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巍
宮頸癌術后常規放療和調強放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劉巍
【摘要】目的探討宮頸癌患者術后常規放療與調強放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宮頸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調強放療)與對照組(常規放療)。結果研究組治療后1年、2年復發率分別為2.3%、15.9%,低于對照組的18.2%、31.8%,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頸癌患者術后實施調強放療的效果理想。
【關鍵詞】宮頸癌;常規放療;調強放療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 88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and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Results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1-year and 2-year recurrence rate were 2.3%and 15.9%,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18.2%,31.8%,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ccurred rat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Cervical cancer,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會給婦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威脅[1]。有研究認為,針對含不良預后因素的宮頸癌患者,術后實施放療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復發,改善預后[2]。現階段,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調強放療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能有效降低復發率,改善預后[3]。本研究以88例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常規放療與調強放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宮頸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為宮頸癌,并知情同意。將8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4例患者中,年齡35~50歲,平均年齡(40.1±2.2)歲;侵犯深肌層23例,盆腔淋巴結陽性13例,脈管癌栓4例,切緣陽性4例。對照組44例,年齡35~50歲,平均年齡(40.3±2.4)歲;侵犯深肌層22例,盆腔淋巴結陽性13例,脈管癌栓5例,切緣陽性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與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常規放療:組織吸收量為45 Gy,1.8 Gy/(次·d),5次/周,共25次。照射范圍為上界4~5腰椎,下界閉孔下緣位置,兩側至真骨盆最寬處旁開2.0 cm。而研究組術后實施調強放療:引導患者取仰臥位,以塑料體膜固定;以64排增強CT進行掃描,在治療計劃系統中傳入圖像,實施圖像重建;由同一名專業婦瘤科醫生勾畫靶區;以6MV-X線直線加速器等中心子野優化照射,95%PTV 45~50 Gy,分割1.8 Gy/(次·d),1周5次,持續治療25~30次。并確保直腸V50<50%,膀胱V50<50%。放療期間檢查患者血常規,了解骨髓抑制情況。
1.3觀察指標
治療后隨訪2年,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2年復發情況。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骨髓抑制、直腸反應、膀胱反應等。
1.4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2年復發情況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1年、2年復發率分別為2.3%(1/44)、15.9%(7/44),低于對照組的18.2%(8/44)、31.8%(14/44),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出現2例骨髓抑制,1例直腸反應,1例膀胱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1%;對照組出現6例骨髓抑制,5例直腸反應,5例膀胱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4%。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宮頸癌是導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且近年來發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4]。當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手段為手術與放射治療,但多數患者術后極易病情復發,且預后不佳,臨床應用受到限制[5]。因此,臨床需要采取積極措施,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降低宮頸癌患者復發率,改善預后。
作為臨床一種常見放射治療新技術,調強放療是在計算機及影像技術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強調通過CT圖像的引導,對患者放療靶區進行設計,對周圍正常組織及器官進行保護,且能降低患者出現放射合并癥的概率[6]。此外,調強放療還能產生弧形等劑量曲線,在治療乳腺癌、頭頸部腫瘤等疾病中效果理想[7]。有研究對實施調強放療的宮頸癌患者進行短期療效評估,結果顯示治療后1年、2年復發率較常規放療低,預后效果佳[8]。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調強放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1年、2年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8]。結果表明,調強放療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能降低近期復發率,改善預后。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9.1%、36.4%,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調強放療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宮頸癌患者術后實施調強放療的效果良好,能降低近期復發率,且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趙瀟,周桂霞,解傳濱,等.宮頸癌術后螺旋斷層放療與常規調強放療近期療效分析[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2,33(10):1039-1041.
[2]卜照香.宮頸癌術后三維調強放療并發癥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3,28(3):309-310.
[3]趙瀟,周桂霞,解傳濱,等.早期宮頸癌術后螺旋斷層放療與常規調強放療近期療效及預后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4,35(1):16-20.
[4]李珠明,崔玉琴,劉和平,等.宮頸癌術后調強放療靶區劑量學研究及危及器官毒性觀察[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11,28(2):2481-2485.
[5]林益彬,徐沁.調強放療聯合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近期療效及副反應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9):80-82.
[6]葉玲.中晚期宮頸癌調強放療聯合同步化療與常規放療聯合同步化療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1):51-54.
[7]齊曼,宋冀,鄭艷杰.調強放療與三維適形放療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及毒副作用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5):698-700,707.
[8]金華,馬翔宇,周麗靜,等.調強放療在早期子宮頸癌術后陰道殘端復發治療中的價值[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4,26(4):238-240.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11-0074-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1.049
作者單位:吉林市中心醫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吉林吉林132001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n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LIU Wei Tumor Radiotherapy Department,Jilin Central Hospital,Jilin Jilin 132001,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