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韶亮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視唱練耳教學實效性的探索與研究
魏韶亮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的必修課,通過訓練學生的讀譜和聽覺,使學生能夠看譜即唱,并能夠靠聽覺分辨出不同樂器發出的音色和節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采用的教學策略不當,導致視唱練耳的教學效率普遍偏低,為了提高視唱練耳教學的實效性,需要立即進行教學改革,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該項技能。本文將論述視唱練耳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以供廣大音樂教師參考和借鑒。
視唱練耳;教學;改革方法
音樂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人們從塵世的喧囂中歸于平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鑒賞水平,使其更好的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沉浸在音樂構建的世界中。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接受讀譜和聽覺的系統性訓練是十分必要的,這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音樂教育也會更加具有實效性。
要想切實提高學生視唱練耳的能力,一套科學、完善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材能夠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使學生了解當前自身的音樂水平,并跟隨教材進行系統性的練習。然而當前很多高校在修訂教材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教材內容較為單調,沒有突出重點,而且大多是訓練讀譜,在聽覺訓練上描述的比較模糊,采用這樣的教材組織教學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學生的音樂水平始終無法得到提高。
高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當前的音樂水平編撰教材,將視唱和練耳當作兩個獨立的項目,教材的前半部分說明視唱的要點,后半部分則敘述練耳的方法,為了將二者區分開也可以設計兩本教材。視唱的內容應包括從單聲部到多聲部的曲目練習,還可以增加一些國內外優秀的歌曲,并盡量涵蓋不同風格的曲目,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聽到熟悉的歌曲時會產生親近之感,教學效率也會得到進一步的保證。練耳的內容是從基礎的單聲部曲調直到復雜的多聲部旋律,讓學生邊聽邊模仿,水平低的學生從單聲部開始練習,水平高的學生則以二聲部和多聲部為起點,這樣不同音樂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練耳教學中有所收獲。
由于學生的音樂水平不同,對音樂的理解力也呈現出巨大的差異,如果按照統一的教學計劃安排,那么基礎弱的學生就會跟不上教學進度,基礎好的學生反而會被耽誤,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班授課,資質好的為一班,資質普通的為二班,基礎差的為三班。三個班級的教學側重點也要有所區別,一班直接從二聲部開始訓練,二班和三班需從單聲部開始訓練,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進度,促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每個學期結束后還要參照學生的考試成績重新分班,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教學質量。
隨著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給視唱練耳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學工具不再拘泥于單一的樂器和曲譜,而是向著多樣化、開放化的方向轉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國內外著名的音樂會或演唱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表演現場的氛圍,進而融入到音樂的情境之中,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內安裝舞臺、燈光、音響,為不同的曲目調節不同的光線,視唱時每個學生都要到舞臺上演唱,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熱情和表演欲望,學生會主動配合視唱練耳教學工作,將最佳的面貌呈現在教師和其他學生面前。在此情況下教學效果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以往的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要反復強調視唱和練耳的技巧,強制性的要求學生記憶,雖然學生背誦了大量的音樂知識,但是對音樂的理解力卻沒有得到訓練,所以學生的音樂水平也將停滯不前。實際上,視唱練耳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需要學生真正的理解知識,才能夠靈活運用,所以教師要加強啟發和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音樂的奧秘。在講述理論知識時,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布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講解完知識后,讓學生作出回答。教師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以鞏固課堂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以練耳教學為例,練耳的難點在于學生無法準確的分辨出音程與和弦,不知道該如何去聽,教師要耐心的講解這部分知識,對每種樂器的發音進行詳細的講解,在教師彈奏的同時讓學生跟隨演唱,并糾正學生的發音,加強學生的感知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樂感也會大幅度增強。
視唱中要注意的問題較多,比較突出的是唱名法的選擇。一般來說,唱名法可分為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這兩種唱名法各有優勢,從音樂教育的角度,固定唱名法較適于固定音高樂器學習者及演奏者的視譜,基本訓練和技術性較強的樂曲建議采用固定唱名法;首調唱名法更適于聲樂演唱者及一般音樂愛好者的視唱,民歌風味較濃的樂曲(如中國民歌)建議采用首調唱名法;為彌補固定唱名法中音高指向含糊的缺點,可采用變化音唱名訓練,以培養調式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常針對不同教學對象采取區別對待,課堂提問時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唱名法來唱,以達到個性化教學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文從教學內容、形式、工具、方法四個方面論述了視唱練耳的教學改革策略,以期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掌握讀譜和聽力的技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音樂,并將對音樂的研究當作畢生的事業來追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淡化基本訓練,增加音樂鑒賞課程,通過欣賞中外的名曲佳作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這比單純的訓練更有實踐價值。
[1]李姍娜.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教學研究[J].北方音樂,2016,(4).
[2]袁奕樺.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藝術教育,2016,(2).
[3]楊釗.聽說讀寫多維策略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14).
集寧師范學院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視唱練耳教學時效性的探索與研究”(編號:JGKT201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