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劍
眩暈30例臨床病例分析
伏 劍
目的 探討眩暈的病因性質及鑒別診斷。方法 對30例眩暈患者的病因及相關檢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30例眩暈患者中,老年人占居多,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為主要病因。系統性眩暈19例,非系統性眩暈11例。結論 分析病因分析及鑒別診斷結果對眩暈后期針對性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眩暈;病因分析;鑒別診斷
臨床上一般按病變解剖部位分系統性眩暈和非系統性眩暈。系統性眩暈按病變部位和臨床表現分周圍性和中樞性眩暈,是眩暈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應把有無神經系統陰性體征和顱高壓作為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鑒別的重要依據,美尼爾氏病屬于周圍性眩暈,只有突發、波動性耳鳴、耳聾為特征。本文對30例眩暈患者臨床病例的病因進行分析,并對其診斷及鑒別診斷進行簡要的討論。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30例住院病例資料。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4.51±19.82)歲。癥狀與體征情況:27例以眩暈為首發癥狀,伴惡心、嘔吐者18例,有惡心無嘔吐者10例。伴耳鳴者11例,同時耳鳴耳聾者2例。出汗者7例。反復發作、一過性黑曚者1例。水平眼震者10例。心率低于60次/min者4例。血壓增高異常者5例,Romborg(+)1例。無1例顱神經損傷。
1.2 輔助檢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做血液常規檢測,檢測白細胞、血小板、血脂、血糖情況。所有患者進行頭顱CT掃描、腦電圖、心電圖、腦脊液檢查。
其中輕度貧血者2例,白細胞增高10.0×109/L者2例,白細胞4.0×109/L者4例,血小板78×109/L者1例。血脂分析10例中5例異常,血糖正常1例。頭顱CT掃描3例正常。腦電圖檢查5例中1例示輕度異常。心電圖檢查18例,其中竇性心動過緩者5例,竇性心動過速、低電壓、左室高電壓、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各1例。腦脊液檢查1例正常。頸椎病11例中8例均有頸椎骨質增生。電測聽、音叉試驗示1例左耳混合性耳聾,另1例為感音性耳聾。眼底檢查4例中有視網膜動脈硬化改變。頸動脈彩超內膜增厚大于1.0 mm,心臟彩超1例正常。
病因判定分類:30個病例中前庭周圍性眩暈9例,美尼爾氏病3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合并高血壓1例,前庭神經元炎5例,前庭中樞性眩暈10例,均為椎基底節動脈供血不足,非前庭性眩暈11例(非系統性眩暈),包括高血壓病4例;心因性眩暈7例。
眩暈(Vertgo)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造成人與周圍環境空間關系在大腦皮質中反應失真,產生旋轉、傾倒及起伏等感覺。臨床上按眩暈性質可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1]。存在自身或對外界環境空間位置的錯覺為真性眩暈。而僅有一般的暈動感并無對自身或對外界環境空間位置錯覺稱假性眩暈。按病變的解剖部位將眩暈分為系統性眩暈和非系統性眩暈[2]。按照病變部位和臨床表現不同又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前者指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經顱外段(未出內聽道)病變可引起的眩暈,眩暈感嚴重,持續時間短,常見美尼爾氏病。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元炎、迷路卒中等疾病;后者指前庭神經顱內段、前庭神經核、核上纖維、內側縱束、小腦和大腦皮質病變引起的眩暈,眩暈感可較輕,但持續時間長,常見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死、小腦梗死或出血等病。非系統性眩暈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站立不穩;通常無外界環境或自身旋轉感或搖擺感,很少伴有惡心嘔吐,為假性眩暈[3]。
明確眩暈發病原因,及時準確鑒別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對指導治療及改善預后至關重要。總之眩暈發病機制復雜,表現各異,病因多樣,常見多涉及多學科、多系統病變。所以在診斷時應將臨床資料綜合分析,方能及時將眩暈病因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尤其是基層醫院更為重要[4]。
本組前庭中樞性眩暈10例,前庭周圍性眩暈9例,非前庭性眩暈11例,前庭性眩暈19例。病因中有感染、腦血管病變、神經精神因素、輕度貧血等。該病因中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多見,具有不同程度眼底動脈硬化,轉頸試驗(+),以發作性眩暈,伴有耳鳴、耳聾及血脂分析異常。
