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汝杰
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自媒體時代下的傳統媒體發展研究
高汝杰*
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傳統媒體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了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需求,自媒體應運而生,它的誕生嚴重沖擊了傳統媒體產業的發展。本文將分析在自媒體被用戶廣泛接受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如何利用自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實現創新謀求一條新的生機。
自媒體;傳統媒體;創新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形成了新的媒體形式即自媒體。自媒體的主要形式包括數字電視、數字廣播、觸摸媒體、網絡等。也就是說自媒體是新媒體沒法的最新階段。自媒體的誕生經歷了三個階段:“門戶網站”時代、“搜索引擎”時代、“社交網絡”時代。自媒體的主要特點為:平民化、全民化、自發性、多元化、個性化等。其中平民化主要體現在自媒體的新聞來自于普通大眾,現在只要是擁有微博、微信、人人網等就是自媒體的使用者,自媒體的使用十分廣泛。
現在的自媒體不僅實現了平民化,而且具備了全民化的特點。自媒體已經不僅僅是草根階層的人發表看法、突顯個性的途徑,而且還吸引了精英階層的人。在傳統媒體中,人們更多是是作為信息的接受者或傾聽者,但是自從有了自媒體,一切都變得不一樣。自媒體為大眾提供了傳播信息的設備、工具和途徑,自媒體的誕生很大程度的突破了傳統媒體傳播的局限。普通大眾可以自主選擇傳播信息的途徑和傳播什么樣的信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自媒體為普通大眾提供了展現自我、表達自我的平臺。在自媒體時代,人們的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這與傳統媒體自上而下傳播信息的方式完全不同,對人們辨別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傳播主體的差異
所謂傳播主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人利用某種工具或手段將信息傳遞給其他人。信息傳播者控制整個信息內容、流向、受傳者等,對整個信息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在傳統媒體時期,被大眾廣泛認知的常識。傳播主體這一角色被定位在傳統媒體時代。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由傳統媒體時代進入自媒體時代。其在傳播內涵和傳播形式方面發生巨大變化,已經沒有明確的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說法,傳播的主體越來越多元化。自媒體對其用戶的入門門檻很低,任何注冊了互聯網的用戶都可以利用網絡傳播工具發表自己的看法、所見所聞等,成為自媒體的使用者和傳播者。自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其傳播主體既可以是信息的發送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兩種身份同時存在并不存在矛盾,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雙向性和互動性。同時,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改變了人們使用傳統媒體的習慣,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使用自媒體,導致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受到沖擊。人們可以通過自媒體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等,不受任何組織和機構的約束、限制,完全由自己的興趣愛好、價值觀等決定。與傳統媒體相比,使用自媒體的成本比較低,更有利于資源的擴散。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任何具備移動智能設備的人都成為了自媒體的使用者,為自媒體的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
(二)傳播內容的不同
在傳統媒體時代,傳播的信息具有特定的規則和形式,傳統媒體將信息進一步加工后將其傳遞給普通大眾,普通大眾對這種信息的處理有兩種選擇,藝術接受信息內容,二是拒絕。然而到了新媒體時代,人們的自由度更加寬泛,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信息的內容,將其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傳播出去。自媒體是一個人際關系的管理平臺,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不同的社交群體或加好友,并對其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不同的管理,這樣即使是同一平臺,不同組別的人所呈現的內容也是不同的,這樣的管理方式更能凸顯人們個性化的特點。
在傳統媒體時代,其所傳播的信息并不會因為傳播載體的不同和傳播時間的不同改變信息原有的內容。然而,在自媒體時代,人們傳播的信息和價值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一條看似普通的信息經過若干人的轉載、評論后,其產生的新聞效果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傳播渠道的差異
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相比較而言,在給予信息接收者反饋信息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眾所周知,社交網絡是一種是建立在人與人溝通、交流之上的平臺,其產生的信息傳播效果與傳統網絡截然不同。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形式上比較固定、缺乏新意,而作為信息的接受者的大眾更多的是充當傾聽者的角色,缺少與媒體間的交流互動。在收集群眾的反饋意見時,往往是通過信件、電話等方式,效率很低,不利于信息的傳播與改進。然而,當進入自媒體時代后,傳播者可以一對一地與受傳者進行交流、互動,實時受到其反饋的信息、看法等,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信息的交換程度,而且對于已經發出的信息還可以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補充等,因此,在信息反饋方面,自媒體的優勢十分明顯。
自媒體另外一個優勢就在于其能存儲海量的數據,他們通過自媒體工具發送的信息如果用戶不自主刪除這些數據將會永遠被保存起來。例如人們在微信、微博等發表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信息可以一直保留,用戶只要有移動終端設備和互聯網,隨時隨地都能查看這些信息。然而,在傳統媒體時代,傳播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你不可能隨時隨地與人分享你所存儲的信息。例如你是某種雜志的忠實粉絲,你可能沒有辦法收集到該雜志的全部期刊,因為這需要很高的收藏成本,另外,你也不可能隨時隨地將你收藏的雜志中有趣的信息與其他人分享,另外若想從該雜志的眾多期中查找和翻閱某一感興趣的內容也很難實現。此外,傳統媒體的記日記與自媒體的說說、日志相比,其傳播效果上的差異同樣明顯。綜上所述,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途徑和傳播效果上有很大的差異,這也是媒體形式上的革新。
(四)傳播效果的差異
