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波宇
成都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調查研究之考察
龍波宇
成都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成都610106
留學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近年來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也成為了熱點。本文通過對中國留學生研究之歷史概況、主要留學國相關研究概況、中國留學生研究的幾個主要方面等進行綜述,回顧和總結了21世紀以來中國留學生研究成果的情況。
中國留學生;跨文化研究;留學生史
隨著全球一體化、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堅實有力,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出國深造,他們一方面去海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理念,一方面向往著西方國家的物質生活。他們背井離鄉,懷揣著對海外生活的美好憧憬來到留學地,但卻要面對種種初到海外的困難和壓力。當面臨一種嶄新的生活環境,去適應一個不同的身份定位時,有的人能較快完成轉變和適應的過程,有的人卻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有的甚至無法適應和融合,導致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甚至造成心理陰影。因此,面對如此龐大的海外留學生群體,關心關注其在海外的留學生活成為學術界研討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我國的留學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至90年代的洋務運動,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的晚清自救運動,不但引進了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也選拔和派遣了一批學生遠赴海外學習西方技術,希望這些留洋學生能學成歸來,用帶回的先進思想和先進技術推動清朝國力的發展。但研究留學生的論著卻是從20世紀初才開始,且最初主要是以記錄的方式寫成的留洋記,如1909年容閎所著自傳“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中文名《西學東漸記》。這個時期相關論著雖不多,但對反映當時留學生在海外生活狀況,記錄當時留學生的各項數據以及對留學政策所提的意見和建議都是研究海外留學生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20世紀50至70年代,從建國開始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陸對于留學生的研究處于停滯狀態,臺灣在這期間有不少相關研究,反映留學生在海外生活的文學作品不斷出現,如臺灣文學雜志《現代文學》中有很多描寫客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在身份上的迷茫和精神上的空虛的小說。作品中把“我的文化歸屬到底在哪里”生動的表現了出來。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加強了對外交流的步伐,特別是改革開放打開大門之后,留學海外的人數迅速上升,留學生年齡區間也逐步擴大。1984年國家留學政策改變,“頒布了任何人如果獲得了國外資助或者任何形式的獎學金,都可以以自費形式申請海外留學”(101,閻琨)的政策,因此,自費留學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到現在,中國已成為海外留學生的最大輸出國。而研究海外留學生的論著也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海外留學生關注度的提高,對留學生海外生活的分析與考察已成為跨文化研究中的一個熱門點。本文主要就21世紀以來有關中國留學生研究的論著進行綜述和分析。
目前,我國留學海外的主要去向國集中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等地,相關論著的跨文化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國家。
(一)留學歐洲
歐洲幾個主要的發展國家是中國留學生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其中,英國是中國留學生的留學大國,因此,近年來研究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留學的相關文章較多,從2000年至今,每年都有上百篇研究中國留學生留學英國的論文,且數量逐年上升。如:賀平的《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經歷的文化沖擊現象分析》,王坤晨的碩士論文《中國留學生跨文化融合研究——以參加英國一年制碩士留學項目學生為例》,鄭軍的《英國華人留學生母語文化認同度實證研究》等等。中國留學其他歐洲各國,如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的論文近年來也逐漸增多,如,韓琳琳的碩士論文《中國留學生在法國高校學習適應情況研究》、杜衛華的《1898——1918年德國柏林大學中國留學生研究》、劉亞軒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國學院的留學生》等等。
(二)留學北美
