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毓宏
淳化縣環境監測站,陜西 淳化 711200
?
縣域環境監測數據現狀及使用效率提高對策分析
薛毓宏*
淳化縣環境監測站,陜西淳化711200
依據縣域環境監測部門基本情況,深入剖析縣域環境監測數據多種現狀,有針對性提出了有效提高縣域環境監測數據使用效率的多種對策,期望本文能對縣域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以及環境監測數據效用的最大發揮發揮“助推器”作用。
環境監測數據;使用效率;對策
環境監測既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也是環境管理執法監督與決策的重要一環。環境監測業務涉及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噪聲、土壤、生態、固廢、輻射等環境要素總計上百種項目的例行監測與委托監測。在這些業務執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環境監測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全面、客觀的反映某一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1]。近年來,隨著縣域環境監測部門例行監測和委托監測業務的不斷增加,環境監測數據總量越來越多。但是,由于我國眾多縣域環境監測數據管理機制尚存缺陷以及大多社會公眾對監測數據重要性認識不夠等原因,縣域環境監測數據的管理與利用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采取新的多重手段來提高數據的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率,從而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一)數量現狀
近年來,縣域監測數據總量總體呈現增加態勢,主要原因在于:
1.來源于上級監測部門的監測任務不斷增加,如污染源普查等;
2.為了更充分反映縣域環境質量狀況,環境監測部門在管轄區域內設置了更多的監測點位,增加了更多的監測因子,并且也對原有監測內容做了擴充(如范圍)和增加(如頻次);
3.由于環境壓力不斷增大、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導致對環境數據有迫切需求,從而致使環境監測部門業務量不斷增多,如環評背景值監測、室內監測、驗收監測等。
(二)利用現狀[2-3]
數據是監測部門的產品,只有將數據加以充分利用,數據本身才有價值。目前,許多縣級監測部門的監測數據利用情況總體欠佳,主要原因有:
1.數據監測頻次疏密不一,導致每個時間段監測數據量不一致,數據連續性較差;
2.針對性不強,如重點地區和一般地區、重點時段和一般時段的監測頻次、監測因子幾無差別,不能充分反映之間差異;
3.特征性指標難以監測,如一些非常規監測項目更多需要對其進行特征指標監測,但是縣級監測部門卻很擅長綜合指標監測,從而導致監測數據利用率不高;
4.數據綜合分析能力不夠,許多縣級監測部門更愿意直接上報原始數據,而不愿意提煉數據,從中獲得更有用的信息;
5.由于多種原因,環境監測部門在向管理部門報送數據時經常會出現延遲現象,而管理部門也會出于某種原因在未充分獲得數據時即開展管理工作,從而導致環境監測數據對環境管理工作科學性指導不夠。久而久之,環境監測數據的指導性地位不斷降低,最終導致其利用率很低;
6.對于主要環境要素的監測,許多縣級部門均建立了隸屬于自己管理的監測點位,由于許多縣域至今未建立起統一的網絡數據平臺并且缺乏高效的數據管理與協調機制,所以導致大量監測數據被隨意閑置,利用效率非常低下。
(三)管理現狀
近年來,雖然許多縣域環境監測部門加強了從影響數據真實性與完整性各個環節(布點、采樣、分析、質控、數據處理、報告出具、檔案管理、數據使用等)的監控,但是仍有一些部門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或主觀人為上的故意,從而導致一些監測數據不能真實反映監測主體的基本情況。從數據使用主體角度來看,數據的不真實或不完整會導致使用這些數據分析的結果失真或無法進行分析,最終會致使這些監測數據利用率很低或很難被利用。
由于一切數據產生的目的都是為了最終的高效使用,從而為不同主體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務,環境監測數據也不例外。鑒于縣域環境監測數據使用效率較低,為了提高效率更好為環境保護事業服務,本文提出以下相對對策[2,4]。
(一)對現有監測點位及未來可能監測點位進行深入分析,包括點位代表性、點位位置調整可能性、點位發展趨勢、點位對國家政策符合性等,同時對比現有監測力量,最終在滿足多種硬性規定下,盡可能確定統一的監測因子與監測頻次,這對未來監測數據的使用有極大好處。
(二)對于一些非常規監測項目,監測部門應先詳細剖析該項目的基本性質,從而獲得最能反映該項目基本特點的特征因子與其他一般因子。由于特征因子數據非常重要,數據使用者對其尤為關注,所以數據的使用效率會無形得到提高。
(三)監測數據是監測部門的“產品”,只有合格的“產品”才有利用價值。合格的監測數據必須具備“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1]。只有取得合乎質量要求的監測結果,才能在使用中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性,才能正確地指導人們認識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環境,監測數據的使用頻率才會增加。
(四)利用通用軟件對系列且全面的縣域環境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提取環境數據中包含的隱藏信息,找出主要環境問題,從而得到分析對象的客觀評價和規律描述,最終給出縣域解決環境問題的相關對策和建議。只有這樣,環境監測數據才能被有效利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五)由縣域政府部門帶頭,聯合環境數據其他采集部門,共同建立縣級環境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共享的網絡大平臺,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和理順環境監測數據管理與協調的有關機制,從而最終將分散的、作用有限的數據片段集合成整體的、作用得到極大提高的數據集成庫,真正實現環境監測大數據的共同開發與共同享用,這對環境監測數據使用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由于縣域環境要素數量在我國環境要素總量中居于主導地位,并且許多污染源也主要分布在廣大的縣域當中,所以縣域環境數據的監測能力與使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未來成就。本文深入剖析了縣域環境監測數據的現狀,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縣域環境監測數據使用效率的多種對策,期望本文能夠對縣域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發揮助推器作用。
[1]魏夏盛.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24-26.
[2]石相梅.如何提高縣級環境監測數據的利用率[J].環境科技,2008,21(2):109-110.
[3]崔建.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性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12:105.
[4]石紅燕.關于如何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重要性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1):80.
薛毓宏(1971-),男,漢族,陜西三原人,工程師,現為淳化縣環境監測站,站長,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
F127;F205;F224
A
1006-0049-(2016)19-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