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麗珠
張家港市塘市幼兒園,江蘇 張家港 215600
?
淺談“野戰區”游戲活動之問題與解決策略
嚴麗珠
張家港市塘市幼兒園,江蘇張家港215600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油桶作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添之輔助物,形成全新的游戲方式“野戰區”。但隨之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此進行分析并嘗試解決,讓幼兒的游戲變得更有趣、更生動、更實在、更有效。
野戰區;問題;解決策略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們對生活中的材料非常感興趣。一個紙袋子、一瓶水、一個鞋盒……這些不起眼的材料對我們大人來說是那么普通,但到了孩子眼中,它們就可能是一只風箏、一艘小船……如此看來,生活中的材料到了孩子手中可能會發揮到不一樣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油桶”在我們看來,無非就是轉轉、滾滾、跨跨,但是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卻能玩轉出不一樣的花樣。
在這一學期,我們以油桶為基,添加輪胎、仿真手槍、屏障、手榴彈、麻繩、鉆爬類等輔助物組成一種全新的游戲模式,并將其稱為“野戰區”。孩子們在“野戰區”這個游戲環境中可以模仿真人cs的游戲方式。在這多樣、豐富的游戲環境中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合作協商、等各項能力。然而,在幼兒游戲的活動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問題,并不斷思考如何合理有效地去解決這些問題,慢慢地,我們在嘗試中找到了解決的方法。
(一)豐富的游戲材料,擺放整理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大量的游戲材料,我們老師每次擺放、整理都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而孩子們的游戲時間就是那一個多小時,這些時間夠他們在游戲中思考、發現、探索嗎?
(二)游戲看似愉悅,但缺少一定的游戲情節
豐富的游戲材料雖然能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但是幼兒在游戲時總缺少了一定的游戲情節。孩子們拿著手槍、扔著手榴彈,雖然在演繹我們成人腦海中的戰斗情節,但在孩子心中,他們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游戲情節呢?
(三)游戲過程中,如何對每位幼兒提供適宜的幫助
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及時關注到每一位幼兒,每個幼兒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也不完全相同。那么我們要如何幫助每位幼兒發展他們的能力呢?
(一)忽略了應以幼兒為主的游戲方式
為了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我們制作了大量的游戲材料來幫助幼兒進行游戲,比如:利用牛奶箱壘高制作而成的屏障,廢舊飲料瓶制作的手榴彈、廢舊帽子制作的軍帽、麻繩編織的“烽火線”,有了這些豐富的材料,幼兒對這個活動充滿了興趣。但教師為孩子布置、擺放材料,忽視了孩子的主體性。
(二)幼兒缺少相關的游戲經驗
豐富的游戲材料是我們正常開展游戲的前提,也是調動幼兒活動的興奮劑,幼兒能在游戲中感受到一定的快樂。每天看著孩子們奔跑、游走在油桶、輪胎等各個屏障間,仿佛是一場真的戰斗。可是,當我真正走近孩子、觀察孩子,他們只是單純享受于追逐玩鬧的嬉戲感,在游戲中沒有游戲情節的開展與延伸。
(三)教師對幼兒來說“供不應求”
隨著幼兒對這項游戲的喜悅度增加,大多數幼兒都喜歡選擇這一游戲內容。然而,老師不可能及時關注到每一位幼兒。相對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而我們又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教師的數量在這個游戲區域是固定的,那么教師怎樣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呢?
(一)幼兒自主擺放材料,體現自由、自主的游戲精神
我們只想到老師作為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每次在游戲前就為孩子擺放好材料,幼兒直接進行游戲,那真正的游戲主人是誰呢?“孩子”!他們才應該是這些材料的擺放者、整理者啊。于是,我們開始讓幼兒自主擺放材料,教師從旁作為幼兒游戲的伙伴,幫助、支持幼兒。這樣不僅體現自由、自主的游戲精神,還大大節省了時間,適宜的“放手”反而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整理能力。比如:之前的每次游戲,我都是將油桶和野戰區分裂為兩個區,擺放的時候自然而然分成兩塊。可是幼兒就能將油桶和“打仗”相結合,拼成一個大型的野戰區。孩子們可以在里面自由游戲。到了游戲結束時間,整理似乎也變得一切井然有序,我們再也不用頭疼地搬運很久,同時,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二)幼兒生發游戲情節,體現游戲的創造精神
游戲的本身就是由兒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模仿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自主生成的游戲,游戲的產生需要游戲情節,而游戲情節的發展還能促進幼兒生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豐富幼兒對這方面的相關經驗,推動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在游戲初,我會介入游戲,以“部隊隊長”的身份同幼兒一起演練,利用“稍息”、“立正”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融入“軍隊”這個角色。在平時,我們也會開展相關方面的知識活動,孩子在家也會觀看一些軍隊的記錄片。漸漸地,孩子們通過家園共育對這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就更好地促進他們開展游戲活動。
(三)幼兒以“大”帶“小”,實現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在全新的游戲模式下,我們也采用混齡班幼兒來幫助幼兒更好地培養他們社會性交往等各項能力。通過中大班每個年齡段各15人來組織開展游戲活動,以大班幼兒為“小老師”的形式為中班幼兒提供服務和幫助。一些中班的孩子看到別人自如地上下油桶,穿梭在“戰場”中非常的羨慕,他們有的會來尋求我的幫忙,我就會說:“試試看,想個辦法,或許你也能爬上去了。”還有的幼兒會請同伴幫忙,抱過去、托上去。、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很多技能,如跳躍、力量等基本動作,相互合作、協商等社會品質。
幼兒的學習往往是玩中學、學中玩。通過我們的實踐活動,教師作為觀察者,了解孩子們的發展水平和他們在活動中的需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因勢利導地進行指導。當發現幼兒在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及時分析思考并找出解決策略。以此來做適合幼兒的游戲。就像虞永平先生說過:讓我們的課程,讓我們的游戲更加有趣一點,生動一點,實在一點,有效一點。
G613.7
A
1006-0049-(2016)19-0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