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宇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淺談游走在道德邊緣的新聞職業
趙天宇*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媒體的多元化,使新聞職業者的隊伍越來越強大。這樣一來,在這種強大的競爭中,就難免會出現偏離事實,新聞職業道德不規范的時候。本文針對某些新聞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以及對此現象的應對方法,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今后新聞工作與媒介的發展提供借鑒。
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道德缺失;影響
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面臨著強大的競爭,許多負面影響也都隨之而來。新聞職業道德的缺失體現在很多方面,下面我根據某些新聞在報道中,職業道德真實性準則的喪失進行一系列的分析。
在我們眼中,新聞的真實性,看起來是極其簡單容易的一項職業準則,但是實際上它實施起來卻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這項準則就需要嚴格的要求我們新聞工作者用事實去說話,用真相去報道。
眾所周知的“金庸去世”的假新聞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2010年12月6日,一條關于“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微博里廣泛流傳,負責《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的編輯鄧麗虹當天下班后在家從新浪上看到這條假新聞,未作任何核實立即進行轉發,轉發時并未注明“轉發”字樣,導致對讀者造成誤導。這則假新聞的流傳就嚴重的影響新聞的真實性,這種錯誤的出現,不管那些新聞工作者是急求功利還是職業水平的不足,都是職業道德的一種缺失。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媒體的日益進步,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我從下面三個方面簡單的分析新聞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過分的追求時效性
時效性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征,現在的新聞媒體在新聞價值的判斷上,尤其重視時效性。很多記者為了在新聞報道上追求“快”,就會搶新聞,往往是匆匆地采訪,匆匆地寫稿,因而獲得的只是表面現象,這也就間接地造成了虛假新聞的出現。
因此一味追求時效性難免會造成假新聞的出現,這就不符合新聞職業者的道德準則。例如,2003年3月29日,許多網站報道了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遇刺的消息,很快這被證實為一假新聞。為了追求實時性而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也就造成了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的缺失。
(二)新聞工作者求實精神與責任意識的缺失
當今社會普遍比較浮躁,許多記者對一些事件道聽途說,不去很好地核實,缺乏核實新聞是否真實的踏實作風,有的還捕風捉影、添枝加葉,甚至夸大事實真相,缺乏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實的態度。
由于新聞行業門檻降低,許多的新聞工作人員并沒有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就加入到記者的行列,其中許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聞媒體的各種基本操作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那么,一些新聞工作者求真求實精神的缺失,更是新聞職業道德缺失的重要體現。
(三)社會外界的各種誘惑
新聞工作者處在這樣多元化的大環境下,難免會存在部分人在職業態度、理念、紀律上出現一定的偏差和職業道德的缺失的現象。他們也許為了更多的得到新聞,又或者是因為面對金錢和權利的誘惑,當面對利益驅使時,這些新聞工作者就會淡忘自身的道德責任,游走在道德的邊緣,做一些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假新聞,造成一些新聞報道的失實。就像發生在2008年的,山西煤礦瞞報礦難,真假記者排隊領“封口費”的例子就足以證明這一原因了。
這種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長此以往,就會由這部分人,破壞了甚至所有新聞工作者的公眾形象,也會使社會大眾喪失對新聞工作者的信任。
(一)新聞職業道德的缺失,嚴重地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我們都知道,不真實的新聞就根本不能算是新聞,然后缺乏實時性的新聞則是沒有價值的一則新聞,是舊新聞。這種道德的缺失,無疑是對新聞受眾的欺騙,是對新聞的侮辱。
(二)新聞職業道德的缺失,使媒體炒作新聞,為一己私利變相報道新聞,甚至為了贏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而歪曲事實
許多媒體為了吸引更多新聞受眾的注意力,獲得更多的利益,不惜夸大新聞事實,把新聞和娛樂混為一談,又或者去肆意炒作新聞。這樣的話,媒體如果把新聞當做一種利益手段,為我們呈現出來的新聞,就會是一些格調不高,品味底下的垃圾消息。這樣的新聞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閱讀的意義,甚至會對公眾形成一定的誤導,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三)新聞職業道德的缺失,使媒體的公信力降低,媒體內部出現腐敗的現象
在我們眼中,新聞工作者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職業,為大眾報道事實,揭露事實的真相,但是在我們的市場經濟下,有些人也難免成會因為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濫用權力,獲得一己私利。
身為一名新聞的收受者,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們所有人都對假新聞、失事新聞感到非常的厭惡。那么,我覺得廣大的新聞工作者,就更應該堅守新聞職業道德,謹防新聞職業道德的缺失,以身作則杜絕虛假新聞的出現,不僅做好新聞,更要做好新聞的把關人。
首先要加強新聞工作者的素質教育和道德修養。在這個觀點的實施上,要從新聞工作者的自身出發,嚴格地要求自己,要時刻謹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作為新聞的傳播者,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不為一己私利收受行賄,不弄虛作假,不怕歪斜,時刻保持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客觀事實的去報道新聞。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好自己的職業道德,而不是把挖掘別人的隱私當成一種樂趣或者掙錢的工具。如果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能夠嚴格遵守新聞職業道德,不給自己任何犯錯誤的機會,認真理性的去報道新聞,那么也許就能夠從根本上去減少新聞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
其次要加強公眾的法制觀念,實施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的內部以及媒體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新聞事實和新聞工作者的管理,建立更加健全的管理制度,杜絕新聞報道中的一些打擦邊球,甚至違反法律法規的現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要求相關部門及時的揭露虛假新聞,對一些虛假新聞的報道實施嚴厲的懲罰制度,用你管法律手段為新聞的真實報道做保障。
趙天宇(1991-),女,漢族,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D922.16
A
1006-0049-(2016)19-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