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剛 王 芳
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
實驗教學項目建設思路研究
——以再生骨料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為例
張文剛 王 芳
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以再生骨料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為例,闡述了實驗教學項目建設的思路,主要包括教學大綱、試驗規程、試驗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相應的人員配備及前期準備工作的開展方式。
實驗教學;教學大綱;實驗規程
近年來,新型的道路建筑材料層出不窮,而針對新型道路建筑材料所配套的實驗教學的發展缺顯得步履緩慢。新時代的道路工作者應當具備相應的的工程材料設計能力,所以應當著重培養學生培養學生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對新型建筑材料進行設計及利用的能力,針對上述問題,本課題以再生骨料的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為例,對培養學生對瀝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檢測、配合比設計、路用性能驗證等實驗項目的綜合設計能力;提高學生利用現有實驗儀器設備進行創新性實驗開發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對土木工程持續發展的認知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展開研究
實驗項目設計主要圍繞實驗規程、設計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展開,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一)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破碎實驗規程研究。明確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破碎特性是確定其破碎工藝的理論依據,是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工業化生產的理論基礎。
(二)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路用性能指標檢測實驗規程研究。分析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明顯區別于天然集料的關鍵技術指標及其特征,并制定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路用性能關鍵指標實驗規程。
(三)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四)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密級配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檢測實驗方法研究。
試驗教學大綱主要圍繞實驗教學目的與基本要求的確定、實驗課程內容與學時分配研究、實驗報告與考核方式研究展開研究,教學研究大綱的制定注意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面向未來的開創精神、針對工程問題特點的科學思維方式等基本思想為原則,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大綱。
由于國內外在含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備與性能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然而,在規范化的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破碎實驗實驗操作規程、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錄用性能關鍵指標實驗規程、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密級配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檢測實驗方法等方面依然有很多空白需要彌補。在山東省內更是在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在瀝青混合料的利用方面一片空白,尚未見相關高校、科研單位展開相關研究。這對實驗指導書的編寫帶來了難題,也就是參考資料有限,折舊需要知道教師團隊格外的重視,通過研究認為實驗指導書的編寫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驗儀器、實驗原理
(二)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三)實驗操作規程
本課題的研究針對具體內容,成立了相應的課題組,人員結構:本項目研究人員共5人,其中教授1人(技術指導),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三人,人員結構合理,專業相符,對實驗教學認知度較高;資料準備:項目實施依據《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2015)——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瀝青穩定碎石中的應用研究》的相關成果作為基本理論依據,結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中的相關實驗方法、規定展開項目研究;在已有基礎上開展實驗項目設計、實驗教學大綱、試驗指導書等材料的研究與制定;開展興趣小組,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試做,并撰寫實驗試做報告,進一步完善實驗教學大綱、試驗指導書等材料;依托《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實驗,開展項目實驗課程;項目所依托的儀器設備:依托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試驗中心展開相關研究,研究中心具有錘式破碎機、顎式破碎機、車轍儀、穩定度儀等試驗的所需的所有試驗設備儀器
(一)主要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第一年):實驗項目設計、實驗教學大綱、試驗指導書等材料研究編寫與制定階段;
第二階段(第二年):實驗試做與實驗試做報告撰寫階段;
第三階段(第三年):依托項目成果開展試驗課程階段。
(二)階段成果形式或指示
第一階段成果:實驗項目設計、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
第二階段成果:實驗試做報告;
第三階段成果:項目研究報告。
項目通過上述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實驗項目設計、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實驗試做報告、結題報告。項目具體意義:在學習傳統實驗技術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環保意識。此外項目的社會意義還在于項目成果如果能夠大力推廣,利用部分建筑垃圾替代天然碎石進行路面建設,不僅能緩解天然集料緊缺的現狀,同時也有助于解決建筑垃圾的處理問題。其具體意義在于:(1)節省因堆放或填埋大量建筑垃圾而占用土地;(2)節省大量的建筑垃圾的清運和處理費用;(3)可能節省因天然砂石材料長距離運輸引起的運費;(4)節省優質路面用碎石與再生骨料的差價。
[1]厲旭云,梅汝煥,葉治國等.高校實驗教學研究的發展及趨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
[2]蒲丹,周舟,任安杰等.多層次綜合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經驗初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
[3]宋國利,蓋功琪,蘇冬妹.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
[4]曹露春.執業資格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3).
[5]喬桂強.專業賽事對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作用分析[J].內江科技,2009(9).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