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桓禹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張桓禹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黨建工作是黨和國家生存與發展需要,是黨提高執政能力水平與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作用需要。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是如此,。那么,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能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能做得好?能發揮什么作用?能產生什么效果?通過對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調研,筆者認為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建立健全基層黨建機制。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機制服務
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石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的政策才能自上而下有效的執行,各項工作才能收到實效。那么,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能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能做得好?能發揮什么作用?能產生什么效果?通過對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調研,筆者認為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需要建立健全基層黨建機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帶著這些理論思考,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并結合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具體實際。從而提出了“黨建+”的理論,即“黨建+育人”,“黨建+制度”,“黨建+服務”和“黨建+生活”。
農村基層組織發展選人是核心,育人是關鍵。農民是農村建設的主體,要讓農民參與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那么就必須有建立一個開拓創新、廉潔奉公和務實進取的村級領導班子,確保農民真正能參與到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各項工作最直接的組織者,更是最具體、最基礎的落實者。因此,農村黨建工作的前提是建立和推選好村級領導成員,這樣才能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才能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同時要提升村干部管理水平和文化素質,加強村黨支部的核心作用。事實證明,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好村級領導班子,關鍵是選好黨支部書記。所以,農村基層黨組織選人用人機制要創新,把黨性強、講原則、會管理、懂經濟、作風正的人作為黨支部書記候選人。重點加強農村黨員的人才培養、思想教育和組織管理,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和文化素質,建立一支帶領人民群眾搞經濟能致富的高素質管理能力黨員干部隊伍,將農村致富先進企業家、大學生村官、農業研究專業人員、部隊退伍軍人等作為選拔村領導班子主干的重點培養對象。通過采用互聯網視頻、舉辦學習班,村部宣傳欄等形式,對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培訓,提高黨員干部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促進農村各項工作有效進行,農村工作就必須要進行制度化與規范化的探索。應當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推進“四議兩公開”的制度,為村級決策提供良好的平臺。村級決策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科學、民主,建立健全決策制度,規范決策程序。嚴格按照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執行;做到信息公開、結果公開,完善與規范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
其次,規范村干部管理,監督與制約村干部的工作。加強對村干部的管理,規范村干部的工作方法,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在健全監督約束機制時,要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完善村委會成員罷免制度,堅持民主評議,解決干部晉升的問題;二是后備干部培養制度,解決干部的選拔問題;三是定期審計制度和實行檔案管理和目標考核。此外,實行將村干部工資分為基礎工資、職務工資、績效工資三部分,通過完善村干部工資保障機制,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審批辦理村干部養老保險時,通過與工作成績、任職年限和工作得失情況等進行關聯,給后人以良好的啟示,進而提高村干部的責任性。
重點加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服務機制,尤其是在惠民服務、助民增收、幫民保障等重點領域;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勢,加大對日常工作辦理以及信息反饋機制的完善;將網絡型管理與團體式服務相結合,創建“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呈現在一線推廣”的服務型長效機制。建設好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與服務方式,這是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要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及工作提供支持、幫助和服務。通過開展創新爭優為黨建載體。爭創“黨員先鋒崗”、“服務示范崗”、“黨建創新崗”,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重要載體,推行公開服務事項、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技能比武、安全知識大賽、服務標兵評比等活動,開展“三亮三比”活動,即廣大黨員積極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比作風、比能力、比貢獻,充分發揮黨支部黨員的表率和帶動作用。形成了黨員服務黨支部、行政服務經濟發展、全員服務人民群眾的良好局面。
推進黨支部帶頭,充分發揮黨員特長,進行專業組織合作,以群眾性組織為載體,使黨組織和服務向專業化、合作社、產業經濟發展方向延展。農村基層黨組織處于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最前沿陣地,直接關系到黨的方針政策是否得到落實,直接影響到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因此,制定一個符合本地實際發展的規劃,并嚴格落實執行。此外,基層當組織成員要善于運用科學的發展觀理論,聯系實際。完善水、電、路、通訊等農村基礎設施,發揮地域區位、交通環境、自然資源等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挖掘農民致富潛力,加快科技致富,通過出租農機農具,拓寬服務渠道,發揮科技導向作用,引導群眾向“技術型”農民轉變。做“服務型”黨員干部,帶領人民群眾逐漸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1]周多剛,徐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內涵、現狀與對策 [J].黨政論壇,2013.3。
[2]潘維,賀雪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5.
[3]張殿興.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毆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湘論壇,2008.9.
[4]于淑秀.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作用的調查分析[J].世紀橋,2009.3.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