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鳳 江 靜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口述檔案的利用現狀及對策
■王燕鳳江靜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碼,記錄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是社會歷史珍貴的記憶,始終都是伴隨著檔案而產生的。目前,人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已從任其自生自滅轉變到全球性的協作保護。從古至今,我國創造出價值巨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處于失傳和滅絕的困境,因此,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進行保護極為重要,它對我們提升民族文化的品質具有重大意義。而口述檔案的利用在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口述檔案數據庫,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措施。利用口述檔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能最大程度的挽救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所視為的各種實踐、技能、知識和表演及有關的手工藝術品和文化場所等,而各群體受所處的周邊環境及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將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創新,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文化性和多樣性。
在游牧與農耕生產時期,由于當時生產力低下,加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程度和改造能力很差,但人類又為了不斷的生存發展,因而通過想象力去征服自然,便產生一系列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說和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重要的生存手段。在這一時期,我國產生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得到不斷的發展及傳承,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沉淀。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在民間流傳,多以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并且受非物質文化傳承隱蔽性、傳承性的局限,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極為脆弱。
1.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途徑
目前,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現在“傳承”和“記憶”上,“傳承”主要是以口述的方式,通過傳承人來實現其傳承,但這種傳承方式極為困難。“記憶”主要是通過文字記載、錄音、照片等方式來實現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及保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從“口傳心授、群體記憶”的特點出發,將口傳檔案合理利用,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口傳檔案主要通過文字記載、錄音、照片等方式,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對提升民族文化的素質起到積極的作用。
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大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以民族、社區人民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為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創造產生的,主要表現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規范人類社會秩序、治病強身等方面,在這些方面中,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強大的創造力。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受戰爭、自然災害的影響,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失傳,若不及時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會面臨巨大的損失。與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普遍存在人在藝在,人亡藝亡的傳承現象。因此,加強傳承人的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重大作用,一是可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永久保存;二是可供人們開展學術研究;三是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
口述檔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人民對口述檔案的認識和了解不足,對于口述檔案的利用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1.口述檔案缺乏建檔工作
目前,口述檔案還處于檔案工作的邊緣,并且對它的原始性和憑證作用還有很大爭議。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檔案館建立口述檔案的積極性,由于口述檔案的素材主要來自于民間,代表社會各階層人士不同的觀點,是口述檔案進入檔案館的重要因素。
2.口述檔案建檔缺乏組織保障
我國較其它國家來說,對于口述檔案建檔的組織保障工作較為缺失,在美國,很早就成立了口述檔案館及口述史協會,保留了大量的口述史書。同時,還為中國重要的外交家及學者等建立了口述檔案。而我國雖有一些地區也相應成立了口述史研究會,但我國檔案館建立口述檔案的事例并不多,對口述檔案建檔的組織保障較缺乏。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保護,主要體現在對其收集、整理、利用等方面,一是檔案的收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極為廣泛,主要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極易造成失傳。因此,檔案部門應擴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收集渠道,建立專門的工作組,深入民間,不斷的挖掘新鮮真實的檔案資料,利用網絡平臺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表,建立一個強大的普查隊伍,這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先進經驗。二是檔案的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管理秩序建立的有條理、有順序,是檔案整理的意義所在,對于非物質文化的整理可參照2006年國務院批準文化部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劃分標準,分為民間文學、音樂、美術、手工藝品、戲劇等,然后對其進行細分。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的利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根本目的是發揮其利用價值,為社會和人民創造更多的精神物質財富,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進行保護是可行的,能有效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激發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和向往,從而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加強口述檔案的宣傳和研究
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的不斷發展,加強口述檔案的宣傳和研究是極為重要的,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涵蓋面較廣,理論問題也較為復雜,因此,應該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口述檔案的學術理論研究,有計劃、有目的的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數據庫,為相關學者研究創造有利條件,并加大宣傳工作,使人民能了解口述檔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從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長久發展。
2.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數據庫
目前,建立口述檔案數據庫是極為重要的,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舉措,可以文字、錄音、圖像,多媒體等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記錄,建立檔案數據庫,利用數據庫能有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能以更豐富的形式展現在學者面前,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有利于其共享。
3.加強口述檔案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加強口述檔案保護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體系建設,是建立口述檔案保護機制的前提,要引領口述檔案工作走向正規化、有序化軌道,必須有一套規劃標準的口述檔案,制定出規范標準的口述檔案可提高工作的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能更好的實現資源共享,為充分發揮口述檔案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總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獨特的智慧和創造力。因此,應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大力推動生態文化建設,積極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