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文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文化視野下的蘇吳民歌腔韻特征
程文文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本次研究的主題是探討文化視野下的蘇吳民歌歌曲特征,針對蘇吳民歌的腔韻進行分析,觀察蘇吳地區民生特征,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飲食和服裝習俗,不難發現濃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對于當地民歌腔韻具有重要的影響。蘇吳民歌指的就是我國長江到太湖流域的地方性歌曲類型,主要是當地人們使用地域特有方式進行歌曲的演唱,其中還包括民謠等眾多歌曲類型。形成吳歌這種演唱體系主要由于人文和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產生的,也是我國民族特色文化色彩的重要表現形式。蘇吳地域的民歌是我國文化產生和歷史發展所影響而誕生的寶貴國家資產,對于未來我國社會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從歌詞和演唱特色中感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
文化視野;蘇吳;民歌;腔韻特征
伴隨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的提升需求。無論是物質生活享受還是精神生活享受,對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次研究就針對地方性的歌曲特征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對蘇吳民歌的分析和理解能夠實現對民族生活習俗和特色的感受與理解,進而展開對文化底蘊的深入探究和分析,重視對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理解與感受。本次研究從文化的視野角度進行對蘇吳民歌的分析和探究討論,希望能夠掌握蘇吳民歌的演唱腔調和韻律特征,進而為更好的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提供科學的路徑,也為我國地域文化傳承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我國長江的太湖流域傳承著一種特殊的藝術演唱形式,即蘇吳民歌,這種歌曲的表現形式和歌詞內容均受到了當地風土人情的影響,產生了比較具有特殊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蘇吳民歌的歌詞內容與當地的人文環境和生活環境具有比較緊密的關聯性,并由此產生了蘇吳民歌特殊的文化色彩和歌曲類型,其中包含民間的歌曲形式,以及民歌和民謠類型的樂曲。因此,本次研究針對蘇吳民歌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歌曲當中的內容,并能夠通過對城鄉建設文化的特征理解,實現對演唱強調和韻律的運用,提升歌曲的審美價值[1]。
(一)蘇吳地域文化影響下的民歌歌詞內容特色
蘇吳民歌的名字主要指的是地理位置的名稱,在古代時期的吳字主要指的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地域,就是在當下我國的江南地域,主要包含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等地區。后期,經過研究學者的探討和研究明確了吳地的專屬位置,及江蘇的東南地域,以及浙江到上海等地。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下對吳地的地域認定,都是指江南一帶的水鄉地區,對于這一地域的文化特征進行分析,就能夠發現蘇吳民歌歌詞中的民族特色與文化傳承的藝術魅力。蘇吳民歌當中多數包含著魚米之鄉的韻律,以及漁民的生活細節及樂趣內容,對于大自然風光的描寫更加具有深刻的體會和認知,蘇吳民歌的歌詞中重點體現出一種水鄉人民生活的恬靜質感。
(二)蘇吳民歌中徒歌的原生印記
在蘇吳民歌誕生的地方山清水秀,由于特殊的丘陵地理位置為農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樂趣,既可以依靠捕魚為生,又能夠在山嶺之中尋求豐富的生活資源,也促就了江南一帶人們富足的生活氛圍和環境,并且通過歌曲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一種安居樂業的景象。蘇吳民歌誕生自這樣的環境氛圍之下,就更能夠體現出一種徒歌的原生特征印記,展現出一種田地水間生活的富足景象,并且通過歌唱的方式渲染居民的情感生活,通過歌曲互相交流情感,在歌曲當中又富含著歷史和文化的底蘊,成為一種民俗文化和內涵的傳承途徑。除此之外,自然的風光和農作的勞動讓居民也需要享受業余的生活,因此創作出蘇吳民歌的形式,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休閑和娛樂的契機[2]。
(三)蘇吳城市人文背景下的雅化特色
