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雷
(閩南理工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福建石獅362700)
應用型本科高校數(shù)字電路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于 雷
(閩南理工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福建石獅362700)
數(shù)字電路課程是電子類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對學生專業(yè)知識體系的構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必須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符合企業(yè)需求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針對目前數(shù)字電路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改革建議。
應用型人才;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必修課程,數(shù)字電路課程的特點是和其它學科交互發(fā)展,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概念較為抽象,與生產實踐聯(lián)系緊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程也起到非常關鍵的鋪墊作用。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培養(yǎng)出能夠滿足地方行業(yè)需求的應用型合格人才,必須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未來的就業(yè)領域也要緊密對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今社會發(fā)展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因此,在教學內容、模式、方法上都要進行改革,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1.1 所用教材不當
很多高校的數(shù)字電路課程大多都選用與研究型本科院校相同的教材,但這些教材的內容主要側重于理論,對各知識點的闡述十分詳盡,覆蓋面也非常廣,各章節(jié)內容基本都是依照積累式的模式組織,但在系統(tǒng)整體功能的講解方面往往較為欠缺。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學生通常基礎較為薄弱,教師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也只能以犧牲與學生互動作為代價,采取一言堂、滿堂灌、從細節(jié)擴展分析的教學方式,才可完成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的要求,無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能很好的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1.2 教學手段單一
數(shù)字電路的課程教學中涉及到各種電路圖、波形圖、真值表、狀態(tài)圖等等,傳統(tǒng)的“板書+講解”教學方式在某些知識細節(jié)上既不能保證規(guī)范性,同時還浪費時間[1]。盡管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多媒體教學用于數(shù)字電路課程當中,能夠采用Flash演示一些電路的工作過程,但很少有去構建更為具體的電路來動態(tài)的演示,更重要的是無法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只能非常被動的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嚴重影響學習的效果。所以,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精心、合理的使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3 教學內容在實踐性方面存在欠缺
數(shù)字電路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準確的分析各種數(shù)字電路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能根據(jù)實際工程需求設計各種功能的電路。在完成電路設計的工程中,必須要結合設計任務查找大量資料,通過方案論證確定設計思路,然后運用理論知識對電路圖進行設計和仿真,在完成實物的制作后還要進行多次調試,最終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符合要求的工程設計。但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內容往往都是紙上談兵,通過列功能表和邏輯方程組等理論推導,設計出邏輯電路圖之后就戛然而止。這樣會造成學生僅滿足于理論設計,無法得到工程實踐訓練,從而在真正需要實物制作的課程設計、電子制作比賽、大學生科技節(jié)和畢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感到無所適從,影響專業(yè)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1.4實驗教學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重視程度不夠
實驗教學一般分為預習、操作、撰寫報告三個階段。傳統(tǒng)的實驗預習通常僅僅要求學生提前看一下指導書,了解一下實驗內容和步驟;實驗操作階段一般也只是讓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書中的操作步驟,完成線路的連接,然后驗證一下實驗現(xiàn)象而已;在撰寫報告的環(huán)節(jié)上更像是走個過場,記錄和分析一下實驗結論而已。在最為關鍵的實驗操作階段,學生將過多的精力用于對照書本完成線路的連接上,一旦在調試電路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就一籌莫展,甚至會錯誤的認為電路調試不成功都是實驗設備本身造成的,只要自己的電路連線沒錯就行。這樣的實驗教學根本無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能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目的。
1.5 考核方式過于偏重理論
很多高校的數(shù)字電路課程期末考核成績一般都是以“卷面+平時+實驗”的方式構成,但實驗成績所占的比例一般都比較低,實際上還是以卷面成績?yōu)橹鱗2]。在考核方式上多為筆試,很少采用口試、項目考核或者答辯等其他方式;在試題形式上,綜合設計性題目的比例較之客觀性題目相差很多;在試題內容上也把重點放在了考察學生對理論的掌握情況上,而對實踐技能和操作運用上的考察相對較少[3]。這樣的考核方式是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背道而馳。
2.1 采用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材
教材選取合適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和效果。應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所以采用的教材必須要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在考慮到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基礎上,內容上應簡明扼要,更為重要的是要突出工程實踐應用,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真正能夠學以致用。
2.2 豐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
進一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將教學內容的梳理與整合,有針對性的制作多媒體課件,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加大與學生的互動。在此基礎上,將Proteus和Multisim等EDA軟件引入課堂教學,在講解較為抽象的知識或者分析、設計電路時,利用軟件對電路進行仿真,將完整的工作過程以動態(tài)的方式清晰且直觀的演示出來,既可以使學生印象深刻,對知識理解的更為透徹,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工程設計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的效用,使之與課堂教學深入融合,創(chuàng)造探索性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也要盡可能保證學生從學中做、從做中學,可以有針對性的將一些學生感興趣且具有一定關聯(lián)的理論知識設計成項目任務,將整個教學活動融入到項目實現(xiàn)的過程中,將抽象的知識化為具體實物,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改善傳統(tǒng)課程教學重理論輕技能的弊端,從而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2.3 實驗教學內容軟硬兼顧,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的安排上,要減少驗證性基礎實驗,加大設計性、綜合性和工程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比例,并適當安排一些選作實驗,構建循序漸進的層次性實驗體系。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線路的設計、搭建和調試,從中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加以引導與啟發(fā),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此外,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做到硬件與軟件兼顧,通過構建硬件電路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基礎的掌握與應用,同時還可利用EDA技術對設計過程和結果進行仿真與驗證,既能彌補硬件電路設計中因出現(xiàn)錯誤而導致設計時間浪費和實驗器件損壞的弊端,還能為學生提供實驗預習的有利條件,對實驗器件和設備進一步熟悉,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2.4 考核方式改革
在考試中要更加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加大實驗部分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提高學生對課程實驗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習興趣。要將理論考試和過程測試、分組設計、硬件制作、口試答辯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在題目類型和考點上逐步從考察基本理論向實踐綜合運用過渡,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考試方式,使學生在語言表達、團隊協(xié)作和實踐創(chuàng)新綜合能力上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從根本上改善現(xiàn)有的“突擊備考,考完即忘”現(xiàn)象,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適應行業(yè)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行業(yè)人才需求,應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模式,必須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圍繞“應用”這個核心,對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進行改革,特別是類似數(shù)字電路這種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更要注重理論與實踐應用的有效結合,加大學生動手能力和主觀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為就業(yè)打下堅實基礎,真正實現(xiàn)學有所用。
[1]梁艷華,劉宗行,蔡學敬.項目教學法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實踐研究[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115.
[2]吳正玲.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12):78.
[3]朱艷芹,龔利英.項目教學法在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4,(09):55.
[4]戴丹丹,張明東,鄭曉霞.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2):89
[5]林智慧,何穎,張首軍.兩種EDA軟件在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電子科技,2014,(20):133.
The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of Digital Circuit Course on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YU Lei
(College of Electir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Min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shi Fujian 362700,China)
A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electronic speciality,digital circuit course plays a decisive ro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n students’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it has to be reformed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engineer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ability to meet the business needs.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teaching methods on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and maks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igital circuit course teaching.
applied talents;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
G642.0
A
1672-545X(2016)11-0250-02
2016-08-04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資助(JB13427S)
于雷(1982-),男,吉林遼源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電子與通信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