美國和加拿大是近年來深受中國留學生喜歡的留學國家,且中國已經連續幾年成為兩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據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1月16日報道,目前在美求學的國際學生中,幾乎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在2014-2015學年,中國學生以學雜費的形式為美國經濟貢獻了98億美元(參考消息網),由此看來,留學美國、加拿大已成為國內學生留學的熱門國家,相關研究論文每年上千篇,如:董慶文的《中國留美大學生學業和文化適應性問題研究——以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為例》,梁莉純的碩士論文《北美中國留學生學習壓力及應對策略的研究——以加拿大中國留學生為例》。
(三)留學澳大利亞
研究留學澳大利亞的文獻相對較少,21世紀以來每年20至60篇左右,如陳麗華的《對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的調查分析》,王一鳴的碩士論文《手機媒體發展與悉尼地區中國留學生社交生活研究》等。
(四)留學日本
由于日本離中國地理位置較近,文化差異較其他國家小,且經濟較發達,近年來成為很多中國留學生的留學國目的地。研究赴日中國留學生的文章每年上百篇,如:王曉秋的《中國留學生留學日本110年歷史的回顧與啟示》等。
鑒于近年來中國學生遠赴海外求學人數逐年攀升,關注留學生海外生活、學習狀況的文章也隨之增多,大家把目光不僅放在了中國留學史的問題上,更是從教育、文化適應、身份認同、心理學、留學生社交圈等各方面進行探討。
(一)留學生史
近年來研究中國留學生史的論著處于持續平穩的狀態。研究重點仍以留日學生為主,如胡穎的《清末奉天留日學生研究》對1906年奉天留日學生進行了詳述;武躍的《內蒙古及毗鄰東部地區喇嘛留學生赴日本留學考述——以1938年為中心》則選擇了18名內蒙古及毗鄰東部地區喇嘛留學生赴日本為例進行研究,從而揭示了日本利用喇嘛教侵略內蒙古的一個側面;徐志民的《敵國留學——抗戰時期在日中國留學生的生活實態》則從抗戰時期在日中國留學生這個群體進行研究和分析。也有研究留學歐美等國歷史的文獻,如林曉雯的《1949年前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中國留學生情況考釋》、丁鋼的《20世紀上半葉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的中國留學生——一份博士名單的見證》等。另外,有通過人物傳記或者對中國留學生史進行整體概析的論著,如:王永祥等的著作《留學日本時期的周恩來》,李喜所的《中國留學生研究的歷史考察》等。
(二)跨文化研究
近年來有關中國留學生留學海外跨文化研究的文章層出不窮,論著從各方面關注了中國留學生的情況。其中,大多數論文以調查問卷的收集、有代表學生深度訪談、個案剖析等形式進行調查和解析,分別從留學生文化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圈的建立等角度分析留學生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幫助其減少壓力,更好的融入當地社會生活的策略。
第一、文化適應、身份認同。因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大,特別是中國與西方國家文化差異很大,幾乎所有中國學生留學海外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文化適應期,也都會有心理壓力的存在,因此關注留學生海外文化適應,使其能盡快的更好的融入到當地生活中是近年來很多跨文化研究中國留學生的關注點,相應的論文也較多。如:徐瓊的《在日中國留學生異文化適應的社會人類學研究》通過幾個真實的案例探究了因文化差異、文化不適應而引發的現實問題;譚瑜的《中國留學生自我概念與文化身份重構問題研究》對中國留學生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的自我概念和文化身份重構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劉菡的碩士論文《清末與民國前期留學生弱國子民心態考察(1897-1927)》則選擇了清末民初這個特定歷史時期的中國留學生進行分析,從歷史背景、社會和個人層面,以及弱國子民心態的具體表現,考察了這段時期中國留學生海外留學的弱勢心態。
另外,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留學生文化認同進行探尋的論文也不在少數,如:鄭雪等的《中國留學生的文化認同——社會取向與主觀幸福感》以及王婕菲的碩士論文《在國外的中國高校留學生的自我詮釋對跨文化適應的影響——以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量》用心理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對留學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的文化認同、社會取向、主觀幸福感以及自我闡釋進行了調查分析。所有關注中國留學生海外文化適應的論文都無一例外的指出跨文化適應對于留學生進行更好的生活、學習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這也是研究中國留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根本原因。
