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瀏晴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
試分析高校翻轉課堂的教學和課程設置的重構
羅瀏晴*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翻轉課堂教學是新課改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碰撞的產物,對于提高高校教學效率具有積極作用。本文闡述了翻轉課堂教學的定義和優勢,探析了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可行性,以及進行課程重構設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現實實踐意義。
翻轉課堂;教學;課程設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被應用到了課堂教育中,取得不錯成效。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下,通過課程體系的重構,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賦予了課堂教學全新活力,大大提高了高校課堂教學效率。
(一)翻轉課堂教學的概念
所謂的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常規,要求學生在課堂前結合教師提供的視頻進行自學,并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而在課堂上更多的就是學生之間協作討論、解決問題的一個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知識傳授過程,加深了學生知識的內化,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展示。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體現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深受我國中小學和高校教育的歡迎,自有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絕對優勢。首先,打破傳統教學,學生學的被動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地位發生了改變,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課堂教學由學生主導,教師更多的輔助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大量的交流互動,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其次,翻轉課堂教學體現了先學后教的優勢,學生通過教材視頻先行進行了知識的學習,而在課堂中則是教師結合學生的問題進行相關解答,完成教學任務。這樣不僅有效的減少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創新能力,促進學習態度的轉變。
最后,翻轉課堂教學更多的是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討論完成的,在與同學不斷的交流溝通討論中,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也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一舉數得。
(一)高校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可行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大范圍推廣的時間較短,究竟在高校中應用實踐是否可行,能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針對其在高校實施的可行性,主要從社會需求、學生、教師、設備條件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高校是為社會提高人才的主要陣地,為了培養更多符合行業需求,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就需要強調知識、能力、思維、創新等各方面的培養,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提出了挑戰,應運而生的翻轉課堂教學更有優勢。
翻轉課堂的實施離不開計算機互聯網,通過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工具進行教學視頻學習,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要能抵抗網絡的誘惑。大學生身心相對成熟,自有一套學習計劃和目標,能理智的對待網絡誘惑,主動探究問題的解決之道。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是適合大學生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自主性、人性化特點。高校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更加豐富,學術造詣深,且信息素質更高,因此能很好的完成翻轉課堂教學和課程設置的重構,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高校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上較早,具備翻轉課堂教學所需的系列教學設備,為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及課程設置重構的要求
結合我國高校教學特點,組織實施翻轉課堂教學主要涉及三個階段,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示意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課前自學、課內深化、課后升華是必不可少的三個環節,逐步層層推進,加深了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翻轉課堂教學對課程設置重構的要求。
1.構建課程群時,注重能力培養
高校教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連貫、嚴密、系統、邏輯性。因此在設置重構課程群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偏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鑒于此,重構的課程體系應當逐漸淡化專業課程的比重,加重綜合課程的設置,便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確保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2.打破課程時間限制,利用考核突出學生的能力
眾所周知,高校課程設置具有學期、學年限制,每門學科都會定期進行考核。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相適應,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重構時要打破這一慣性,實現多門課程的教學和考核聯動。同時,課程重構時要偏重對過程的重視,包括學生之間的問題解決、協作討論、交流互動等,讓知識內化成為具有個性的過程。在考核上也要有所改變,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個性、能力進行考察。
3.用知識和問題重構翻轉課堂教學課程體系
翻轉課堂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學生對自學知識的問題提出,讓學生分小組,彼此協作討論,共同探討解決之道,成為高校課堂教學中當仁不讓的主體。而教師則作為知識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存在,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在不斷的討論互動中創新發散思維,尋找最佳解決途徑,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也能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用知識和問題作為中心對高校課程進行重構設置很有必要
在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和課程的重構設置,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高校應當加以實踐應用,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1]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
[2]張德成.高校翻轉課堂教學與課程設置的重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
[3]楊菲菲.高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6.
[4]岳松.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羅瀏晴(1994-),女,河南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專業。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