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輝
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淺析“同窗情誼”的畸形發展
——大學生畢業后同學之間的誠信缺失問題
沈春輝*
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同窗情誼永遠都是一個不會褪色的話題,它是真摯、純潔、美好的代名詞。然而,大學畢業后,隨著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的加大,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等等原因的影響,很多時候同窗情誼卻又顯得那么脆弱,宛若風中的花瓣,經不起搖曳。本文從大學生畢業后同學間的關系為切入點,深入探尋畢業后大學同學間誠信缺失的問題。
同窗情誼;誠信缺失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即誠實可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更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和人們為人興業的基本道德標準。但是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追求經濟利益的多樣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社會生活日益復雜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和挑戰。更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畢業后,同學之間的誠信缺失問題凸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第一種是借錢。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情況,總也不聯系的同學,突然有一天給你打電話借錢。這很考驗同窗的情誼,有的同學借了錢,同學也如期還了,這是比較完美的結局,兩個人因為信任和誠信詮釋了同窗情誼的真摯。而有的人會隨意找個理由婉轉拒絕,或是好心借錢給他,他卻一去了之,音信全無,這就預示著同學之間的關系就此了斷。同時這也影響到自己對同窗情誼的信任,對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會產生影響。同學之間借錢這件事充分體現大學畢業后同學之間的誠信缺失問題。
第二種是幫忙找工作。由于剛畢業不久,而且就業形勢嚴峻,穩定的工作少之又少,很多人幾乎處于飄忽不定的狀態,能夠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更是少的可憐,同學就成了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最佳人選,于是問題就產生了。A同學就曾經歷過這樣的事,她說畢業后她很順利的進入了一家外企工作,一直都很順心。而B同學是自己大學的同班好友,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于是在B同學的懇求下,A同學向自己的上司推薦了B同學。經過A同學的一番努力,B同學終于也來了A同學的外企工作。可是不到一周,B同學就主動辭去了工作。原因是她又發現了更好的工作。上司把A同學一頓批評,對A同學以后的職業發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其實,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由于有一部分人存在就業失信的問題,深深地傷害了同學的心。
第三種是隨份子。好久不聯系的同學,突然間打電話告知他下周結婚。如果去,由于很久不聯系了,同學關系也變淡了,覺得了然無趣。即使去了,也會有些生疏,而且從心理上覺得不值得,因為自己結婚、生孩子他根本沒來,如果不去,畢竟是同學,同學聚會見面會覺得很尷尬。收到邀請的同學幾乎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如今很多同學之間再也聽不到大學時的歡聲笑語,再也感受不到同窗情誼的真摯,而更多的是恭維與世俗。昔日的花樣年華,同窗情誼為什么在這短短幾年甚至幾個月就退卻了?
一是初入社會沒時間。大學畢業后,同學們都剛剛走出校園,步入社會,事業剛剛起步,大多數同學都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有時間和同學聯系。
二是久入社會變世俗。由于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市場經濟的商品等價交換原則、金錢至上原則侵蝕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理念之中,人們在交往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種趨利避害的心理,有能力的人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生活窘迫的人會為自己增加負擔,這就使得同學圈子產生分化,形成許多個地位、條件相當的交際圈,而同學間原本純潔的友誼也轉變為交換利益的互惠共贏關系。
三是同學之間差距增大。由于每個同學的自身條件存在差異,在事業和生活上的水平都不一樣,有些生活不如意,事業不成功,感覺自己平淡無為的同學不好意思面對其他同學,于是他們選擇了沉默,在同學群里從來不說話,更別說同學聚會。曾經的同學,青春年少,歡聚一堂,畢業后各奔東西,終有一日停下來奔波的腳步,歇歇疲憊的肩膀,愕然回首,同學早已沒了聯系,只有獨自憶往昔。如果細心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畢業幾年后還能參加同學聚會的都是工作、生活比較不錯的,而生活比較慘淡的,就會慢慢淡出這個圈子。
首先,加強自身修養,為大學畢業后同學之間的誠信道德養成提供內在動力。不斷提高認識,內化誠信意識,樹立誠信道德觀念,把誠信落實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學習等方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珍惜大學時代的同窗情誼,學會以誠待人。讓同學們明白同學就是同學,感情是真摯的、純潔的,不夾雜著社會的世俗。同學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這不取決于財富的多少,更不取決于社會地位的高低。
其次,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為大學畢業后同學之間的誠信道德養成提供現實保障。一方面利用微信、微博、QQ等網絡平臺組建班級群。時時關注同學的動態,可以在群里與大家分享生活和工作上的快樂與憂愁。做到“一人有難,全班幫忙”另一方面還可以舉辦同學聚會或集體活動,通過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同學的感情。
再次,努力實踐,磨練誠信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減輕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使自己的空間多些,也避免發生向同學借錢那種尷尬的事情。同時要擺正心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好,不要盲目羨慕別人。
[1]戴鴻.良好社會心態的引領與培育[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李益斌,劉楊青.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與全球倫理建構[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趙淑華,王曉杰.試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4]鄒之坤,高紅巖.試論小康社會下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途徑[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沈春輝(1986-),女,滿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思想政治教育。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