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
(1.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2.蘭州交通大學化工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小花》電影主題曲和插曲的藝術魅力
李思思1,2
(1.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2.蘭州交通大學化工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電影《小花》創作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其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和插曲《絨花》有著比電影故事更強大的生命力,它極大地渲染和提升了影片的氣氛和內涵,對劇情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對兩首歌曲的音樂表達方式、歌詞、藝術效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小花》;《妹妹找哥淚花流》;《絨花》;藝術魅力
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期,隨著改革開放的鐘聲響起,中國電影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其中一部改編自小說《桐柏英雄》,由張錚執導搬上銀幕的電影《小花》,是電影百花園中最先綻放的花朵。《小花》突破了以往電影所慣用的表達方式,將一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通過妹妹找哥,真假小花、兄妹三人之間的誠摯、美好的情感糾葛為主線,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在影片中,多種鏡頭造型語言的運用、演員精湛的演出、彩色與黑白鏡頭的交織,超越了時空的界限、音樂與畫面的完美融合,使影片的藝術表現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小花》上映后,觀眾反響空前,好評如潮。由著名詞作者凱傳作詞、影視音樂作曲家王酩作曲的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和插曲《絨花》,以新的角度和形式表現影片的主題,它格調清新、旋律優美,隨著電影的上映,被人們廣為傳唱。該片獲得了文化部1979 年優秀影片獎,1980年在“文革”結束后首屆(即第3屆)百花獎中獲得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等四項大獎,《小花》成了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成為報曉中國電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在《歌曲》雜志社1983年舉辦的“我最喜愛的15首歌曲”評選結果中,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為入選歌曲之一。
在歌曲的演唱方面,歌唱家李谷一將民族和美聲巧妙的結合起來,采用氣聲、輕聲的新式唱法,使歌曲表達出如泣如訴、聲情并茂的音樂效果。還有歌曲中休止與斷腔恰到好處的應用,更使得歌曲在音樂情感方面的表達纏綿、細膩。這種新而獨特的電影歌曲音樂的表現手法,在文革剛結束不久,人們的思想還處于禁錮中,聽慣了文革鏗鏘有力的革命歌曲的廣大觀眾來說,像嗅到了春天的花香、看到了冬天的臘梅一樣,激動了億萬觀眾的心,電影音樂展現的藝術效果高于電影本身,也使得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和插曲《絨花》具有更永久、更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小花》的主題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是作曲家王酩把含蓄委婉的滬劇、豪放的西部民歌、花兒等音樂元素,還將民謠的變化用于其中,并且運用了襯詞和拖腔藝術,這首主題曲不僅在作曲上表現濃烈的民族特色,其作詞上也采用了民歌的表現手法。像“流、愁、秋”“走、由、仇”等,將中國傳統的詩詞韻腳運用到歌詞中,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這首有感染力的主題歌曲,不知揉碎了多少觀眾的心。
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開頭第一句的“妹妹找哥淚花流”,樂曲從高亢而后又轉為低沉,妹妹找哥的哥后面用了休止符,重點突出了小花想要找到哥哥的樂曲主題。樂曲第二句變為第一句的下四度自由模進,又重點突出了小花找不到哥哥的急切心情,這句音樂的旋律聽起來好像是小花在輕輕的哭泣。樂曲的第三、第四句也用了自由模進,以增加抽泣模擬音、變化音、壓縮節奏的手法,進一步表達出小花想要找到哥哥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隨后樂曲中連續的“啊……啊……”在聲調上運用了戲劇的表現方法,像是詠嘆,又像是傾吐小花找不到哥哥的悲憤心情。最后一句的旋律和第一句的旋律相同,從低沉而后又轉為高亢,表達了小花一定要找到哥哥的堅定信念。
