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玉(湖北師范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
基于24節氣清明節的音樂
賈春玉
(湖北師范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摘要】清明節組我國復合型的節日,既有節氣,又有節日兩種身份,包含了寒食節、上已節和清明節三個節日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國人們追思故人的民俗節日。而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氣候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因此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二十四節氣歌,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二十四節氣歌中有關清明節的歌進行分析,探討清明節獨特的習俗和人文精神。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清明節;節氣歌;內涵
“湖北師范學院2014省級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14G318。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作中常常根據天文、氣象、物候等進行觀測研究出二十四節氣,它能夠反映季節的變化規律,成為人們從事農事勞動的主要依據,對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作為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節日,既包含著節氣,又包含著節日,蘊含著鮮明的中國民俗傳統和文化底蘊。在長期的發展中,人們根據清明節的氣象特征以及節氣風俗習慣等創作了一系列的節氣歌,成為我國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也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文通過對二十四節氣中有關清明節音樂的欣賞,為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做出重要的參考。
清明節源于中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這個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節時間是在春分之后,這時大地復蘇,冬天已經過去,準備迎來春天,天氣清明,大自然到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因此清明也有形容萬物復蘇的意思。在古人的觀念中108作為一個吉祥的數字,而清明節氣就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因此不僅代表著萬物的清明,還代表著這時的太陽是清明的。相傳在大禹治水時人們用清明來形容世間的太平。后來清明與寒食節逐漸接近,而寒食節作為民間掃墓的日日子,逐漸與清明融為一個節日,成為清明的一個重要的習俗。在民間習俗中清明時節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物。清明作為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之一,既與單純的節氣不同,又包含著一定的紀念意義。因此在清明的長期發展中,流傳出許多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清明節氣歌。
清明節在眾多節日中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傳統的紀念節日,清明節有關的習俗和慶祝活動也是非常繁多,而表現清明這一題材的歌曲內容的民歌相對比較多。二十四節氣與氣溫、降水、物候有很大的關系,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民間有著許多關于二十四節氣的民謠,人們代代相傳,至今廣為流傳,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從歌謠中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是在春分之后,也就是春天萬物復蘇之后,也從歌謠中說明了清明與物候之間的關系。這首節氣歌構成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每一句中的每一個字就代表著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如“春雨驚春清谷天”,“春”代表的是春天,“雨”代表的是“雨水”,“驚”代表的是“驚蟄”,“春”代表的是“春分”,“清”代表的是“清明”,“谷”代表的是“谷雨”。后四句為各個節氣的時間。這首節氣歌的精妙之處在于將二十四節氣名字中取出一個字編成歌曲,組成七言律詩,這樣在人們的生產過程中朗朗上口,便于傳誦和記憶。
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歌許多都與農業生產和生活有很大的關系,這些節氣歌的形式活潑多樣,形象鮮明,在長期的發展中被人們廣為傳頌并相繼流傳下來。而不同地區清明節氣的節氣歌具有很大的不同,如流傳在四川地區的《節氣百子歌》這樣描繪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可見在四川的節氣為上墳掃墓的時節。而且在這首節氣歌將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風俗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并且每句歌詞以“子”結束,朗朗上口,表現著濃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在東北地區人們對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說明在東北地區人們在清明時節是種麥子的時節,從節氣歌中可以肯出東北清明時節與農業生產活動有著很大的關聯。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了人們對節氣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也就此成就了多元化的二十四節氣歌,但無論出現怎樣的變化,總是與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
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清明和冬至”這幾個節氣備受人們關注,且在這幾個節氣中人們往往有一些慶祝活動,也可能這個幾個節氣與物候的變化和交替有很大的關系。在每年陽歷的4月5日為清明節,這時的太陽剛好到達黃經15度。在《歲時百問》曾經這樣形容清明這個節氣:“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是祭祖掃墓,遠游他方的游子返回到自己的故鄉在已故親人墓前祭酒焚紙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而有關清明的歌曲和音樂大多表現的是悲切的情感。
結語:二十四節氣作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蘊含著我國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研究二十四節氣中有關清明節的音樂有助更加深刻的了解清明的雙重文化內涵,對于傳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董小輝,白常繼,秋實,賀紅亮. 暑去秋來佳肴相伴——二十四節氣養生美食之立秋貼秋膘[J].中國食品,2006,(16):36-37.
[2]申賦漁.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天地人合一的生活方式[J]. 今日國土,2012,(01):41-45.
作者簡介:賈春玉(1979—),女 ,蘭州人,碩士,湖北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鋼琴、鋼琴即興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