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芳
長春光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論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與創造力的關系問題
徐 芳*
長春光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埃里克森將人生心理成長分為了8個階段,青年時期一般是指12歲到18歲的年齡階段,其心理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學習與認知、情緒與意志以及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縱觀很多具有創造力的名人發展歷程,例如愛因斯坦,牛頓等,這些偉人的創造力均與其青年時期的心理成長密切相關。鑒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問題。
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創造力;關系
創造力是一種珍貴的財富,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例如阿基米德、張衡、居里夫人以及富蘭克林等均是具備較強創造力的偉人。創造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創新意識、創新型人格以及創新思維,這三個方面的培養與一人的青年時期的心理成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本文從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的分析入手,探討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
(一)青年時期心理發展特點
青年時期是一個心理發展速度很快的階段,這個階段共同的、一般的心理特征表現如下:
1.青少年智力發展走向成熟。青少年時期的個體智力發育開始走向成熟,是智力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根據瓊斯和康拉德斯的測定,智力在10-16歲期間發展迅速,大約在18到19歲達到頂點[1]。
2.青少年自我意識高漲。馬希婭把青少年時期自我發展分為了早期解構、中期重建和后期鞏固三個階段,最后形成自我認同。與之相對應,青少年時期將出現與自我意識相關的四種活動,即自我關注、自我管理、自我尊重和自我增強。
3.青少年社會化程度加深。個體在青少年之前可以用涉世未深來形容,但是在青少年時期,社會化進程大大加快,社會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得青少年逐漸擺脫童年的幼稚,逐步邁向成人行列。
4.青少年情緒體驗豐富。青少年時期的個體情緒的內容主要包括親情、友情和戀情。這個時期的個體情緒體驗多處于動蕩時期,這也是為什么在初中階段會有很多學生早戀或者離家出走的重要原因[2]。
(二)青年時期的學習與認知
青年時期正處于個體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發展尤其是神經系統的發展已經成熟,為其認知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所以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處于認知發展的迅速上升期。
青年時期的教學要求與學生智力活動自覺性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其觀察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具體表現在目的的明確性、時間的持久性、內容的精確性和準確的概括性。初中生一般能使觀察服務于一定的目的,并持續較長的時間,在觀察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自我調控。據相關統計和研究,初二學生可以平均堅持觀察1小時35分鐘,高一學生可平均堅持觀察3個小時。由此可見,青年時期的觀察力是發展的高峰期也是轉折期[3]。
青年時期的記憶力總體水平比較高,高中一二年級學生記住的學習資料的數量是小學一二年級的4倍多,是初中一二年級的1倍多,在16到18歲之間達到了記憶力的高峰時段。
青年時期的想象力在小學發展的基礎上,隨著教學活動的深入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意想象占主導地位。有意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它與人的創造性活動密切相關。如科學家提出的各種想象模型、文學家構思的各種人物形象等。2、想象趨于現實化。3、想象內容更加復雜,抽象概括性更高。
青少年時期是創造力快速發展期。泰勒將創造力發展分為表達性創造、產出型創造、發明型創造以及創新型創造四個層次。青少年時期的創造力發展基本屬于發明型和創新型創造兩個層次上。
董奇等人對中學生的創造力發展進行研究,發現中學生創造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如下:在中學階段,學生創造水平持續提高,并呈現波浪式發展;中學生創造力發展具有明顯的主動性和有意性,創造成果的水平接近成人;中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發展很快,現實性很強;在中學階段,創造力在總體和維度上的個體差異進一步增大,經過教學訓練,中學生的創造力明顯提高。由此可見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與創造力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青年時期智能發展水平決定了創造性思維發展能力
青年時期是智力發展的轉折期,同時也是智力發展的高峰期。智能發展包括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等多種能力,是培養創造性思維最主要的因素。創造力發展的基礎是具備較好的創造性思維,由此可見,創造力的發展與青年時期的智力發展存在較大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分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決定于青年時期的智能發展水平[4]。
(二)想象力發展奠定了創造力的基礎
青年時期的想象力主要表現為有意想象,它是當人們的意識減弱或在某種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出的想象某種事情的過程。在高中以后也就是接近青年時期的末端,學生的有意想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能夠確立想象任務、圍繞目的展開想象。例如,高中生的創造性作文,能進行完整的構思,突出主題,成文速度快。
實驗證明,經過有目的的訓練,當場命題作文,高一學生最快能在17分鐘內寫出800字的文章。隨著有意想象的發展,想象的現實性和創造性也日益提高,特別是通過課外活動的鍛煉,高中生成功的進行發明創造的人數明顯提高,還有不少人在文藝創造等方面顯露才華。由此可見,青年時期的想象力發展對創造力的影響[5]。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青年時期心理成長發展的基本規律,探討了青年時期心理成長規律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青年時期是智力發展、記憶力與觀察力發展的高峰時期,其與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密不可分。同時,青年時期也是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思維模式等發展的成熟時期,即這一時期的發展規律直接影響到了青年創造力的表現。因此,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分析,青年時期的心理成長發展規律均與創造力之間存在必然的作用關系。
[1]廖志豪.基于素質模型的高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簡紅江.國內外創造學發展比較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
[3]吳淑芳.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素養發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夏鋒.人的文化存在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5]張建人.過去、現在和將來:時間視角下的工作價值觀[D].西南大學,2014.
徐芳(1983-),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光華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