傳統媒體與自媒體在傳播效果上存在的差異也十分明顯。就傳統媒體而言,其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對大眾的思想傾向有很強的指向性和引導性作用,能夠影響大眾的行為、號召力和感染力都很強。例如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等權威性的新聞,傳統媒體更多的是采用陳述事實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大眾,其傳播效果很好。而自媒體在信息權威性方面略遜于傳統媒體,自媒體傳播的信息不如傳統媒體傳播的信息更能給人以可信賴的感覺。但是,自媒體也有其優勢,例如在小型領域自媒體就能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例如現在的電子商務、微商等都離不開自媒體的支持。
(五)盈利方式不一樣
傳統媒體與自媒體在盈利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媒體盈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第一,發行獲取收入;該種類型的收入與媒介有很大關系,不同媒介發行的產品因其所屬國家的不同獲取的收入是不同的。第二,廣告收入;主要是在信息產品中穿插一些商業推廣廣告,該類收入是市場化媒體的主要經濟來源。第三,額外增值服務;主要包括舉行大規模的活動或公司的物流配送等獲取的酬勞。第四,版權輸出收入,目前在這方面所獲取的收入比例比較小。
自媒體在盈利方式上更加豐富多樣。可以通過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技術為客戶定制廣告,并將其在互聯網上推送給廣大消費者。如今移動互聯網越來越紅火,其帶動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產業的發展。例如游戲市場、電子商務、社交網站等,其收入都是比較大的。另外,移動增值業務也是自媒體盈利的一種方式,人們在進行音樂下載、網上播放時,產生的流量費用等。為特定用戶提供定制服務也是自媒體獲取利潤的一個方式。
自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其中對其信息壟斷地位造成嚴重的威脅。就傳統媒體而言,更多的媒介資源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信息的價值取向完全由這少部分人決定,而大多數人則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地位。然而,人類自從進行自媒體時代,人與人之間,人與團體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可以進行雙向的、無障礙溝通,并能受到對方實時的反饋信息,這時候,即使消息的源頭來自于大眾媒體,經過無數人的“加工”后,這條消息已經不復原來的樣子,變成了一條新的信息。而當用戶對該信息進行重新修改后再發出去,他又變成了新信息的傳播者。由于自媒體的這種交互性導致傳播者和接受者的界線不那么明顯。
不僅如此,在媒體還改變了多媒體那種一對多,方向單一的信息傳播形式。在傳統媒體中信息是否傳播的把控權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這些人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有選擇性的將信息傳播給大眾,而大眾卻不能將信息反傳回來。
自媒體是一個人人都可以發表言論的平臺,因此其信息量非常大。但由于這些信息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其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受眾在接收信息時要有很強的分辨能力才能不被其迷惑。從盈利模式方面,傳統媒體采用“兩次售賣”的方式獲取利潤,而新媒體則采用“免費+收費”相結合的方式盈利。
(一)傳統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傳統媒體歷史悠久,其在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和優勢是剛剛興起的自媒體所不具備的。傳統媒體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優勢并將其全面發揮出來。傳統媒體在信息的專業化程度上遠遠優于自媒體,其在信息采集、制作、傳播方面已經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傳統媒體完全可以穿上自媒體的外衣,拓展其傳播途徑和傳播方式,提高傳統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率。
另外,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時還有著自媒體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優勢,那就是權威性與可靠性。在自媒體時代,更應該發揚傳統媒體的這一特點,確保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如果不是真人真事,在轟動也成不了新聞。在自媒體時代,由于信息傳播者大多采用匿名的形式發表信息,導致大量虛假信息充斥著網絡,因此,傳統媒體一定要堅持傳播真實的信息,把握信息的最終解釋權。
(二)創新新聞形式,關注社會動態
在傳統媒體時代,媒介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旦有重大事情發生,大眾參與信息傳播的方式有限,且時效性很差。因此,在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要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豐富其新聞形式,例如新的新聞播報方式和傳播方式等,盡可能地滿足大眾的需求。傳統媒體可以更多地考慮用戶的需求,總結用戶接受信息的特點和有針對性的總結不同層次的用戶其對新聞點的關注程度,然后結合自身特點,主動制造一些熱點話題,主導大眾的言論導向,把握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另外,傳統媒體是黨和政府傳達思想和主張的重要途徑,更有利于傳統媒體時刻矯正思想導向,準確地報道社會新聞,最大程度地滿足大眾的需求。
(三)提高傳統媒體的自身優勢
隨著我國媒體的不斷發展進步,個體對新聞的需求已經成為媒體傳播新聞的導向,自媒體在尊重大眾需求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因此,傳統媒體也應該發揚自媒體的精神,因此傳統媒體在整合信息、傳播信息的時候應該更多的考慮公眾的觀點,最大程度滿足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傳統媒體在進行數據采集工作時,可以通過分析大眾的喜好制定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在信息傳播方式的創新上,傳統媒體可以采用實名制的方式,使其信息更具有可靠性。文本、音頻、視頻等素材都可以成為媒體新聞的傳播途徑,使其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傳播速度更加快捷。傳統媒體還可以根據不同受眾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形式的信息內容,使其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與自媒體傳播相結合,把握輿論導向,傳播真實的新聞。
[1]欒建強.自媒體時代,深度調研仍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認識誤區及其規避[J].中國記者,2015(7):29-31.DOI:10.3969/j.issn.1003-1146.2015.07.011.
[3]楊珺.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相互影響及融合策略[J].編輯之友,2014(5):83-85.
高汝杰(1994-),女,漢族,遼寧遼中人,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本科在讀。
G206
A
1006-0049-(2016)19-0062-02
[2]唐錚.企業自媒體:不是傳統媒體的末日[J].中國記者,2015(2):49-51.10.3969/j.issn.1003-1146.2015.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