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第二段,歌詞敘述的是哥哥出走的原因,也交代了因父母早亡,哥哥為了躲壯丁而參加了游擊隊,這個不幸家庭中的小花,在貧苦的歲月,苦苦煎熬,終于等到了家鄉的解放,滿懷希望找哥哥的急切心情。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除了影片一開始出現外,在影片的結尾,戰斗中何翠姑為了救小花不幸中彈受了重傷,在戰地臨時醫院搶救無效,彌留之際,喃喃自語的叫著“哥哥……哥哥……”。正在此時,趙永生遠道聞訊趕來了,真的趙小花(何翠姑)終于和哥哥相認了,這時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再度出現,歌詞的第三段是“萬語千言掛心頭,妹愿隨哥腳印走;贏得天下春常在,迎來家鄉山河秀。”在電影中的這段歌聲中,趙永生兄妹倆深情的含淚四目相對,共同戰斗過的畫面一一掠過,最終何翠姑無憾的含笑離開了人世。被救的小花接過了哥哥手中的槍,踏著烈士的足跡,開始了新的戰斗。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漓漓鮮血染紅她。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花載親人上高山,頂天立地映彩霞,啊,絨花! 絨花!啊,一路芬芳滿山崖。”
這首膾炙人口的插曲經過三十多年后,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甚至超越了主題曲。
絨花是《小花》故事發生地河南桐柏山區的主要樹種,也叫夜合歡,具有晝開夜合的特點。它有著雅致的樹葉,優美的樹形,同時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可抵抗有害氣體的特點。
影片中的女區長何翠姑和游擊隊員救了受傷的趙永生,在抬著擔架沿著石階上山時,何翠姑為了不使傷員顛簸,用肩膀抗著擔架,膝蓋跪在石階上,一步步向上挪動,膝蓋外的褲子磨破了,膝蓋也流出了血,鮮血染紅了石階,背景是起伏的山巒、挺拔的青松、美麗的光斑交替出現的感人畫面中,出現插曲《絨花》的。如果說主題曲《妹妹找哥淚花流》像是一首委婉、纏綿的敘事詩,那么插曲《絨花》就是一首悠揚、動聽的贊美詩。
這首歌曲將絨花和何翠姑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展現出一位堅強勇敢的女戰士形象。何翠姑出生在貧苦的農家,因家境貧困小小年紀被賣,后被共產黨人何向東贖出撫養長大,成長為一個優秀的革命者,最后為保護小花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插曲《絨花》里樸實無華的歌詞卻道出了絨花的特點,贊揚了絨花樹美麗和獨特的品質。在歌詞中,絨花被擬人化了,它代表了堅強、勇敢、無私奉獻的何翠姑,插曲《絨花》淋漓盡致地表現和謳歌了何翠姑,她就像那美麗的絨花樹一樣,有著高貴的品質。
插曲《絨花》為何翠姑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影片的高潮的出現完成了情緒上的鋪墊,推動了劇情發展,升華了主題內涵,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聽合一的震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插曲《絨花》的音樂旋律是以中國的五聲調式為框架,交替出現G徵調式和G宮調式,還有著河南淮河一帶的山歌音調,表現出一唱三嘆獨有的民族特色和韻味。
插曲《絨花》開始的旋律非常的自然、并且平穩流暢,是歌曲的敘述部分,結尾的音樂層次則逐步推高,從平穩轉為感嘆。首唱者李谷一老師收放自如的“氣聲唱法”的運用,使其旋律虛幻飄逸。如說如唱的傾訴心聲,表現了典雅、細膩、含蓄的音樂美,給人以蕩氣回腸之感。
歌曲的結尾詞:“啊,絨花,絨花!一路芬芳滿山崖”。對絨花的贊美(暗指何翠姑的無私獻身精神),將歌曲的藝術表現力推到了高潮。
從1979年到如今,時光快過了40年,《小花》的故事情節已經慢慢的被人們忘記,日漸模糊。可《小花》中的主題曲和插曲一直成為演唱家的經典演唱歌曲,在我國廣泛的流傳,散發著永久的藝術魅力!
[1]黃承箱.王酩影視歌曲的創作技法分析[J].電影文學,2008,(18).
[2]趙秀彥.談電影音樂對影片產生的重要影響[J].電影文學,2011(14).
[3]狄其安.解析王酩聲樂作品的藝術特色[J].黃河之聲,2008.(4).
[4]王剛,王瑩.電影插曲《絨花》音樂初探[J].電影評介,2008.(21).
[5]馮之力.試析歌曲《絨花》及其在電影《小花》中的音樂藝術表現[J].喀什師范學院報,2013.(1).
李思思(1987—),女,甘肅平涼人,碩士,蘭州交通大學化工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影視音樂、音樂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