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李 靜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音樂對于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的健康成長,情感熏陶,多方面興趣的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學齡前兒童的的家庭音樂教育,有很多不同的教育方式與方法,由此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學齡前兒童的的家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相應的教學解決對策,并科學的應用于學齡前兒童的的家庭音樂教育中。
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行業一直備受關注,“教育從娃娃抓起”的觀點越來越深入人心,對于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也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最為舒緩,最富有娛樂色彩的教育形式,也得到了很多家長和教師的認可,音樂能夠陶冶情操,舒緩心情,開發智力,提升學習興趣,而如何科學有效的進行學齡前兒童的家庭音樂教育,使其對于學齡前兒童的腦力開發達到最優,真正的落實其教育方式和教育步驟,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音樂教育是一種教育方式與方法,通過此種教育方式達到對學齡前兒童腦力開發,陶冶情操的目的,音樂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反復聽音樂或者演奏樂器,而是根據學齡前兒童的實際情況,將音樂與教育相結合,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和目的,現今學齡前兒童的音樂家庭教育存在不同方面的問題。
(一)部分家長急于求成
學齡前兒童年級過小,對事物懵懂的狀態,需要家長適時的引導,耐心的培養,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過于追求功利,反而會適得其反。例如:兒童對于音樂方面的興趣甚少,不具備音樂天分,家長采用強制性的手段逼迫其接觸音樂,學習音樂,此時,音樂對于兒童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放松,娛樂的方式,而是一種壓力與強迫。這不僅對于兒童的智力,興趣開發毫無幫助,更會對兒童的性格養成造成極壞的影響,甚至是某種程度的扭曲,造成抹不去的童年陰影,對于兒童今后的生活學習,人生發展都會造成影響。
對于學齡前兒童的家庭音樂教育,家長的角色重在引導,方式重在態度,在兒童很小的年紀卻有很高的定位終究是不現實的,家長在利用音樂教育帶動兒童的學習成長時,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生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著重點放在兒童的身心發展上,而不是以此為途徑取得某種成就,順應兒童的自助發展意愿,適當的調整教育手段與防范,避免急于求成造成的不利后果。
(二)“針對性教育”的缺失
音樂是鮮活的,有生命的,在音樂的美感中,兒童可以盡情想象,創作,在充滿自由的空間中快樂成長。同時,音樂又是抽象的,它傾注了作者的感情與投入,不同的傾聽者有不同的體驗與感覺,一些音樂作品成人都難以解讀與感悟,何況學齡前兒童。在家庭音樂教育中,家長往往為了培養興趣讓兒童收聽學習較為晦澀難懂的音樂,兒童因此體驗不出情感,感受不到興趣所在。因此,在學齡前兒童的家庭音樂教育中,應著重選取適合學齡前兒童的音樂,曲譜,貼近兒童的學習、生活,讓兒童在最自然的狀態中,感受音樂的美妙。
(三)教育過程忽視潛能開發與興趣的培養
家庭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新型教育方式,首要目的就是為了開發兒童的智力,最大限度的開發兒童右腦,培養興趣。部分家長并沒有深刻認識到這點,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兒童掌握一種樂器的彈奏,掌握音樂技能,但這不是音樂教育的重心。音樂教育的重心是,通過音樂的熏陶,讓兒童愛上音樂,喜歡音樂,對于音樂產生感情,這種情感會深刻影響他的今后乃至一生。在求知,渴望的年紀得到音樂的熏陶,成長在兒童適宜的音樂環境里,會將兒童的天性得到釋放,潛能得到開發,興趣得到培養,在兒童階段真正愛上音樂。
(一)樹立正確的音樂教育觀念
家長在家庭音樂教育模式中,應自覺摒棄強制性、強迫性的教育觀念,為兒童提供一片自由,開闊的學習空間,在音樂教育中,家長應充分根據兒童好玩、好動的特點,根據其心理與特點,把握其需求,從兒童角度出發,將音樂教育發展成一項讓兒童感興趣,喜歡,想要去追求的活動,讓兒童在玩樂中開發潛能,找到學習興趣,這才是音樂教育的最終意義與目的。
(二)在音樂教育中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
學齡前兒童年齡偏小,自主意識較差,在音樂學習中更多的需要家長的引導與指引。不同兒童有不同的性格,接觸的東西也不近相同,此時家長需要結合兒童的心理、生理、環境等幾個方面,選擇適合兒童的音樂教育內容,它具有難度適中,靈活性強,實用性強,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兒童從多方面去接觸和理解,從而達到提升學習興趣,開發大腦的目的。
(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兒童的興趣
進行學齡前兒童的音樂教育,目的是為了開發兒童的潛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家長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的同時,要注意,教育形式要新穎,如利用音樂詩歌吸引孩子注意,這樣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就完成了對古詩詞的背誦,再如,利用音樂來編故事,設定一個情景,根據背景音樂,讓孩子利用想象自由發揮,形成自己的小故事,不僅在音樂中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欲望,激發了潛能,還能充分帶動孩子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孩子喜歡音樂,愛上音樂。
學齡前教育作為兒童學習的萌芽起步階段,為今后的學習生涯乃至兒童的成長,都起著引領,導向的作用,在學齡前教育中引入科學的音樂家庭教育模式,不僅培養了兒童對于音樂的興趣,還能充分激發兒童的學習潛能、認知潛能,對于兒童今后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翁鮮麗.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淺談[J].學前教育研究,2006,04: 53-55.
[2]杜青芬,李培勝.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27:44.
[3]姚曉宇.學齡前兒童家庭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和分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04:78-80.
[4]陳冬.家庭音樂教育對于學齡前兒童教育的影響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