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如鴻
淺談煤塵肺病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文/白如鴻
我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年開采量已接近50億噸,煤礦從業人員約500萬人,占我國采礦業首位。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大量粉塵,煤礦工人吸入后會引起肺部病理變化,這種變化使肺部組織產生持續性破壞和程度不等的纖維病變,病情嚴重者可導致心功能損害及勞動能力喪失,直到死亡。一旦患有煤塵肺病后,病變根本無法逆轉痊愈,即使脫離了粉塵作業環境或場所,由于蓄積在肺部的粉塵持續發揮著作用,病變仍會繼續發展。因此,煤塵肺病是一種危害煤礦員工的嚴重職業病,已成為煤礦工人的“第一殺手”。只有正確認識煤塵肺病的致病機理及危害,并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從源頭上強化防范,才能有效預防煤塵肺病的發生,保障煤礦員工的作業安全和身心健康。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塵肺病報告人數已超過72萬人,其中62%集中在煤炭行業這一高發區,超過44萬人,占煤礦從業人數的8%,且每年新增病例約1萬名左右,煤炭企業蒙受經濟損失高達70億元。我國煤炭生產企業每年死于塵肺病的員工人數遠遠高于同期生產性事故死亡人數,煤礦塵肺病防治形勢十分嚴峻。
根據陜西榆能集團公司所屬煤礦的地質構造、煤層賦存狀態、開采條件、技術裝備等情況,集團公司所屬煤礦職工患煤肺可能性較大。防塵是預防煤肺病的唯一可靠方法。近年來,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加大技術改造、資源整合,提高機械化開采水平,加強防塵措施和宣傳教育等工作,煤塵肺病明顯得到抑制,目前還沒有報道病例。但從每年集團公司組織的安全大檢查中發現,集團公司所屬各生產礦井和集運站對煤塵的危害認識不足,職業病防治體系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力,井下作業人員不按規定佩戴防塵口罩的現象普遍存在,工作面、順槽噴霧降塵效果不佳,作業人員防塵意識淡薄,煤塵病防治刻不容緩。
煤塵肺病是由于從事煤礦作業過程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嚴重危害煤礦工人身心健康的主要職業病。患病人群與工種、接塵工齡及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粉塵分散度、粉塵的理化性質及煤的品種等有關,主要涉及采煤機司機、掘進機司機、支架工、通風工、選煤工等工種。由于不同工種的煤礦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吸入的粉塵性質不同,煤塵肺病又可分為煤肺、矽肺、煤矽肺三種。
由于煤肺存在病史較長,病變進展慢,早期病情輕等特點,一般會被輕視或誤診,但一旦患病后,病情根本無法逆轉痊愈,病情嚴重者最終導致心功能損害、勞動能力喪失,直到死亡。所以,煤塵肺病不僅會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災難,也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危害極其嚴重。
煤塵肺病早期癥狀一般不明顯或無癥狀,隨著病變的發展,癥狀逐漸增多,主要表現為:
(1)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氣短,嚴重時出現行走甚至安靜休息時都感到難以呼吸,勞動能力喪失,最后合并肺氣腫、肺心病等。(2)咳嗽、咳痰。(3)胸痛。(4)咯血。(5)全身癥狀:表現為神經衰弱、食欲減退、心悸等。(6)并發癥:表現為呼吸系統感染、氣胸、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直到死亡。
管理因素。由于煤塵肺病的“隱蔽性”和傷害的“非及時性”特征,部分煤礦企業領導和員工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煤礦職業病防治機構、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措施和資金均落實不到位,使得職業病防治停留在口頭,管理流于形式。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粉塵濃度,作業環境中粉塵濃度越高,對作業工人危害越大;二是粉塵分散度,粉塵分散度越高,在空氣中漂浮的時間越長,沉降速度越慢,被人體吸入的機會越大,對人體的危害也越大;三是接觸時間,在井下從業時間越長,接觸粉塵的機會就越多,發病率就越高;四是作業地點,在掘進工作面、綜采工作面、回風大巷等地點粉塵濃度最高,對人體的危害最大;五是作業工種,掘進機司機、采煤機司機、運輸機司機、轉載機司機、放炮工、通風工、選煤工等工種接觸粉塵濃度最高,時間最長,相對比其他工種的傷害更大。
設備因素。現代化的高產高效礦井配置的掘進、采煤、運輸等設備都設計有良好的噴霧降塵系統,是抑制粉塵保護工人最有效的措施,但降塵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易被煤塵堵塞,而且不易維修,大大影響降塵效果,如果不能及時維修,是造成粉塵超標的直接因素。
煤質因素。按規定,煤層含水量低于4%時應采用注水降塵措施,但目前一般礦井都未執行。
人為因素。由于井下從業人員文化程度、習慣的差異,對煤塵病的認識不同,特別是個別工人自我保護意識級差,防塵口罩往往掛在脖子上,口罩濾芯也不按規定更換,個人防護用品沒有起到保護作用。
煤塵肺病預防的關鍵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塵的吸入,只要防塵措施得當,煤塵肺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結合榆能集團所屬礦井實際,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組織措施。成立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機構,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落實責任,從組織措施上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措施。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獎懲辦法等制度體系。
隊伍建設措施。加強通防隊伍建設,配齊配足防塵工作專兼職人員,落實地面和井下產塵作業地點粉塵濃度的監測機制,強化粉塵檢測,嚴格控制粉塵濃度達標。
資金保障措施。加大安全投入,加強“一通三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造和完善防塵系統,保障通防系統正常運行。
勞動保護措施。嚴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職工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督促職工正確配戴、正常使用,減少粉塵的危害程度。
培訓措施。必須把煤塵肺病防治知識納入職工安全技術培訓內容,堅持專項培訓與日常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提高職工煤塵肺病防范意識,從根本上解決煤塵肺病防治工作。
定期檢查措施。建立從業人員職業病健康管理檔案,制定崗前、崗中、崗后職業病體檢計劃和每年定期體檢計劃,發現疑似病例,及時治療或調換崗位,確保職工身體健康。
總之,煤塵肺病是一種危害煤礦從業人員的嚴重職業病,煤礦塵肺病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不過,只要防塵措施得當,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塵的吸入,煤塵肺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所以,煤礦企業應高度重視煤塵肺病的防治工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在工作場所安設防護設施,從源頭上控制煤塵的產生,就能有效預防煤塵肺病的發生,切實保障職工身心健康。
(作者單位: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龐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