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曄斐
(銅仁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沿河土家族山歌的情感內涵分析
麻曄斐
(銅仁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沿河土家族山歌的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其中包了風趣幽默的勞動山歌、儀式活動中的儀式山歌、對美好愛情向往的愛情山歌、訴說痛苦遭遇的苦難山歌,這些山歌通過對土家族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情景的描述,表達了土家族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感情真摯熱烈,有富有強烈的幽默感。本文通過土家族不同形式的山歌進行分析,總結出沿河土家族山歌的不同情感內涵。
沿河土家族;山歌;情感內涵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處貴州省東北方向,烏江流域的中下游,是貴州省唯一的土家族自治縣。其民族風情保存完整,山歌的流傳性、完整性也是十分明顯。由于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勞動人民精神、文化的傳承,其將土家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環境、歷史背景都詳盡的展現了出來,淳樸自然的演唱方式也使得沿河土家族山歌擁有極其深厚的情感內涵。
山歌的譜寫并不是通過刻意的譜曲寫詞,主要通過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隨口而出的情感表達,其中包括砍柴山歌、哭嫁歌、燈歌、福祀歌、上樑歌、望牛歌等。從山歌的內容方面可以將山歌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一)勞動山歌
勞動山歌是土家族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當中所唱的歌,其內容詼諧幽默,為勞動人民緊張勞累的勞動生活提供了愉悅的氣氛,減緩了勞動疲勞,也調動了勞動人民的勞作效率。其廣為流傳的勞動山歌有《望牛歌》、《砍柴歌》、《栽秧歌》、《榨油歌》等。
(二)儀式山歌
儀式山歌顧名思義,是土家族在進行各種祭祀儀式時所唱的歌,土家族由于其濃厚的民族風情進行祭祀活動時大都采用跳舞與唱山歌的形式,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生活過的安安康康。儀式山歌有《放排歌》、《哭嫁歌》、《伴嫁歌》、《祝壽歌》等。
(三)愛情山歌
愛情山歌是所有山歌中篇幅最長數量最多了一類,沿河土家族人民同廣大勞動人民一樣對愛情有著強烈的向往,而沿河勞動人民主要通過唱山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內心對愛情的渴望、對配偶的思想、對婚戀的向往、對失戀的憂傷。沿河土家族的愛情有:《相愛歌》、《相慕歌》、《相思歌》等。
(四)苦難山歌
苦難山歌主要是對自身的不幸遭遇以及對舊社會的批判,通過山歌的形式將自己心中對遭遇、對社會、對小人的不幸的遭遇訴說處理,真情實意感人肺腑。苦難山歌主要有:《壯丁歌》、《單身苦歌》、《苦媳婦歌》、《長工歌》等。
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沿河土家族的山歌既訴說了自身的最求,又為后人帶來了娛樂和美感享受,而且這種方式十分的簡單,而且表達的方式又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沿河土家民族的情感也正是通過唱山歌來表達、訴說的。
(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生活奮斗的動力。沿河土家族人民自古以來,能夠延續不斷,正是其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使得土家民族的更加勤奮、努力的勞動,民族文化精神也不斷豐富精彩。也正是這種對生活的追求的動力,奠定了土家族經久不衰的人文精神。對于這種向往的堅持精神,土家族的山歌中也將其表達的淋漓盡致。
(二)對勞動生產的激情
沿河土家族勞動人民從古至今一直以勞作耕田作為主要的生存手段,這就需要有效的激勵方式來提高勞動人民的勞作效率,提升勞動人民的勞作積極性,使土家族勞動人民淳樸的精神持續不斷的傳承下去。而勞動山歌對于激起勞動人民的勞作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激昂的曲調,亢奮的言辭,充分的調動了勞動人民的積極性。
(三)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人類社會對于愛情的傳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愛情的話題一直是民歌創作主要來源。沿河土家族山歌中,有著許多對真摯感情的歌頌其內容淳樸、生動含蓄、悠揚動聽,表達出了勞動人民對愛情的態度,從相識、相知、相愛再到分別、抗爭、訣別等內容廣泛,感人肺腑。
高山林立、溝壑萬千的獨特地理環境,使得土家族人民的具有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在勞作生活中自我創作,傳頌以一首又一首的美妙山歌。這些山歌再對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描寫的同時,也表現出土家名族的獨特精神,是文化凝聚的力量。在其深刻的內涵上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富有真情實意
音樂的藝術形態,在于其內容的真實性,具有深層次的品味內涵。沿河土家族的山歌內容多數取材于真實的生活,做到了真正的情景交融,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富有豐富的藝術內涵。
(二)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內斂的文化,不刻意張揚。追求一種內在的修養。沿河土家族的說話表達方式也傳承了傳統文化中的內斂,在其山歌中也可以體現出來。
(三)內容生動有趣
沿河土家族的山歌再內容上面十分的悠閑風趣,意味也頗為深長,可以提起人們對它的興趣,也可以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在藝術感上也頗具風味。保留了土家族人民獨有了文化特色。
沿河土家族山歌是沿河土家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用血汗譜寫出來的美麗篇章,充分展現了土家族勞動人民的風土人情。既有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美好愿景,也展現出勞動人民的艱辛困苦。分析沿河土家族山歌的內涵,有助于對土家族勞動人民生活、文化、精神、歷史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促進了民族團結,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1]陸然,蔡啟芬.沿河土家族山歌保護模式初探[J].銅仁學院學報,2014,(3):102-106.
[2]田黎星.沿河土家族山歌的辭格分析[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 (2):170-173.
[3]徐蕾.貴州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的保護與傳承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164-165.
[4]向筆群.土家山歌的生活情趣--以沿河部分土家山歌為例[J].參花,2014,(6):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