蘇吳民歌除了表達人們在農作生活當中獲得的樂趣與安逸的生活體驗之外,還表現出江南地區所獨有的藝術文化雅致特征。根據收集到的文獻資料表明,蘇吳地區經歷了長久的歷史發展歷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但重視農業的勞作,同時還成為古代的經濟和政治交流中心,作為重要的就是蘇吳地區也是當時文化行業發展的主要地帶。在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蘇吳地區的文化事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很多文人墨客都希望在這樣風景如畫的江南地區游覽駐足,深入的體會一種細膩且溫存的文化審美氣息。蘇吳地區在歷史發展的過程當中也創造出許多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建筑物、詩詞歌賦,以及名畫和古董,成為蘇吳地區雅致文化的象征和體現[3]。
蘇吳民歌在實際的演唱過程當中能夠向人們傳遞一個地域發展過程當中的精力和故事,也能夠向人們講述一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內心炙熱的情感交流和溝通。針對蘇吳民歌的演唱腔調和演唱韻味進行深入的分析,能夠了解掌握其深遠的意識特征性。通過細致的品位蘇吳歌曲中的藝術演唱方式,能夠更好的有助于本次研究對蘇吳民歌的了解和掌握,對一個地域文化背景、風俗民情,以及吳儂軟語的內在關系進行分析。蘇吳民歌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在以前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人們以民歌的形式進行道義的傳播,通過這種傳播的方式也讓人們了解并認識到藝術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對蘇吳民歌唱腔以及節奏韻律的了解和掌握,能夠讓人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當地的民歌特色,以及當地人文發展歷程與人們社會生活的關聯性,進而掌握民歌的旋律基因特點。
(一)蘇吳民歌色彩中的吳語方言特色
蘇吳地區傳唱的歌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其中歌詞的文化特征最為明顯,主要是源于蘇吳民歌使用的是當地的方言,促使歌曲才傳唱度升溫,并且能夠展現出江南地區的重要文化特色及審美價
值。針對蘇吳民歌歌詞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展現出文化對藝術形式的重要影響,對于傳承民族文化也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因為方言的獨特性促使歌曲的演繹更加具有審美的價值,在吳儂軟語的影響下,也將我國南方的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宣傳,通過結合戲曲中的語言文化特征,實現了對南方語言的傳播,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流傳。旋律與方言的交相呼應形成了良好的融合,提升了蘇吳民歌的審美品位[4]。
(二)蘇吳民歌中吳地人文、飲食和服飾特色與歌曲色彩的內在關系
蘇吳地區的民歌在創造的過程當中吸收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因此想要針對蘇吳民歌進行分析和研究,就必須從當地人們實際居住環境中的人文特色及文化特征入手,關注當地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服飾特色,就能夠發現歌曲的創作與文化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這種聯系符合內在溝通的需求。根據當地文化發展的歷程進行相關文化特色的分析,就能夠掌握演唱蘇吳地方民歌歌曲的音調特征,并且能夠更好的詮釋民歌文化中的內涵和底蘊,對于歌曲韻律的把握也具有更好的見解,是演唱更具有地方文化色彩。關注到蘇吳地區的人文生活習慣和風俗就能夠發現,蘇吳地區的民歌的曲調和氣韻特征都受到了當地文化的深度影響,展現出一種雅致和恬靜的感受[5]。
(三)地方戲曲史蘇吳民歌的旋律基因
蘇吳地區具有濃郁的藝術氣息,也成為戲曲文化發展的主要起源地。正因為濃郁的地方戲曲文化特色吸引了當地人們的審美視角。本次研究就從文化視角的角度進行蘇吳民歌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對地方戲曲的發展歷程研究,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蘇吳民歌演唱過程中存在的旋律基因特征及文化色彩。昆曲的對蘇吳地區歌曲風格影響最為重要的一種戲曲類型,針對這種戲曲的發展和成長歷程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掌握我國江南地區歌曲藝術形式發展的基本脈絡,在實際的民歌創作或者的演唱過程當中體會歌曲的腔調和韻律,實現對本次研究文化角度的基礎支持,并且能夠從中認識到地方戲曲對蘇吳民歌的旋律基因影響作用[6]。
蘇吳民歌早在殷商末期就在我國南方地區產生,迄今為止經歷了三千多年的變革。民歌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優化與完善,現如今向大眾展現的蘇吳民歌更加具有藝術的審美價值,也更加能夠像人們展示出歌曲演唱中蘊含的深刻傳承價值和意義。本次研究就針對蘇吳民歌在傳承和發展過程當中展現出的傳統藝術美感,以及時代發展的創新性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從悠久的發展歷程當中了解并知曉我國社會文化的拓展及完善。從前的民歌主要是以吆喝的方式進行說唱,到現今為止受到了地方戲劇的影響逐漸的轉變為具有吸取特征的藝術曲藝,并逐漸的跟隨時代的發展而呈現出積極進取和改變的理念及勢頭,實現了對歌曲情感的傳播。
