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丁楠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光華校區),四川 成都 611130
?
關稅政策的演變歷程與啟示
屈丁楠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光華校區),四川成都611130
關稅的主要職能就是獲取到財政收入,并提供產業保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廣下,關于關稅的財政職能不斷弱化,其保護職能開始受到了關注。在入世時候,我國一直在針對關稅政策進行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有不足之處。本文主要針對各個關稅政策的演變進行分析,并探討完善我國關稅政策的方式。
關稅政策;演變歷程;啟示
關稅是非常常見的稅種之一,其征收機構是國家的海關,對象是進出口的貨物。一個國家市場的開放程度可以通過關稅政策進行衡量。關稅是一國財政政策和貿易政策實施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梳理關稅政策的演變歷程,對關稅問題進行回顧和反思。
關稅理論的紛爭主要集中在自由貿易關稅和保護貿易關稅的理論紛爭。其爭論起源于李斯特“民族國家經濟學”與亞當斯密的“世界主義經濟學”。目前推崇的自由貿易化關稅政策占據了主流位置,其最主要的觀點是要充分市場化,避免政府利用關稅政策干預貿易。保護貿易關稅政策強調保護國內的企業和市場,尤其對于弱勢產業更要如此。
自由貿易關稅體現出是靜態的理論,通過靜態的模型可以對其論點進行清晰的闡述,保護貿易關稅體現出的是動態的變化,難以在靜態模型中進行完整分析,因此主要研究其動態的變化的規律。
縱觀世界過大國的經濟發展歷程,雖然主流觀點一直推崇自由貿易關稅政策,但實際上此關稅政策的實施時間都很短,近代如英、法、德、美等國恰恰在更長的時間內采取的是保護貿易關稅政策。
英國作為世界上早期崛起的經濟強國,強大的實力為其實施自由貿易關稅政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19世紀60年代,自由貿易已經成為其主流的政策,但這僅針對于其強勢的工業品,弱勢的產業依然采取保護政策。隨著其他大國的崛起,英國開始逐漸提高關稅,到20世紀初,英國經濟處于衰退狀態,轉向實行保護性關稅政策,可見關稅政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形勢變化而變化。
近代保護貿易關稅制度的系統化,產生于美國和德國。美國在建國時推崇自由貿易政策,結果受到英國的強勢沖擊,因此轉為保護貿易關稅政策。從1828年開始實行高關稅政策,用以促進國內的弱勢產業發展,直到“大蕭條”時期,才開始大幅度降低關稅,采取國際合作的方式抵御經濟蕭條。因此美國經濟發展較多的時間內,實際上都是以保護貿易關稅制度為主的。
歐洲大陸在早期基本上也是徘徊在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間,以保護貿易制度為主,德國在1871年以后才有效開展貿易自由化進程。俄羅斯在1857年以前,保護貿易制度就一直沒有改變過。法國在大革命之前,一直奉行保護貿易政策,其經濟實力直逼英國,但之后轉向自由貿易,結果導致工業發展停滯,社會發展落后。
縱觀各大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來看,保護貿易關稅對于早期的國家崛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最近70年的歷史中,自由貿易關稅政策對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確實發揮出了重要作用。但采取何種關稅政策,與本國的具體情況緊密相連,不可一概而論,對于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
(一)辯證的認識關稅政策的財政收入功能
中國加入WTO以后,關稅總水平在不斷地進行下調,從原來的15.3%下降到9.8%,但對于現階段的中國,關稅的財政收入功能對中央財政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中國現行財政制度,屬于中央的固定財政收入就只有關稅、消費稅和海關代征稅等。關稅收入在中央財政收入中的占比從原來的10%下降至5-6%,但是海關稅收始終穩定在25%左右。因此不能盲目地追求關稅稅率的下調,對于奢侈品等高端消費品的稅率還應該適當上調,在不影響社會大部分人群的情況下,倡導理性消費習慣。
(二)辯證的認識關稅政策的有效保護功能
通過梳理歐美國家的關稅政策演變歷程,特別是在二戰后,各國積極采用關稅有效保護理論,在降低關稅總水平的同時對制成品進行有效保護。中國也在加強關稅政策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功能,設計合理的稅率結構通用以促進產業升級和優化資源配置。
關稅保護并非萬能的,其保護功能需要考慮其有效性。比如在投入產出比系數很高的行業,如果加強了投入品的關稅保護力度,則會違背初衷造成關稅負保護的現象出現,如某些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很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保護水平偏高,而對于某些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卻又存在保護力度不足的情況。
因此,當今的中國關稅和優化產業結構問題,不能降希望僅寄托在關稅政策的保護上面,需要辯證地看待關稅政策的保護功能,利用《反傾銷條例》和《反補貼條例》等保護措施,進一步實現關稅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保護弱勢產業的重要功能。
(三)適當改變高關稅抑制政策
在我國制造業消費品部門中,對于飲料部門與煙草部門,國家實施了高關稅,這雖然起到了抑制消費的作用,對于國內生產者也起到了保護作用,讓他們可以實現低效率、高利潤的經營目的。而外商則可以借助直接投資的模式進入到我國市場,在這一因素的影響下,高關稅保護的就不簡單是國內生產者的利益了,其中的關稅損失一部分就成為了外商的利潤。鑒于此,有必要將消費稅改革活動與關稅改革活動結合起來,在降低關稅稅率的過程中,適當提升消費稅稅率。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針對關稅問題進行著不斷的改革,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在經濟全球一體化背景下,關稅依然是貿易政策與財政政策實施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國關稅政策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未來階段下,需要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不斷完善我國現有的關稅政策。
[1]王爽,于巧麗.碳關稅對中國外貿影響的兩重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27).
[2]徐世剛.我國中小企業在低碳經濟制約下的升級與轉型[J].當代經濟研究,2012(01).
[3]李鋼,葉欣.實施積極主動關稅政策 力促我國外貿平衡發展——中國入世后關稅政策的評估與展望[J].國際貿易,2011(10).
[4]張國紅.關稅與非關稅政策調整對世界貿易影響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12).
F745;F752.5
A
1006-0049-(2016)19-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