第二、留學生的教育及社會生活等情況。留學生客居海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接受海外有益的先進思想,學習先進科學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而在海外的社會生活又直接影響了留學生對教育接受和進行自我教育的優良程度,因此,留學生在海外的教育、社會生活等問題也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所在。如:朱佳妮的碩士論文《中國出國留學生教育適應狀況的研究》、韓琳琳的碩士論文《中國留學生在法國高校學習適應情況研究》通過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的形式了解了中國出國留學生的教育適應情況;易齊濤等的《韓國地方大學中國留學生教育現狀分析》則通過調查分析指出了韓國地方大學留學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中國留學生在韓留學更加有利的意見和改善方案。
而反映中國留學生海外社會生活狀況的文章近年來更是從留學生在海外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關注。有從人際交往方面給與了考察,如:任雁的碩士論文《“文化遷徙”背景下中國留學生社交媒體使用的“兩棲性”研究》從“社交媒體”出發分析其在中國留學生海外留學期間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作用;湯林芳的碩士論文《從人際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國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對中國留學生海外人際圈進行調查,得出學生社團組織能為留學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幫助其盡快融入當地生活。也有從傳播學的角度進行的研究,如:興越的碩士論文《基于焦慮/不確定性管理理論的中國留學生跨文化傳播研究》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留學生如何面對焦慮。還有從留學生文化智力入手進行的分析,如劉銳的《從文化智力與文化距離的角度分析中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對比研究》對比了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與在韓國文化適應的不同和相似之處。
另外,也有從文學作品鑒賞的角度對留學生跨文化現象進行研究,如:朱美潔的《跨文化語境下20世紀中國留學生文學形象研究》通過對從清末民初到20世紀80、90年代中國留學生文學形象的探究,反映出中國留學生的狀況隨著時代變化所發生的巨大轉變。
總之,有關留學生跨文化研究的論著近年來角度新穎,可謂百花齊放,這也表明該領域的前景廣闊。
目前,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必然趨勢,中國已成為留學海外的最大輸出國,留學人員的年齡也逐漸低齡化,留學海外已經逐漸成為中國家庭培養人才的一條途徑。21世紀以來,研究中國留學生海外生活狀況的論著從各方面調查和分析了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些許研究的薄弱點,如近年來相關論著主要研究的留學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學生情況,對留學泰國等發展中國家留學生的情況研究相對較少;另外,中國在海外留學的學生家庭情況也分為好幾個層次,經濟狀況也會對其在海外求學經歷中的生活、學習、適應等有很重要的影響,特別是近四、五年來被打上“富二代”標簽的中國留學生在海外買豪車、住豪宅的報道頻頻出現,因此,跨文化研究也可以從“富二代”與普通學生在海外求學的不同狀況進行分析;又或者是留學國的國家政策的改變如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對中國留學生留學海外的影響也是值得我們對其進行研究的。
留學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相關領域的研究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走在時代的前面,因此,我們相信隨著該領域的逐漸發展,能夠為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留學提供更多的指導思想,能幫助中國留學生更快更好的融合到當地的生活,也能更好的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1]李喜所.中國留學生研究的歷史考察[J].文史哲,2005(289):109-115.
[2]譚瑜.中國留學生自我概念與文化身份重構問題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5):78-83.
[3]武躍,方建昌.內蒙古及毗鄰東部地區喇嘛留學生赴日本留學考述——以1938年為中心[J].西部蒙古論壇,2015(1):51-56.
[4]徐英春.身份不明的苦惱——試析臺灣文學雜志《現代文學》小說中華裔美國人在文化夾縫中生存的窘境[J].當代文壇,2013(3):81-84.
[5]閻琨.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狀況探析:跨文化適應和挑戰[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2):100-109.
[6]鄭雪.中國留學生的文化認同、社會取向與主觀幸福觀[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1):48-54.
[7]“赴美中國學生一年貢獻98億美元成美國‘大生意’”,參考消息網,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5-11/18/c_128441284.htm,(2015/11/18).
G648.9
A
1006-0049-(2016)19-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