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伋
(廣東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試論門德爾松的作品風格及對現時產生的影響
王培伋
(廣東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19世紀初期,涌現出大批杰出的藝術家,門德爾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作品重視個人主觀情感的抒發,他們將浪漫主義音樂典型特征運用得淋漓盡致。本文對門德爾松的創作風格進行了分析研究,論述了他的音樂成就對現時產生的影響。
門德爾松;創作風格;浪漫主義;諧謔曲
歐洲音樂在人類的發展長河中有著輝煌的歷史,歐洲音樂作品對后世音樂的發展和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成為當今極其具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和藝術財富。十九世紀歐洲涌現的音樂家、作曲家,他們以鋼琴作品的創作為主要方向,創作出大量優秀的鋼琴作品,這些作品對歐洲音樂乃至全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門德爾松就是這個時期涌現的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人才。他所創作的鋼琴作品和他的藝術情懷以及對音樂的表現力是歐洲和世界音樂史的寶貴財富。門德爾松被稱為歐洲浪漫派主題音樂的創始人,是成功將浪漫主義音樂推向巔峰的鋼琴詩人和藝術家。
雅科布·路德維希·費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爾迪(1809-1847)出生于德國漢堡一個猶太裔家庭。其祖父是德國知名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他是一位與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具有相同影響力的偉大的哲學家。門德爾松的父親亞伯拉罕·門德爾松是德國一位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銀行家,母親利亞是著名的鋼琴家,也是門德爾松的第一任鋼琴教師。這些因素成就了門德爾松家庭環境的優越,更重要的是他從小在高等文化熏陶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經常與門德爾松家族來往的有德國著名作曲家、教授韋伯和著名詩人歌德等。
在西方音樂史上,類似門德爾松這樣有著輝煌的家族史和安逸舒適的人文環境的音樂家寥寥無幾。他也是德國上流社會中貴賓式的音樂家,他從小生活就舒適安靜、無憂無慮,從未體驗過生活的艱辛與貧寒,這種生活環境造就了門德爾松作品音樂風格的華麗、優雅、恬靜,從而成就了他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音樂主題。
五歲開始正統學習鋼琴的門德爾松,啟蒙教育是師從自己的母親利亞,母親也開啟了門德爾松完整知識體系的音樂學習,他從此踏上了一生最愛的音樂道路,并開始展現出他驚人的音樂天賦。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發表過一句名言:“生活環境的不同,尤其是年幼時期的環境,使有的人可能會成為天才,有的人則會平庸或者變成罪犯。”所以門德爾松的成長證實了愛爾維修的名言。他九歲時就開始了公演,十歲時就為耶和華神圣詩歌譜曲,十二歲、十四歲、十七歲分別創作了鋼琴四重奏;成立了自己的專屬樂隊;創作了流傳至今的《仲夏夜之夢序曲》。在巴赫辭世之后的初次公演上,門德爾松擔任《馬太受難曲》的指揮,門德爾松第一次站在樂隊前面,并且成為第一個使用指揮棒的人,為此引起音樂界轟動,也繼而成為聞名世界的指揮家。二十一歲和三十四歲是門德爾松音樂生涯的兩個重要的時期,他把“音樂之父”的作品標新立異的展示給觀眾,并創辦了第一所德國正規的音樂學院,為德國的音樂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是由于門德爾松家族雄厚的物質基礎,以及家庭的悉心培養,使得門德爾松家族永遠被載入世界音樂史冊,門德爾松本人也被譽為浪漫主義時期“抒情風景畫大師”。
門德爾松是交際范圍廣泛的著名藝術家,他所接觸的多是在音樂方面具有卓越成績的音樂家,例如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歐洲十大音樂家之一的柏遼茲,以及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舒曼等等。門德爾松在創作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音樂風格,他認為音樂風格沒有“原創性”而是應該具有“獨立性”。他在管弦樂作曲上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寫作中經常運用精致的聲部對位法。門德爾松不能接受別人把他的音樂同其他音樂家相提并論,當時有人說他的早期作品中,似乎感受到斯卡拉蒂奏鳴曲的風格,門德爾松即刻表現出不滿和氣憤。
門德爾松在管弦樂作曲上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寫作中經常運用精致的聲部對位法,即使他知道觀眾更喜歡銅管樂曲的震撼力,但他不喜歡銅號奏出的聲音,所以門德爾松比較少的使用銅管的音色來寫作。在這一點上門德爾松和肖邦的感受是驚人的相似。肖邦在少年時代,曾經面對銅管樂演奏失聲痛哭,他認為,銅管樂的過度嘈雜刺痛了他的神經。
門德爾松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旅途中完成,所以,在他的音樂作品中經常會附著優美的風景手繪圖畫。因此,門德爾松在作品中會加入“幻想”主題和大自然主題的融合,這也是許多浪漫主義藝術家典型的表現形式,就是將“幻想”的生活替代現實生活。由于門德爾松優越、幸福的生活背景,所以他的幻想是積極向上的,不會存在任何邪惡的幻想。這種積極的藝術思想的形成,也源于門德爾松對旅行的熱愛,他喜歡親近大自然,許多風趣幽默的故事,以及旅途中美好的回憶,甚至路邊枝繁葉茂的牽牛花藤都成了門德爾松創作的源泉和主題動機,都可以在他的音樂作品中表現出來。例如門德爾松創作的作品《幻想曲或隨想曲》和《諧謔曲》中,門德爾松運用中速轉快板的節奏,向大家描述了在牽牛花的花瓣上,仿佛有一位仙女在跳舞的景象。
門德爾松的音樂作品大多通俗易懂,賦予大自然唯美的主題,比較簡潔和優雅,以形式優美、抒情浪漫、兼具繪畫般的詩情畫意。他一生創作的音樂作品,大多反映了他生活上的衣食無憂、和諧安定,極少有矛盾沖突。他也是善于將美妙音符用于完美曲式的大師。
門德爾松是浪漫主義時期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他的音樂作品推動了歐洲音樂史的發展。門德爾松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將本國的本土音樂發揚光大,挖掘其中的精華,致使巴赫《馬太受難曲》重放光芒,他創作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他熱愛祖國的偉大情懷。
門德爾松這位浪漫主義音樂家,在人類音樂發展的進程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筆,他在音樂史上可謂是天才性的人物。他雖然英年早逝,但在世界音樂史上所做的貢獻遠遠超出了與他同齡的多數音樂家。門德爾松的音樂創作比較講究通俗易懂,接近于大自然的唯美主題。近世西洋十大音樂家、俄羅斯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柴可夫斯基曾經評論說“門德爾松的作品在德國音樂家中鶴立雞群。”
門德爾松是杰出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音樂情懷,他創作的同時重視個人主觀情感的抒發,并且認為內心世界不僅僅可以用文字表達,也可以通過音樂本身來表達,他將浪漫主義音樂典型特征運用得淋漓盡致。門德爾松這位天才音樂家一生中不僅譜寫了輝煌的音樂人生,同時也構建了十九世紀歐洲不朽的音樂世界。■
[1] 李秋玲.浪漫主義時期以后的音樂.2012,6.
[2] [法]貝爾納·加沃蒂 著,張雪 譯.肖邦傳[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3] [蘇]加拉茨卡婭·西歐.中央音樂學院編輯室音樂歷史理論譯叢[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55.
[4] 馬杰里·哈爾福德.門德爾松鋼琴作品演奏指導[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5] 趙曉生.肖邦諧謔曲[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王培伋(1959-),男,廣東肇慶學院音樂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