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震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淺析居住區綠地設計
楊 震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居住區綠地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合適的綠地規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居住質量;本文通過對城市居住區綠地環境現狀的研究,提出如何進行綠地規劃設計的研究方法,并闡述了城市居住區綠地設計的發展前景和趨勢。
居住區綠地;植物選擇;植物配置
國內近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帶動了居民居住環境的升級,民眾也由剛需向品質需求更高的改善住房轉變。作為人居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居住區綠地是分布最廣,與居民最貼切,為居民經常利用和享受的一種綠地,它為居民創造了良好的休息環境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場地,因此也成為居住環境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志。
(一)美化環境
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移動快速發展,也使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已經越來越喜愛環保健康種類繁多的綠色植物,它也成為為人居環境的美化和氣氛營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居住區綠色植物的形狀、顏色與氣味,給人以視覺、聽覺、嗅覺的美感,從而創造出形、色、質更為協調的人居環境。
(二)改善小氣候
在光合作用下,綠色植物可以起到調節空氣溫濕度的作用。通過植物的葉子吸熱和水分蒸發可降低氣溫,這就是樹蔭下比露天的空氣溫度低,草地比瀝青地面的空氣溫度低的原因。而植物具有的蒸騰水分的能力,使其成為最好的“生物加濕器”,調節綠地周圍的濕度。
(三)隔聲減噪
在喧囂的城市,光污染和噪音污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心態。綠色植物天然具備良好的吸聲、隔音作用,被稱之為“綠色消聲器”。葉片能夠將聲能反射到各個方向,聲能經過多次反射轉變為動能和熱能,因此聲音被減弱或消失。
(四)凈化空氣
眾所周知,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對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碳,同時可以釋放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其次,有些綠色植物有著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能力,植物構成的綠色空間能夠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彌漫的煙塵;此外,有些綠色植物的分泌物,如松、柏、懸鈴木等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從而使環境得到凈化,有益于人類的健康。
(五)防災避災
居住區綠地在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發生時,能夠成為居民的避難所,有疏散人群和隱蔽災難的作用。
居住區綠地,按其功能、性質及大小,可劃分為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置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
(一)居住區綠化率低
當前我國城市人口集中,開發商為了攫取最大利潤恣意更改規劃設計,居住區的綠地覆蓋率低,遠遠不能達到國家的要示標準。部分老舊居住區甚至沒有綠化。
(二)選用樹種、花卉不當
在對居住區進行綠化設計、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時,有些設計及施工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園林綠色植被養護知識,僅根據外觀進行設計,忽略了植物的生態習性和配置要求,導致綠色成本增加,同時也影響了景觀效果。
(三)形式單一,未能形成多層次的立體綠化
部分專業人員過分追求大面積的草坪效果,忽視了居住區綠地設計中最重要的植物群落的創建,導致所建綠化不能形成多層次穩定的生態群落系統。同時草坪的管理費用遠遠高于喬木、藤本、草本組合綠地的管理,也直接導致經濟成本的增加和生態效益的降低。
有效解決居住區的綠地設計問題,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同時改進。
(一)提高居住區的綠地指標
居住區的綠地指標是衡量居住區環境的重要依據。1993年國家頒布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明確指出:新區建設綠地率不應低于30%,舊區改造不宜低于25%。宅旁綠地在居住區中分布最廣,在居住區總用地中占35%左右的面積,比公共綠地多2—3倍。因此,搞好居住區的宅旁綠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居住區公共綠地的不足。
(二)居住區綠地中植物選擇
居住區綠色植物的選擇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考慮到周邊環境、氣候等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尤其專業工作人員要摒棄種花種草隨意安排的錯誤思想,對植物的選擇既要豐富避免單調,又要形態多樣組合有多種豐富的空間視覺效果,可以搭配選擇生長健壯,管理粗放,病蟲害較少,有地方特色的優良樹種。
同時出于人性化的關懷,綠色植物的規劃中要禁用有毒、有刺激性和污染物、易引起過敏的植物,如夾竹桃的毒汁;考慮到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他們的活動區域要避免帶刺、帶尖的植物,對于易引發呼吸疾病的有大量飛絮的楊、柳、銀杏等植物,也慎重有選擇地使用。
(三)居住區綠地中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即是選擇植物材料,根據其生態習性和觀賞特性,合理地搭配、栽植、組成相對穩定的植物栽培群落,兼顧其實用性和美觀性,為居民提供優美的植物景觀。樹種配置方式要避免形式雷同。在平面上注意疏密和輪廓線,要有植物景觀的總體大小、遠近、高低的層次效果,綠化構圖要有喬木、灌木、草本植物間的緩慢過渡,相互之間又要形成對比,可以將喬木、灌木、花卉、草坪配置成高、中、低及地被層,適當點綴草花,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綠化結構,并設計好群落的色彩配置。種類要以適度為宜,不過度使用不適宜植物群落的樹種,在適當的季節創造優美的林冠線和林緣線。視覺層次上多借園林的造園手法,以孤植、對植和叢植等方式營造豐富有透視感的空間效果,同時和等距離栽植的植物形成對比中又協調統一的審美情趣。
在日益重視創建和諧社會的現在,居住區綠地設計的生態質量、視覺效果能否為居民創造一個自然優美、人文愉悅的環境,對居住區的居民來說至關重要。城市居住區綠化要適應全球倡導的低碳節能環保的理念,在保護自然系統的生物完整性的前提下,以綠色植物的虛實對比、空間分隔等變化,做到品種搭配合理、層次豐富,既能引導視線達到視覺的美觀,又能動靜相宜,用固化的聲、色、光、影讓居民感受到時空變換,增生無限意境,達到建筑、道路、綠化、微生物和諧共生的新秩序,滿足民眾高層次高品質的居住要求和綠色設計需求。
[1]姚時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2]白德懋.居住區規劃與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
[3]杜書芳,吳彥娜.淺談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6.
TU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