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均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新鄭 451100
?
淺談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進程及其發展規律
陳涵均*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新鄭 451100
討論法理學的中國化進程,前提則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的發展規律以及幾十年的發展進程。法理學的最基本的理論和方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傳人中國對中國的研究者影響至深。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進程就是影響法理學在中國發展的進程和引導中國法理學發展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
什么能夠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問題是由著名的哲學家艾思奇提出來的。艾思奇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中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實踐過程中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對馬克思主義有新的創造和貢獻。僅僅從使用漢語這一點來看,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并不是剛剛開始翻譯馬克思和恩格斯理論的人,因為中國近代以來極少數人從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大部分從事的是英美法理學或者歐洲大陸法理學這樣的研究。而且在翻譯和理解過程中如果出現失誤就會導致嚴重的路線的偏移等情況的出現,所以想要翻譯好馬克思主義并且使其在中國能夠適應中國國情的發展和創新需要具備很多條件:懂得中國的文字并且信仰馬克思主義,同時還需要具備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才能夠準確的理解并且使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在中國能夠正確的發展和延續。根據這個標準來看,只有中國共產黨人從共產黨創立之初就開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并且一直在努力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盡管如此,我們并不能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歷史劃等號,中國共產黨同樣有著自己的理論的發展史并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吸收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進行自己的變革和提升。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中國化則是在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法學理論適應中國國情,與中國的已有的法律體系相融合和結合。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現實的,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情況下,反對單獨的理論化。在不斷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完善理論體系的建設,確保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同時馬克思主義法理學既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優秀品質,也要多視角和多元化的結合中國傳統法律法規來實現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的多角度多元化的發展。
根據不同的分析,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化的進程中大致分為五個主要的階段,這些階段性的成長和進步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發展的階段與中國歷史發展相適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的幾個進程從剛開始的時候被很高的抬高,到后來的被貶到一文不值,到后來正確的反思和認可馬克思主義這階段與中國歷史進程相結合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人民在反思了過去的經驗和不足之后,將馬克思主義同西方的英美法理學和歐洲大陸的法理學相結合和認識,得到新的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的發展的新的途徑。
(一)前馬克思主義法理化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認識到從西方涌入中國的各種法理學思想中,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能夠帶領中國走向勝利走向民主的一條道路。但他們的思想僅僅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理論和精深層面的思想。
(二)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發展初期。李達長期從事的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翻譯工作,從系統上傳播馬克思主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理解和傳播中保證方向性的正確起了決定向的作用。盡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歷了許多曲折的過程,從拋棄陳獨秀等領導的右傾主義,到照搬蘇聯的模式,又重新回到與中國化相適應的階段。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的進程中期(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的法律思想是一個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法理學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組成部分。毛澤東思想主要提出了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尤其是法律理論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為解決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中的法律問題提供了很多的思想保證,將相關的問題具體化的解決,同時為新中國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毛澤東的法律和哲學的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和傳承提供了三點主要的貢獻和成就。
1.通過使用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法律學思想來分析中國的遇到的相關的法律問題,并取得了勝利。
2.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的思想和相關的刑法的觀點,利用馬克思主義豐富的寶庫來解決實際中遇到的法律問題。
3.通過借鑒學習蘇聯所構建相關法律法規和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構建了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這個是對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和前蘇聯的法理學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借鑒,對于整體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有相當大的幫助。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階段。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集中體現。
(五)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完成的階段,在保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已經走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階段,在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情況下,達到的一個新的高度。
(一)真偽馬克思主義的爭論。從革命時期到建國之后的真正馬克思主義的探討下和對于從蘇聯獲得的蘇聯的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實踐的情況下,對于去偽存真就是當時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縮影。
(二)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的過程是一個實事求是的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實事求是的思想也是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傳播并且發揚光大的保證。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是一個開放創新的過程。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吸收優秀文化和理論,并且結合實踐創新的過程,所以馬克思主義法理學能夠在社會的發展進步中不斷的提升和創新,能夠保持著先進性和創造力。
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國化是一個形成完整和完善法律體系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在中國更加的進步和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相結合,能夠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
[1]張敬煊,張安.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規律研究的若干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5(1).
[2]李本松.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J].唯實,2013(12).
陳涵均(1990-),女,漢族,河南新鄭人,碩士,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法理學。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