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莎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
淺談意識形態對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影響
桑 莎
寶雞文理學院政法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我國社會內外的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意識形態對一個國家,尤其是對青少年一代的發展也越發顯得重要,通過對意識形態的概念和重要性的分析,從意識形態的功能出發,討論其在中學生發展過程中的影響。
意識形態;中學生;品德發展
法國哲學家特斯杜·德·托拉西是“意識形態”這一概念的提出者,他是第一個把意識形態概念引入西方哲學史的人。馬克思對意識形態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并且歸納出意識形態的特征和本質,在馬克思的思想中“意識形態”一詞有兩種用法一是指“虛假的意識”,二是指“觀念的上層建筑”。他所說的“虛假的意識”是就以往的意識形態的認識的內容而言的,特指當時德國流行的、受黑格爾哲學影響的思辨唯心主義以及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而不是指“意識形態”概念本身;因為意識形態是對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所以,馬克思把意識形態直接稱作觀念的上層建筑。[1]具體地說,意識形態就是從特定階級利益的立場反映社會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是表現為一定階級的政治原則、行動綱領、價值標準和社會理想的觀念的上層建筑。從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概念可以得出,意識形態是個總體性的概念,它包括許多具體的意識形式,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學、宗教等等。[2]
國家的發展,不僅依賴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發達的經濟,更重要的是民眾對自己國家和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所依附的意識形態不能被人民所接受,那么這個國家將很難出現和平的局面。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對外可以采取武力對抗,可是對內,如果采取相同的手段,那么生活在這里的人都不會愿意擁護執政者,這個國家將要面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如果國家的意識形態被民眾廣泛的接受,具有較高的認同感,就會形成巨大的影響力,會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團結著所有的人民群眾,當國家處在困境的時候,人們也會堅持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祖國一起努力渡過難關,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相適應,從勞動者的立場出發,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出發點和歸宿點,自覺反映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觀念總和,其主體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3]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它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政治綱領,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起著統一、凝聚、指導社會成員行動的作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靈魂,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當今社會,通訊技術發達,信息更新速度快、容量多、內容復雜,人們獲得信息的手段也比較多,對于我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來說,他們還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紛繁復雜的世界,他們的分辨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就需要主流的意識形態對他們進行引導,使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要使得中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自己滿意和國家需要的人才,就必須在他們發展的關鍵時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時候國家主流的意識形態就應該發揮它特殊的影響力,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面依舊保留著自己純真的一面,保持著自己的理想和激情。
(一)意識形態的文化功能對中學生發展的作用
意識形態是文化的主要載體,能夠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在整體上對我們的心理造成影響,進而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當學生面對多樣的價值觀感到迷茫而無從選擇時,這時作為文化重要載體的意識形態則能夠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對各種社會關系進行協調,積極宣揚社會的主流文化,使他們形成價值認同,不再彷徨。
(二)意識形態的社會功能對中學生的影響
隨著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進程,各個國家及地區的社會意識形態均遭遇其他文化的巨大沖擊和影響,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4]中學生身心都不夠成熟,他們處于自身的價值觀念和人生信仰的形成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缺乏足夠判斷能力的中學生難以抵制西方別有用心的思潮的影響,就會接受,甚至推崇西方的意識形態,而對我們自己的國家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覺得“月亮還是西方的圓”。這時候就需要意識形態發揮它重要的凝聚作用,使社會團結成一個整體,使意志力弱的中學生樹立起社會責任意識,將自己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自覺為社會做貢獻,真正的把熱愛祖國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激發中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抵擋住外界的誘惑。
(三)意識形態的政治功能在中學生發展中的作用
意識形態具有維護和鞏固政權的合法性,對異己意識形態的批判性,以及對社會成員的導向性和動員性的作用。意識形態通過對人們的社會心理、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進行教育和引導,使人們對一些問題形成共識,進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精神追求。這對于發展中的中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們的言行受到約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的意識,可以對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調整個體與自己或者他人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達到社會活動目標的一致性,使各種社會力量相聯結,凝聚成合力,以促進社會的發展,當社會得到發展的時候,個人也會在其中得到自我的發展。
[1]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烏日娜.意識形態概念的探討[D].黑龍江大學,2006.
[3]趙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4]鄭雄林.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云南大學,2015.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