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娟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探索
黃文娟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工作過程中,加強人才培養是其中關鍵的內容。非藝術類高職院校中,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也能夠有效的推動素質教育進程,對整體高職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對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現實意義進行分析,然后提出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策略,望采納。
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
非藝術類高職院校不僅是為了培養專業性的人才,同時也必須適應素質教育理念,積極開展音樂課程,尤其是民族民間音樂,其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打破傳統的教育空間,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基于此,加強對非藝術類高職院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在非藝術類高職院校開展民族民間音樂課程,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發展,能夠為學校音樂教師事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往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中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引入民族民間音樂能夠給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創作熱情,提升學生各方面的工作能力。
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以學習民歌為主,了解各個地區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通過平時實踐采風項目中,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情,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學風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一)轉變教學理念,營造教學氛圍
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傳統的民族民間教學工作中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過于強調理論性教學,忽視了感性化的教學,導致整個教學過于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過程中,應該能夠轉變教學理念,遵循音樂教學特點,讓音樂課堂成為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讓美成為一種課堂體驗。在具體的教學設計環節,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描繪身臨其境的教學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非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畢竟專業性較弱,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對作品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加上形象思維嚴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積極開展互動教學,發揮學生的特成性
民族民間音樂與常規的音樂教學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還應該加強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互動教學,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工作。例如,在民歌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結合本地區當地的民俗、民歌,盡可能用當地的方言進行演唱,讓學生感受民歌中的地方特色。再通過不斷的啟發,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欣賞,達到教學目的。
在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在互動學習中積極的參與,并逐漸變得生動活潑。例如,在古箏介紹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古箏帶入課堂中,然后對古箏構造、指法、彈奏技巧,也可以請古箏學習者在課堂中進行表演。再如,在民間歌舞介紹過程中,也可以請主修舞蹈的學生在臺上表演,帶領學生一起,讓其感受不同民族與地區舞蹈的風格,這樣還能增強課堂氛圍,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在班級、校園中開辦小型的民族民間音樂會、歌唱比賽等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民族民間音樂氛圍。
(三)創新學習方式,積極開展采風活動
改變原本封閉的教學方式,讓音樂課堂走向開放性,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民族民間音樂在非藝術類高職院校中的開展,還屬于一種新型的課程,還有待去開發,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每一個民族都具有特色的民間音樂傳承下去。很多民族民間音樂都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職音樂教學開展中,還應該積極的開展采風活動,鼓勵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認真感受民族民間音樂,增強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為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轉變角色,推行立體式教學
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室應該鼓勵學生貼近生活,積極的體驗民俗民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到民間進行采風,通過DV等設備拍攝民族音樂資料,通過計算機進行詳細的分析、整理與編排。讓學生將自己編排出來的作品拿到課堂中進行展示,同時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進行講解,提高課堂的個性化。
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立體化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開放式的教學中,提升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并積極的參與對此類音樂的探索當中。民間音樂的成果是千百年來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口耳相傳的傳承方式,造成了民間音樂的易變性,為集體加工提供了條件;不斷的集體加工,又使世代流傳的民間音樂日臻完美。只有通過立體化教學模式,才能切實提升高職民族民間音樂的成果。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非藝術類高職院校開設民族民間藝術是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對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成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開展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努力開展互動教學,鼓勵和帶領學生進行采風,開展立體式教學,轉變教學角色,不斷的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效率提升,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提供幫助。
[1]鄧明芳.幼兒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教學方式的探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4,15(80):32-33.
[2]李國勝.關于民族民間音樂在教學中傳承的設想[J].劇作家.2014,25(12):104-106.
[3]沈雷強.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與教學——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J].中國教育學刊,2015,20(11):247-248.
[4]陳勇.高師院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0(2):133-135.
黃文娟(1983—),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學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