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平莊礦工報社,內蒙古 赤峰 024000
?
淺析構建新形勢下新聞編輯記者的職業倫理素養
楊敏
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平莊礦工報社,內蒙古赤峰024000
隨著社會媒體開放度的逐步擴大,現代媒體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新聞門戶網站的不斷增加,民眾獲得社會信息量來源渠道也變的增多,面對如此繁雜的社會信息,作為新聞編輯記者在編輯選取和組合相關信息,引領社會正能量和倡導和諧主旋律的時代使命仍然很艱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強調新聞媒體要積極更多地傳播正能量和為社會公平正義服務。因此在新形勢下為了貫徹落實黨的新聞政策,更好地服務大眾,就必須構建適應新形勢的新聞職業操守和職業倫理素養,從而進一步提高新聞編輯記者的綜合水平。
新形勢下;新聞編輯記者;職業倫理素養
作為新聞編輯記者,其職業是面向全社會公眾服務的,是彰顯社會良知和道德的重要傳播者。因此,作為新聞編輯記者,必須從實際出發,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倫理素養,不斷提高觀察問題、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一般來說新聞編輯記者職業倫理素養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新聞編輯工作者,只有在紛繁的事物中快速準確地尋找到適合報道的文字和材料,甄別是非曲直,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倫理素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而能夠做一名出類拔萃的新聞編輯工作者,為此還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及時“觀察”每天的時政新聞
作為新聞編輯記者,要每天從發生的新聞事件中加以有針對性地選取,區分新聞價值的主次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把握黨和政府的最新大政方針,精挑細選,綜合把握,不斷創造出脫穎而出的新聞報道。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新聞編輯記者所具有的較高的職業倫理素養。
(二)要找到人們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新聞
新聞編輯記者及時報道發生在廣大受眾身邊的事情,符合百姓需求口味的新聞,倡導社會主旋律,積極傳播正能量,對促進和諧社會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新聞編輯記者就生活在廣大百姓之中,所以可以在百姓關心的事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上多下功夫,事無巨細,只要是對社會、百姓有價值、有意義的相關新聞材料,都可以整理收集,以便作為日常編輯寫作的基礎素材。
一般來說,新聞記者利用個人的基本素養發揮自己的個人水平,巧妙合理地運用寫作技巧,初步完成新聞初稿。而新聞編輯記者的主要任務就是使新聞記者的報道更加流暢化、更加易懂明了化,除了政治理論高度,還必須為報道的詳實和傳播正能量添磚加瓦,更加凸顯新聞編輯記者的職業倫理素養的重要性。
因此新形勢下要更好地構建新聞編輯記者的職業倫理素養,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不斷提高新聞編輯記者的業務倫理素養
1.努力提升新聞敏感能力、不斷捕捉有用的新聞線索能力。對于一名合格的新聞編輯記者來說,在現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環境中,具有高超的新聞敏感和發現新聞線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秀的新聞編輯記者更是能從已有的事實或材料中判斷新聞事實發展的趨勢,進而進行深度編輯報道或者對新聞事件發展態勢進行編輯預測。
2.具備更加強勁的表達能力。努力做到把文字能力和語言能力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與社會主旋律保持同步,做好報道工作,是一名新聞編輯記者的合格表現。
3.要做復合型“超級記者”,必須注重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傳播技術的進步,新聞的產生會來自多方面的渠道,特別是微博和博客等,是網民產生新聞的重要窗口,面對這種挑戰,新聞編輯記者必須要做到一專多能,做一個綜合型的“超級記者”。
4.具備新媒體的復合傳播能力。生活在當今時代,對新媒體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衡量一個新聞編輯記者是否合格的標準,而新聞編輯記者自身則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迎接新的挑戰。
(二)不斷鞏固新聞編輯記者的職業倫理素養
新聞編輯記者在從事新聞工作中必須遵守相關約束和規范。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水平,熟悉黨的方針政策,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熱愛黨和人民,深入群眾,胸懷百姓。在捍衛和宣傳社會真理,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意識。
(三)不斷提升新聞編輯記者的綜合倫理素養
新聞編輯記者要具有極強的綜合素質,除了日常的業務素養和職業素養,還必須具備聰慧的大腦、獨立的思考能力、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富有挑戰的事業精神,在不斷嘗試中尋找新聞編輯記者倫理素養的真諦。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及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信息的發達造成了新聞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新聞編輯記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時代使命感,積極進行社會充電,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用真實、有價值的報道感化人們,用正確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來倡導社會正能量,貼近生活、平易近人,加強新聞編輯記者的職業倫理素養建設,從而為樹立新時期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嶄新形象做出重要的貢獻。
[1]孫曉臨.《人品與文品俱美》[J].《中國記者》,2012(9).
[2]羅建華.《中國記者的人格高度》[J].《新聞戰線》,2014(11).
[3]歐陽友權.《網絡傳播與社會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陸群,敬革.《網絡中國》[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
[5]丁寧.《淺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J].《新聞世界》,2013.10.
[6]楊毅.《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J].《記者搖籃》,2009.1.
G213
A
1006-0049-(2016)19-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