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瀅(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
民國時期的鋼琴教育及鋼琴音樂文化思考
陳 瀅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摘要】鋼琴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鋼琴傳入中國之后,中國的鋼琴教育開始起步,在民國時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實踐過程后,具備了一定的教學規模,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式,為我國的音樂事業培養了大批鋼琴專業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歷代鋼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鋼琴藝術發展迅速,鋼琴藝術也逐漸成為了我國音樂文化的象征之一。
【關鍵詞】民國時期;鋼琴教育;音樂文化
鋼琴教育在世界上有著悠久的歷史,19世紀50年代,歐洲音樂發展如日中天,鋼琴藝術也進入鼎盛時期。在鴉片戰爭之后,鋼琴隨著打開的海上商道傳入中國,開始了我國的鋼琴音樂史。民國初年,一些女子私塾教會學校開始開設鋼琴課,這使得中國的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到鋼琴、學習鋼琴,進而學習西洋音樂,了解西洋音樂文化。民國建立之后,中華民國的教育部將“學堂樂歌”作為一門必修課在全國的中小學當中去推廣。當時的“學堂樂歌”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反映“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富國強兵”等內容,因此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深受學生喜愛,許多歌曲也成為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
(一)鋼琴的傳入及鋼琴文化的出現
滿清時期,已有少量鋼琴傳入中國的見諸史料,但是一方面由于當時閉關鎖國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傳入的這些鋼琴音樂文化并沒有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產生較大的影響。直到19世紀初期,歐洲音樂發展呈鼎盛之勢,中國的鋼琴教育才開始發展起來。鴉片戰爭之后,隨著西方列強逐漸加強對中國的文化侵略,鋼琴作為圣歌的伴奏樂器,逐漸被中國人熟悉起來,這個時候,一些女子私塾教會學校開始開設鋼琴課,最初教學生鋼琴課的主要是一些傳教士,這就造成了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缺乏系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成果不是很理想,使得學生只會彈奏一些圣經歌曲。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中國最早的鋼琴課堂。
(二)早期鋼琴教育的發展
民國成立后,中華民國的教育部將“學堂樂歌”作為一門必修課讓全國的中小學生去學習。鋼琴對音樂的交響性能有很好地反映,因此,鋼琴成為當時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早期的鋼琴教育與民國初期興起的“學堂樂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鋼琴教育真正的發展起來還是在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在上海創辦上海中西書院之后,林樂知在上海中西學院校規中規定學生在八年的學習時間都要學習鋼琴;另外當時一些女子學校也將鋼琴作為學校音樂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此之后,鋼琴教育在全國各地逐漸的興盛起來。在這種鋼琴教育的大環境影響下,一些中國人開始利用業余時間自己請外國私人教師教自己鋼琴,鋼琴的社會教育模式就這樣開啟了。
(一)民國初期的鋼琴教育
民國時期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發展對鋼琴音樂文化的普及有著很好地推動作用,沈心工和李叔同作為當初對鋼琴教育事業有杰出貢獻的人才被記入史冊,他們不遠萬里去歐洲留學,把西洋音樂引進中國,開辟了中國音樂教育的新道路。意大利鋼琴家梅·帕奇在中國舉行的鋼琴演奏會很大程度上擴大了鋼琴對中國音樂文化的影響。不僅如此,梅·帕奇還把西方先進的教學方法、教育思想引入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對銀月實業有杰出貢獻的鋼琴演奏家。
(二)音樂教育成為社會生活的新風尚
民國建立之后,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頒發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例如:《普通教育暫行頒發通令》、《普通教育暫行課程之標準》等。在這些教育改革文件中,都將鋼琴作為新課程的標準內容,其美育教育等新內容成為了當時救亡圖存的政治要求,很快美育教育成為一種新風尚。在這種教育改革大潮下,新式學堂不斷興起、發展,鋼琴逐漸成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1915年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和平進行曲》標志著中國近代鋼琴教育的正式興起。此外,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在西方音樂理論的指導下,積極搜集民間音樂素材,并以此為藍本,創作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為以后鋼琴音樂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鋪墊作用。1927年,國立音樂學院的創立對中國的鋼琴教育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三)新文化運動時期鋼琴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中國的鋼琴教育進一步發展。新文化運動時期在北京和上海出現了大批新式音樂教育機構,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音樂教育人才,中國國立音樂教育學院的建立使鋼琴教育正式進入實質發展階段。這些專業的音樂機構為中國音樂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促進了鋼琴音樂的進步。
(四)抗日戰爭對中國鋼琴事業的發展
抗戰爆發后,汪偽政權建立了偽國立音樂學院,當時一些覺悟比較高的老師不愿意在國立音樂學院教學,因此轉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當時的國立音樂師專的師生代表著當時中國音樂的最高水平。1940年成立于重慶的國立音樂學院逐漸成為大后方最著名的音樂學府。在抗日戰爭時期,廣大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繼承者仍然堅持創作,為以后的鋼琴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國時期,鋼琴音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還是專業音樂教育,在專業音樂教育的推動下,鋼琴教育事業逐漸朝著專業化、正規化的方向發展,鋼琴事業逐漸發展成熟。民國時期的鋼琴音樂文化吸收了西方鋼琴音樂的精華又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因素,最終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音樂種類,對中國鋼琴事業有著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浪.近代以來鋼琴教育在中國的萌芽與發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
[2]牟媛.中國的鋼琴教育歷程探究[J].藝術探索,2008,(3) .
[3]周為民.中國鋼琴教育的歷史與發展[J].中國音樂,201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