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可(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
淺談琵琶彈挑指法
許 可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摘要】琵琶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它的歷史可以向前追溯2000多年。作為一種撥弦類樂器,琵琶的表現力十分豐富,而彈挑是其中最基礎的演奏技法之一,影響著演奏時的音響效果。本文將通過彈挑的重要性、對音色的影響,以及在實際練習演奏時所遇到的問題和使用怎樣的方法來練習、改進進行簡要的討論,以求從其中得出一些結論。
【關鍵詞】琵琶;彈挑;音色
琵琶是我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類型之一,是撥弦類樂器中最為人們熟知的樂器種類,擁有許多讓人耳熟能詳音樂作品,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大浪淘沙》等。琵琶最初由西域傳入并經過我國中原文明的改良,在隋唐時期得到最大的發展,經過歷代不斷的改良,最終形成人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形制、音色、演奏手法等。
彈挑的技法是學習琵琶時最先接觸到的演奏手法,是許多技巧的基礎,琵琶大師劉德海曾經說到“彈挑本質是陰陽之美”的觀點,由此可見它作為一種基本技法不僅僅是演奏的基礎,也是最終對音色、樂曲、情感等音樂表現效果最為重要的演奏技術保障。彈挑的力量、位置、速度等,是對基本功的體現,不同的處理方式讓演奏出來的樂曲產生差異,加之感情需要融入到個人演奏里進行表達,所以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就顯的更加重要。如何從每一個音上去處理,讓樂曲更加出彩,讓每一個演奏技巧都體現出它所能表達的音樂效果,讓顆粒性強的音符更加具有彈性,讓連貫的音符更加具有行云流水般的流暢感,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再宏偉的大廈也是有一磚一瓦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琵琶的演奏亦然如此,技巧再復雜的樂曲也是由最基本彈挑構成的,手指的彈出挑動讓每一首樂曲更加生動。
有很多弦樂器,無論是撥弦還是擦弦樂曲,在演奏的時候不同的力度、角度、觸弦點位置等的不同,都會讓演奏出來的音符音色發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在白居易著名的詩作《琵琶行》中就有詩句對琵琶演奏中不同的處理手法對音色的影響進行描述。因此,演奏音色取決于彈挑時演奏的處理手法。
首先從彈挑琴弦的位置來說,琵琶的最佳觸弦位置是在復手向上6公分處,以這個點為參照,演奏時觸弦點稍向上移動所演奏出來的音色較為柔和,共鳴更強。如果演奏時稍向下移動,那么演奏的聲音就會比較明亮,音色的顆粒感就會比較強,聲音延留聽起來更加短促。在實際演奏作品當中,根據音色和情感的表達要求適當調整,已達到最佳效果。
然后就是彈挑的力度問題,這也影響著演奏時所產生的實際音響效果。力度代表著彈挑所用力量的大小問題,所用力度大演奏出來的音響效果就較為明亮飽滿,用小力度演奏的音色則較為干凈柔和。因此,在實際演奏當中我們要根據音樂的情緒、律動、旋律走向等進行對力度的把握,在快速重復的節奏當中適當的對力度進行逐漸的變化,讓樂句的表現色彩更佳豐富,形成起伏的律動性。
最后就是關于彈挑時指甲觸弦的角度以及深度問題,無論是人手指上還是佩戴的指甲,它們都是有一定的弧度的,這就使得不同角度的觸弦對音色的實際效果也是有影響的。指甲在琵琶的演奏當中,一般對其分成三個部分進行描述,分別是的下偏鋒、中鋒、上偏鋒這三個不同的觸弦點,通常情況下我們采用中鋒去進行演奏,其與弦的接觸面積較小,對弦的壓力也較大,因此所演奏出來的音色較為扎實。在使用其他兩種演奏方法時,指甲與弦的接觸會相對于大一些,因此所產生的演奏音色比較圓潤飽滿,但需要在彈挑時注意指甲與面板所形成的角度,避免因為接觸面多而產生出更多的雜音影響音效效果。
彈挑是通過右手的食指和拇指進行運動,以及手腕的運動所形成的演奏法方法,因此在演奏練習的時候,手腕放松不能僵硬,略微突起,采用如同扇扇子動作的手腕轉動方法進行演奏,讓手腕隨指頭彈挑的動作轉起來,同時與手臂相配合,讓彈挑的力量在指畫尖上進行釋放,盡量使指甲減少對弦的彈挑面積,直接與弦成45度左右的角度,讓指甲快速通過,減少音色的噪音,提高音質。
其次,我們在練習彈挑的時候要注意兩者的連貫性,不能只對其中一個演奏方法進行頻繁的使用,在練習時不要一味的追求速度快而忽略演奏效果。避免兩種演奏方法演奏時的音量不均衡、節奏不穩、律動混亂等現象,必須將每一下彈挑都認真對待,才能在演奏樂曲時有好的演奏效果。并且在力度與速度方面,不能因為力度強了演奏速度就變慢了,速度快了演奏的力度就變弱了。增加對手指靈活性和力度的協同練習,讓速度和力度都可以收放自如。注意手腕與手掌的關系,調整食指與拇指的相對位置,從而形成不同的演奏風格。
最后是在練習時,對樂曲作品的風格、情感、內容的實際要求進行對彈挑的調整。如表現旋律性較強的音樂,使用單音彈挑就能將琵琶那種干透亮的音色特點表現出來,讓旋律更加溫婉,更具古典美。如果在彈挑的時候增大手腕的運動,食指拇指形成一個開口,這樣演奏出來的旋律就會更加具有錯落感,表現靈動的音樂風格更為適合。根據音樂情緒的變化,彈挑的位置、深度、力度都應該相應的進行變化,以配合樂曲的發展,不能只是單純的對技術進行練習,不去配合實際演奏的曲目來進行實際的應用。
通過對琵琶演奏中的彈挑進行分析論述,使對琵琶演奏所需要演奏技巧進行更近一步的掌握,讓自己的演奏得到提升,對于樂曲的細節處理方面更加深入,讓樂曲更佳打動人心。用正確的手形演奏處理,所展示出的強弱對比,使得音樂獲得更豐富的層次感,讓音樂更加立體。所以無論作品的大小,都應該用心去處理,只有這樣認真的對待,再簡單的作品也會因為用心的演奏變得無比動聽。
參考文獻
[1]翟云翔.《淺談琵琶的“彈挑”》.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6期
[2]閆正義.《論傳統琵琶演奏技巧》.音樂時空.2015年03期
[3]譚揚.《淺談琵琶“彈挑”技法的靈活運用》.音樂時空.2015 年04期.
作者簡介:姓名:許可,南京師范大學,職務:音樂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