本組有1例椎動脈供血不足患者,誘因是噪音刺激致發作性眩暈伴惡心嘔吐,電測聽力示左耳混合性耳聾,聽力曲線4 000 K,不呈V形凹陷,不支持噪聲聾,系累及內聽動脈可能。在臨床上追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需與聽神經瘤、小腦出血、梗塞、腫瘤鑒別,全面系統的神經系統檢查,及時進行內聽道X光片和頭顱CT/核磁共振掃描尤為重要。據有關文獻記載眩暈與垂直性眼震同時出現有助于腦干的定位診斷[5]。倘若發現患者有交叉感覺障礙、肢體共濟失調、軟腭聲帶麻痹、吞咽困難、聲嘶、Horner征,要診斷Wallerberg綜合征,系小腦后下動脈血栓形成所致。通過分析如下特征提示中樞性眩暈:(1)眩暈相對較輕;(2)多為持久性,時間較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3)可伴有水平或旋轉、垂直性眼震,持續多偏向患側;(4)前庭功能大部分正常;(5)有腦干其他神經系統體征;(6)腦脊液、腦電圖或某些特殊檢查(如椎動脈造影、頭顱CT/核磁共振)有異常發現;(7)頸椎疼痛,頸項強直及顱高壓綜合癥[6]。反之為前庭周圍性眩暈。
本文非前庭性眩暈11例,其中高血壓4例,突發眩暈1例伴腦動脈硬化癥,心因性眩暈7例。高血壓病顯然除眩暈發作輕且有血壓增高,但血壓上升的程度與眩暈并非一致,隨著血壓的控制,癥狀緩解為其特點。心因性眩暈7例中3例為頭暈,4例為眩暈發作,均為女性。具有惡心、嘔吐、多汗、心悸、多夢、失眠,有時雙耳鳴,但絕無耳聾,體格檢查無陽性體征,癥狀隨精神緊張、過勞而誘發加重,按時治療可好轉,而支持診斷。有文獻報告:心因性眩暈好發于圍更年期或更年期的女性,是主要由軀體基礎疾病或精神因素誘發的慢性非特異性眩暈[7-8]。往往合并由精神障礙性疾病者,筆者建議行相關精神方面檢查,從而更加支持診斷。
[1] 唐華. 老年易眩暈的原因[J]. 中華養生保健(上半月),2005(10):54.
[2] 關秀萍. 國人眩暈癥的病因及治療綜合分析[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8):755-757.
[3] 萬虹. 非系統性眩暈23例臨床誤診分析[J]. 中國臨床研究,2012,25(11):1099-1099.
[4] 馮愛春,殷建權,褚春華. 頸性眩暈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7):517-519.
[5] 吳子明,張素珍,周娜,等. 偏頭痛性眩暈的神經耳科學表現[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10):726-730.
[6] 馮加純. 中樞性眩暈[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6):406-408.
[7] 徐長水,徐軍,王冰,等. 心因性頭暈與周圍性頭暈的鑒別[J].臨床薈萃,2001,16(20):923-925.
[8] 戚曉昆. 關注心因性頭暈的診斷與治療[J].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5,30(10):13.
Clinical Analysis of 30 Cases Vertigo
FU Jian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405 Hospital of Yang Country,Hanzhong Shanxi 723312,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vertigo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The causes and related inspection datas of 30 patients with vertigo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30 patients with vertigo,the elderly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blood supply deficiency was the main cause. Systemic vertigo was 19 cases,systemic vertigo was 11 cases. Conclusion The cause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vertigo properties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late targeted therapy.
Vertigo,Cause analysis,Differential diagnosis
R651
A
1674-9316(2016)19-006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9.043
陜西省漢中洋縣405醫院門診,陜西 漢中 7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