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虎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
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
唐曉虎*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廣西師范大學理工科專業學生進行抽樣調研。調研內容涉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狀況,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度狀況和學生創新創業訴求狀況三個方面進行。根據調查結果,提出扎實開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提升在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和學校創新創平臺資源打造等方面的服務水平。
理工科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建設持續前進的重要引擎,而大學生是推進我國“雙創事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高校理工科專業學生作為這個群體中最活躍的一份子,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高,可塑性強,成功幾率大。然而理工科專業的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率較低,很多研究成果沒有轉化便已成為技術終點,只有極少部分能夠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產品成功孵化成企業項目,究其原因是本次調查的重要目的。
(一)調查對象安排
問卷調查選擇在廣西師范大學所有理工科學院進行,涵蓋數學與統計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化學與藥學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和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7個學院的22個專業。共發放調查問卷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28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71%。
(二)調查問卷內容設計
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包括學院、年級、性別。第二部分為三大主題調研內容,一是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狀況;二是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度狀況;三是學生創新創業訴求狀況。
(一)理工科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狀況及分析
理工科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調查主要分為“創業意愿”,“創業目的”和“創業形式”三類問題。
首先,在“目前個人是否有創業意愿”問題上,69%的學生選擇“有”,31%的學生選擇“無”。緊接著針對兩類群體,分開設置問題,對于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創業動機選擇”中,70.93%選擇“個人追求”,14.82%選擇“受朋友影響”,而14.25%選擇“迫于就業壓力”;對于沒有創業意愿的群體,設置“沒有創業意愿的原因”,9.25%屬于“不了解創業,沒興趣”,22.75%屬于“創業風險大,害怕失敗”,68%屬于“確定畢業后參加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理工科專業學生具有創業想法的人數比例較高,同時從“創業動機”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從“個人追求”角度出發,由此可以看出理工科專業學生創業積極性較強,動機較為純正,這對于“創業行為”的堅持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分析數據可以看出,“無就業意愿”學生群體主要是因為在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和進企業實現就業方面已經有了明確意向,但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是由于“害怕承擔創業失敗風險”,所以選擇了不創業的,這也說明了學生群體對于創業失敗可能產生的結果有一定的預期,不會盲目地選擇創業。
在“創業目的”方面,23.52%的學生選擇了“提升盈利賺錢能力,提高生活質量”,9.11%選擇了“通過創業解決就業問題”,而有67.37%的學生選擇的是“發揮專業特長,實現人生價值”。由此可以看出,理工科專業創業者對于創業并不是“腦子一熱”產生的想法,而是考慮過包括個人特長、專業技能、行業發展等眾多因素綜合而成的結果。在“創業形式選擇”方面,26.64%的學生選擇“個人自主創業”,46.57%的學生選擇“與同學朋友合伙創業”,8.72%的學生選擇“家族式創業”,還有18.07%選擇了“其他途徑”,包括加盟連鎖店等形式。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學生選擇創業的形式還是較為靈活的,大部分同學選擇了“團隊創業”的形式,這無形中已經解決了創業過程中“創業團隊構建”的問題,同時與朋友同學共同創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責任和義務,規避了創業失敗所帶來的個人財產損失嚴重的問題。
(二)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度狀況及分析
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度狀況調查主要通過三個方向開展。一是創新創業教育受學校重視程度;二是學生了解到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內容;三是學生參與過的校級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情況。
在“個人感覺創新創業教育受學校重視程度”調查中,72.51%的學生選擇了“較為重視”,9.11%選擇了“不重視”,18.38%的學生選了“不太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方面,在理工科學生群體中是具有較高認知度的,但也有接近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不太了解此類活動,說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宣傳不夠,輻射面還不廣。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內容”了解方面(多選),在課程構建(87.23%)、講座開展(78.32%),實踐團隊建設(創業訓練營等)(58.96%)和創新創業訓練基地建設(41.67%)四個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從參與面(多選)來看,無論是課程(63.16%)、講座(58.26%),實踐團隊參與(創業訓練營等)(28.89%),還是創新創業訓練基地使用(11.6%),理工科學生群體的參與程度都不夠理想。首先,課程建設是基礎性的工作,但是由于學校并未將“創新創業類課程”納入必修課課程體系,只是作為“素質選修課”模塊供感興趣的同學選擇,這樣無形中讓學生群體只會在“拼湊學分”的目的下進行課程選擇,失去了課程進行主動引導的目的和作用;其次是在訓練實操與實踐能力方面至關重要的兩個平臺——“實踐團隊”和“訓練基地”使用方面,學生參與度和使用率太低,此類平臺有別于“專業競賽團隊培養建設平臺”,并不僅僅提供給能力突出,表現優異者使用,而應該更多的學生能夠通過平臺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鍛煉創新創業能力,開展具體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探索。
(三)理工科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訴求狀況及分析
本模塊調查主要通過“學生認為影響創業成功最重要因素選擇”,“創業行業方向選擇”和“需要學校提供的幫扶支持項目”三個方面來進行。
在“學生認為影響創業成功最重要因素選擇”上,9.58%的學生選擇“創業啟動資金”,25.39%選擇了“核心團隊建設”,7.63%的學生選擇“創業相關經歷”,17.13%選擇了“社會人脈資源”,40.26%的學生選擇了“創業項目選擇”。從數據反饋來看非常具有理工科專業特點,大部分同學感覺影響自己創業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創業項目”,這主要是因為理工科專業學生具有“技術為王”的思維,認為掌握了技術的制高點,就掌握了創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但是也有相當部分的同學認識到,創業還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的和資源,無論是錢——創業資金、人——創業團隊、社會人脈,還是重要的創業實踐經歷,對于創業者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和積累。
而在“創業行業方向選擇”(復合選擇題)方面,57.79%的學生選擇了“與專業相關領域”,28.66%的學生選擇了“與專業非相關領域”,13.55%的學生選擇了“不清楚,看具體情況”。而選擇“傳統型行業(餐飲、銷售等)創業”的比例為30.37%,選擇“創新型行業(高新技術領域)創業”的比例為69.63%,由此可見,絕大部分理工科學生還是會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型行業創業”,這也是由理工科專業背景決定的,反映出了理工科學生對于自身專業的認可度較高,同時對于高新技術領域創業較為熟悉與擅長。最后,在“學生創業時需要學校提供的幫扶支持項目”(多選)上,專業技能培養(98.64%)、創業扶持政策(65.65%)和政府企業資源對接(60.12%)等軟資源上面的需求較高,而在啟動資金提供(45.09%)和創業場地提供(27.88%)這類硬資源上卻需要較低,這個結果有點“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體現出了理工科專業學生對于軟資源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硬件資源。
以上分析結論僅就本次調查結果而言,因調研群體以及客觀條件影響,難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還是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的。筆者認為我國理工科院校在加快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標準話課程體系建設;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體系有效融合;打造多元化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和加強大學生與產業界合作,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方面還需要加強開展工作。
[1]劉偉,鄧志超.我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調查與政策建議——基于8所大學的抽樣分析[J].教育科學,2014(6):79-84.
[2]鐘林飛.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以九江學院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83-184.
*廣西師范大學德育科研基金項目(創新創業教育類)“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的高校理工科專業成果孵化機制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為例”(項目編號:A-0208-00-00017M)。
唐曉虎(1986-),男,漢族,廣西桂林人,工學碩士,廣西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