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淺析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昆明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本文首先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概念和意義進行了解讀,然后,分析了影響我國當代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因素。最后,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和改進教學方法等途徑著重培養學生的解釋、分析、評估、推動、說明與自我校準等批判性思維核心能力,以達到提高當代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大學生;批判性思維;參與式教學
批判性思維能力說的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判斷,其主要表現形式為解釋、分析、推斷、評價。在知識經濟的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本文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新的看法與設想,希望可以針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批判性市尾盤能力欠缺的現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概述
1.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概念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指一種能夠整合批判性思維的各種技能并加以有效運用,增強在其他學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有力工具的辯證思維能力。[1]
在武宏志和劉春杰合編的《批判性思維——以論證邏輯為工具》一書中指出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核心要素:解釋(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評估(evaluation)、推論(inference)、說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準(self-regulation)。”
這六種能力是當代大學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所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的能力。這些能力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形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還可以增強其創新思維能力。通過這些相關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還可以增強對于新事物的敏感度。因此,我們必須在學校課程和課外實踐課程中開設相關的課程,比便于培養其這樣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學生才能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我們的大學教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2.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意義
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面對國內外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如何能在這樣的亂流之中找準自己正確的方向,需要的不僅僅是運氣,更加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和正確的判斷。因此,大學生的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評估后果和作出決策的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該能力的培養還對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具體來說分為以下五個方面的益處:第一,可以讓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身的長處和短處,這樣可以幫助其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揚長避短。第二,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挫折,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由于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需要一顆強大的心才能承受。第三,有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該能力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理性的看待人際交往活動,在未來社會工作過程中可以很好的處理多者之間的關系,凸顯出當代大學生的優勢與價值。第四,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性。他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擺脫傳統習慣的束縛,面對問題從多角度考慮,不被習慣所誤導,從而為問題的解決探索新的解決路徑。第五,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能力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這樣的能力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無論是收集相關職位信息,還是公司應聘,都可以做到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從上面我們了解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等核心要素,然后,還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作用及意義進行了分析說明。下面我們再從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來分析:大學期間的學科專業、跨學科選修、學生培養計劃等一系列因素對當代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
從我國的國情來看,影響我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因素,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受我國傳統思維的影響,使得我們的大學生重視形象思維而輕視抽象思維,重視綜合思維而輕視分析思維,重視整體思維而輕視部分思維。與此同時廣大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出現偏差甚至錯誤,致使其忽視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鍛煉或者找不到正確的培養方法。
第二,師資隊伍建設嚴重滯后。一般高等院校還尚未針對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制定專門的規劃和培訓計劃。既使一些教師意識到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但是,由于其受自身條件的限制,缺乏專業的培訓,缺乏理論素養與實踐經驗,以及缺乏相關活動經費和教學理念與模式等現實狀況的制約,最終造成大部分的高校對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第三,學生本身對于新事物和新觀點,缺乏敏感度和好奇心,在這樣惰性思想的作用下,想要我們的大學生有新的發明和發現,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此,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一項非常重要和艱難的任務。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現階段在我國開展增強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育是不可逆的潮流,它不僅符合社會的需要,而且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明白,面對已經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模式,在新形勢下,轉變教育理念,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其對于新事物和新發現的關注度,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地方。
(一)新理念引領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學生的記誦能力,而新的理念是要關注學生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理性思考和正確決策的能力培養。培養這樣的能力,需要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作為教師不管是課上或是課下,必須給學生做好表率,讓學生感受到思維的魅力;學生在課上或是課下,都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在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空間,使其大膽的質疑,面對問題鼓勵其從多方面考慮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大學生徹底告別標準答案時代,成為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時代領跑者和結伴人。
(二)改進教學方法,將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融入教學活動
1.“參與式”理念與實際教學的融合
