛國,梁惠,等.城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群營養及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9;13(2):167-9.
16朱海英,于常英.老年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營養不良(不足與超重),發生率及營養支持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0):2057-9.
17唐大年,韋軍民,朱明煒.老年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營養不足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應用狀況的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1;30(11):974-6.
18張靜,陳格亮,王莉萍,等.老年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篩查及營養支持使用的現狀調查〔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1;17(2):115-7.
19曲國建,丁連安,李海燕,等.青島市某三級甲等醫院老年住院病人營養風險篩查〔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48(5):399-404.
20何月英,柯海萍,鄔曉婧,等.500 名老年居民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12):95-7.
21于坤,梁惠,鄭魯,等.1631名農村中老年人營養與慢性病知識知曉率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5):348-50.
22陳立勇,張潔,孟妍.醫院管理層和相關臨床科室營養知識現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7):1-3.
23景秀琛.護士長臨床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2):1855-60.
24李芬.醫學院校大學生營養教育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5):71-2.
25Vetter ML,Herring SJ,Sood M,etal.What do resisdent physiciants know about nutrition?An evaluation of attitudes,self-perceived proficiency〔J〕.J Am Coll Nutr,2008;27(2):287-98.
26蔡東聯,林寧.營養學新進展〔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0;35(4):360-3.
〔2015-06-05修回〕
(編輯苑云杰/王一涵)
2011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No.11FRK003)
劉麗萍(1963-),女,教授,主要從事老齡化社會與老年護理研究。
蔣莉(1983-),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臨床營養研究。
R153.3
A
1005-9202(2016)18-465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