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仙
(丹陽市第三中學,江蘇 鎮江 212300)
《蒙古民歌長短調》教學反思
洪 仙
(丹陽市第三中學,江蘇 鎮江 21230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所以應該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管理班集體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這課是自己上,又將會是如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這是幫助自己在教學道路成長的一種肥料。在這次活動里,我收獲了很多。音樂課上并不是簡單的彈,唱,跳。它想一個工程,先要規劃好如何去建造,然后去架一個框架,再從每個細節去著手,這樣才可以使得它變得牢固。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責任重大,要善于經常總結經驗與不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音樂教師;教學反思;《蒙古民歌長短調》
剛剛參加了鎮江好課堂初中組音樂課的比賽,短短的45分鐘很快就過去了,在此好好的對自己的這堂課作個深刻的反思。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后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所以每節課對自己的一次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樂教學應該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后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我們教研員讓我們幾個參加比賽的老師于今年11月份去無錫參加了一次省里的《新課程標準》音樂年會,聽了三節精彩的初中音樂課,還有緣認識了歐陽老師,聽她講述《血色浪漫》這節課是怎樣上好的,可謂收益頗豐。她說課前她查閱了很多關于西北民歌的資料,聽了很多歌曲也觀看了許多的視頻,讓自己深深的沉浸在西北民歌的世界里,并且自己被深深的感動,有了這樣的知識和情感的積淀,才開始著手備課。
接到《蒙古民歌長短調》這個音樂課題,我首先就是上網查找有關蒙古族民歌長短調的的特點,發現原來蒙古族的長調民歌是他們的精華所在,長調旋律悠長舒緩﹑意境開闊﹑聲多詞少﹑氣息綿長,旋律極富裝飾性,尤以“諾古拉”(蒙古語音譯,波折音或裝飾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華彩唱法最具特色。長調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樂,是民族識別的標志。而且還查到原來游牧民族一邊騎馬一邊唱歌,才形成了他們獨特的“諾古拉”,所以說民歌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這是他們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演唱方式,所以說馬背上的民族產生了馬背上的音樂。
接著我聽材料中給我們準備的音樂素材,當聽到欣賞版《牧歌》的時候,覺得最能夠打動我,非常具有草原特色,極具魅力,聽了一遍又一遍,真是一種享受,但自己還是無法模仿出它的那種味道。所以決定上課以欣賞版本的《牧歌》為主。長短調的欣賞也以長調為主。但是課后想想其實我聽的作品還太少,對長調的感悟還不夠深刻。
我覺得這個課題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了解蒙古族民歌長短調各自的特點并且能夠區分,從而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可具體寫的時候,把“諾古拉”也寫進去了。后來聽評委們評課的時候才知道,那只是個知識點,不應該作為目標,所以說教學目標一定要注重,下次不能犯把知識點寫進目標這樣的錯誤。目標應該規范,主體要明確。然后根據自己的目標來選擇上課欣賞的作品,決定以《銀杯》和欣賞版的《牧歌》這兩首歌曲的欣賞作為上課的重點。
(一)“動、靜”的問題
初一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也為了一開始課堂氣氛的活躍,導入部分我選擇了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最炫民族風》,邊唱邊做律動。緊接著也是以比較活潑的短調民歌《銀杯》作為首先欣賞部分,讓他們唱唱旋律,打打節奏,找找裝飾音,襯詞,最后完整的演唱。開始部分我是自己給學生表演敬酒的,課后反思其實這里應該也設計一個學生來給學生敬酒的活動,讓學生動起來,通過這種活動來感受酒歌的氣氛,感受風俗性歌曲的特點,這個地方沒有能夠讓學生好好的動起來是我這節課的一大遺憾。第二部分《牧歌》的欣賞首先第一遍完整聆聽就是4分半鐘,一下就使課堂非常的安靜,因為這首歌曲的欣賞是需要絕對安安靜靜的聆聽。
(二)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內容決定形式,剛開始試教《牧歌》時,里面出現的“諾古拉”我一直讓學生學著唱,自己也跟著唱,但是效果不明顯,反復唱也唱不好,后來我們教研員給我意見,這個地方完全可以用手勢代替,“諾古拉”我們唱不出來,但是可以邊聽音樂邊用手勢做出來,結果確實學生完全可以用手勢做出來,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適合學生的實際。
(三)揚長避短的問題
一節課什么時候用鋼琴,什么時候用歌聲,什么時候用舞蹈,什么時候用樂器,得自己好好琢磨,還得看看自己擅長哪方面,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就不要親自表現了,換個形式,好的音像材料太多了,例如舞蹈這塊我不擅長,就盡量少用,或者上課的時候看到有好的學生,請學生上臺表演。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我們真得平時就應該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呀。
不瞞大家,我的第一節試教課上的極不成功,第二次上的也不理想,第三次還是很一般,可我們教研員和其他音樂同行們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指出我的缺點,細到一句話的講解語氣,語速,銜接語的自然精煉。最后兩天我就是在家對著電腦課件空練,自己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找出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課后反思,對于上課學生忽然提出的一些我意想不到的問題,我的調控能力還是不夠的,這需要在平時的每節課中好好研究琢磨,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到的,但是一定要在每節課有意識的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所以應該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管理班集體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這課是自己上,又將會是如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這是幫助自己在教學道路成長的一種肥料。在這次活動里,我收獲了很多。音樂課上并不是簡單的彈,唱,跳。它想一個工程,先要規劃好如何去建造,然后去架一個框架,再從每個細節去著手,這樣才可以使得它變得牢固。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責任重大,要善于經常總結經驗與不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