我們必須改變教師傳統的形象,不要總是以權威壓制學生的思想,將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質疑,努力讓教學氛圍更為自由。同時,還要塑造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敢于發出不同的聲音。要經常換位思考,這樣才能讓其思維受到啟迪,才能更高效的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并且關切時政,運用邏輯推演步步深入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敢于質疑,學會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同時,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合作,在學習中合作的“互助式”教學。如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學生之間的對話,創設情景使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學生相互學習和交流感情;有利益增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創新環境。只有秉承這樣的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才能為我們的社會服務,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強。
2.選用典型案例,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求真性能力。選用正面案例,讓學生在分析問題時能夠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掌握更加數量,而且能夠令其解決問題更加的正確和高效。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反面案例中錯誤的實質,針對不正確的思想和概念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討論。在這一正一反的討論中,既可以讓我們的大學生明辨是非,又提高了其批判性思維能力。不僅讓學生分析書本案例,還要讓他們去感受實際的生活實例。在實踐中激發他們的潛力,讓他們將課堂所學的東西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加深其對于概念的理解,積累生活的經驗。這樣的經歷會讓他們更加的成熟,在面對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不會手忙腳亂,而是井井有條。這樣的大學生,才是我們需要的大學生。
3.撰寫小論文,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教師在教學中讓我們的大學生撰寫一些千余字的小論文。這些小論文可以是與課堂講授內容相關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興趣的一些方面,也可以是自己讀書的感悟和體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遣詞造句能力,還可以培養起邏輯思維能力。小論文的寫作不一定要求每一位學生都高質量完成,在開始的時候還可以適度的放寬要求,然后一步一步的提高要求。最終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將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感悟結合在一起,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論證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的增強當代大學生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其認真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
具體的論文形式可以采用下面三種批判性論文的模式:鑒賞性論文、混合性論文和否定性論文。
鑒賞性論文包括四部分:第一,導言。說明你評價的是誰的文章;第二,解釋你作出的判斷。說出你看到的這篇論文核心主張的意義和重要性,然后說出自己對該文的一些完善性意見;第三,多角度思考,不能盲目的偏聽偏信。對于得到你好評的論文也要不可全部采納,要有所保留,特別是一些引證的細節方面;第四,寫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自己生活環境出發,找出與文章論點相關的案例佐證其觀點,或對作者作出的關鍵點提出現時中的具體事例。廣大學生通過對諸多文章的鑒賞性學習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流暢性。
混合性論文包括五部分:第一,導言,說明你評價的是誰的文章;第二,將文章中的不足之處一一指出來。可以使文章的結構,詞語搭配,邏輯順序,甚至于標點符號或者稱謂上的不當。只要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自圓其說,我們就應該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這樣不僅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還能讓我們的學生學以致用。論證過后,將相關的文章和學生本人聚在一起進行相互間的交流與討論,各自為自己的論證做闡述,其他人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對。第三,每個人輪流發言指出文章中的優缺點。說出論文你支持和反對的地方,并說出自己支持和反對的原因,并運用自己所學來論證你自己的想法;第四,綜合第二和第三進行概述;第五,建議。若你支持說出你的論證觀點,若不支持,說出你的改善建議。學生通過對諸多文章的辨析可以增強其思維的靈便性。
否定性論文包括五個部分:第一,導言。說明你評價的是誰的文章;第二,證明你的否定性評價;第三,對于文章中需要改進的地方要作出評論和給出修改意見;第四,概要總結。學生通過對諸多文章的評判,不斷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最終增強其思維的獨創性。
通過鑒賞性論文、混合性論文和否定性論文在的學習,使得廣大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敢于且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在偏聽偏信,人云亦云。與此同時,我們的大學生會變的不再盲目篤信權威,敢于大膽的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見解,獨立思考能力有得到顯著提高,創新性能力有得到增強。
4.重視實踐教育,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檢驗和升華思維成果,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應變性能力。
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能夠使參與的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與實踐當中,準確地對演講題目和辯題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分析的結果來確定自己演講的主題。同時,按照主題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表達形式來呈現;另一方面,作為演講的聽眾與論辯的第三方欣賞者,可以對演講者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以及論辯雙方的得失進行詳細分析。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就在這種交流與辯論中得提高和升華。例如,在大學期間我們參加的一系列活動: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模擬公務員考試、“我的青春我作主”演講比賽、校園美容之變廢為寶等活動。
批判性思維能力根植于實踐中,而我國現在的大學教育實踐活動中,重視書本理論的教育,忽視社會實踐能力的教育。因此,我們應該增加學生參加課外實踐課程的機會。我們的大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運用,增強其對理論的理解。其次,通過參加實吸收,并經過加工之后變成自己的觀點。同時這樣的實踐活動,還可以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自覺性和能動性。讓我們的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大膽的區質疑和探索。最后,為學生們開小灶,讓我們的學生可以及時參見理論學習,同時促使大學生之間進行理論交流與學習,引導更多的學生參加,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1]吳宏志,劉春杰.批判性思維——以論證邏輯為工具[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6):82-83.
[2]劉曉玲,黎婭玲著.岳麓書院批判性思維培養途徑及其現代意義[J].教學研究,2015,3:93-97.
[3]布里吉特·斯特塔,馬克·波義爾,喬納森·維爾肯菲爾德.外交談判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47-150.
[4]程紅英.哲學基本問題與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的培養[J].案情師范學院學報,2010(3):38-46.
[5]劉愛平.論大學生創新思維的深度拓展[J].教育評論,2012(4):72-74.
[6]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6):20-25.
[7]龔家淮.探討辯證思維[J].內蒙古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1-9.
[8]劉艷君.國外對提高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研究的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1):29-30.
[9]肖薇薇著.批判性思維缺失的教育反思與培養策略[J].教育理論究,2015,1:25-29.
[10]劉銳.淺議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4):80-81.
H319.3
A
2095-4379-(2016)21-0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