(一)同化的蘇吳民歌地方色彩特征
蘇吳地區的戲曲種類繁多,正因為特殊的文化底蘊影響此地域呈現出豐富的戲曲和歌曲藝術形式,并且能夠將地區的民族文化和習俗色彩極具魅力的融合到民歌演唱的過程當中。根據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角度進行蘇吳民歌魅力的詮釋,能夠滿足人們演唱的需求,并且能夠實現對音樂文化和語言的進一步焦慮。在聲音演唱方面進行特殊的處理,更加有助于展現江南地區的獨特風土人情特色,也能夠更好的詮釋民歌中的情感交流需求,以及文化傳承脈絡及魅力。本次研究就針對蘇吳民歌的發音特色進行分析,能夠掌握到演唱中音調的特征和韻律[7]。
(二)蘇吳民歌的內聚與交流
從文化視角的方向進行分析能夠發現其藝術形式和內涵存在的差異性,針對其中不同的內容進行區分能夠發現藝術表現形式中存在的雅致和粗俗的差別,并且能夠觀察到其藝術形式背后的文化發展程度,以及地域發展的情況特征等自然訊息。本次研究就針對蘇吳民歌的內聚及交流方式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當地的民歌具備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特點,能夠真實的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特色,并且能夠成就一種文化氣息長久發展。另外一方面,關注到江南地區在時代發展背景下逐漸興起的藝術、文化和經濟事業,就有一種對當地人們生活強烈的影響力,也直接關系著人們對民歌內容和韻律節奏的創作,因此形成了一種別具風格的民俗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三)蘇吳民歌中時尚與懷舊及現代與存遺的共同價值
針對蘇吳地區的民歌進行演唱腔調和韻律的分析能夠發現,特殊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對于蘇吳民歌表現的內涵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其中深遠的審美價值和意義也影響著未來地方藝術長久的發展和傳承,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保證積極的創新,更加有助于對民歌這中藝術表現形式的拓展。通過分析蘇吳民歌演唱的腔調和韻律,也能夠觀察到這種藝術形式發展中懷舊與時尚共存的藝術美感,并且成就了保存藝術遺產與現代文化交融的迫切需求,展現出地方文化和藝術發展的重要價值[8]。
綜合上述研究內容進行切實有效的分析、探討和總結能夠發現,通過本次研究針對蘇吳民歌地區的地域文化,以及城鄉文化色彩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進而了解蘇吳民歌的演唱腔調和韻律,針對地域特殊民歌的產生源頭進行探索,觀察及其藝術的特征性,最后,針對蘇吳民歌的傳統性特色以及時代性特征進行深入的分析,關注民歌發展的特點,辨析內聚和交流之間存在的關聯性,進而實現對地域文化傳承內涵的理解,為后續的傳承奠定堅實的民族特色基礎。通過本次研究能夠發現,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因為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風俗影響,會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特征,利用這種特征進行歌曲藝術的創作,能夠體現我國深遠的文化藝術和審美性,并成為能夠感動世界的藝術形式和內容。
[1]萬丹.四川民歌羽調式腔核的構成及其特征研究[J].大舞臺,2012,(09):55-56.
[2]管建華.東西方音樂的帕斯卡爾式的歷史沉思[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01):57-74+6.
[3]高彩榮.2003~2013年:新世紀以來中國傳統音樂研究述略——兼及傳統音樂研究發展前景[J].音樂探索,2015,(01):48-55.
[4]劉振濤.桂北官話民歌的歌唱方式、腔詞形態及文化成因[J].民族藝術研究,2015,(03):120-130.
[5]梁陳相.論《青山里流出一條紅水河》的“駱越”“西甌”音樂風格[J].藝術探索,2013,(03):108-110.
[6]陳文革.音樂傳播學視野下的豫劇唱腔結構動態變遷[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0):200-204.
[7]林琳.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巨野墜琴音韻研究[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1,(01):28-32.
[8]蔡際洲.音樂文化與地理空間——近三十年來的區域音樂文化研究[J].音樂研究,2011,(03):6-18.
項目批準號:該論文為2016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指導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SJD76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