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付紅
2例吸氧面罩系帶所致的耳廓壓瘡的原因分析及預防
陳付紅
分析了2例吸氧面罩系帶固定護理不當所致的耳廓壓瘡的原因,從患者、照護者及醫療器械三方面分析,探討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包括風險識別、預防性減壓、強化交接班、培訓教育等。
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耳廓;吸氧面罩;分析;預防
壓瘡是皮膚及皮下組織由于壓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導致的局部皮膚肌肉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傷[1]。耳廓壓瘡多發生于耳廓外側,常見于昏迷、重癥患者側臥位壓迫所致。而發生在耳廓根部由吸氧面罩系帶所致的壓瘡并不少見,但臨床重視不足,病例報道少。醫療器械使用中固定或護理不當,長期壓力作用下導致的壓瘡又稱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及新型設備的廣泛使用,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發生率呈逐漸上升趨勢[2],加強與醫療器械緊密接觸處皮膚的護理,避免壓瘡形成是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因素之一。本文報道了2例由吸氧面罩系帶所致的耳廓根部壓瘡的原因分析及預防,現報道如下。
本組2例,發生時間為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男女各1名。入院時情況,男性患者48歲,診斷高血壓腦出血,GCS評分7分,鼻飼飲食,右側肢體偏癱,假性尿套引流尿液,Braden評分11分;女性患者60歲,診斷腦梗死,GCS評分9分,鼻飼飲食,左側肢體偏癱,時有躁動,留置導尿管,約束帶約束右上肢,Braden評分12分。兩位患者入院后即按壓瘡高風險患者管理,同時行面罩吸氧,面罩固定方式為系帶繞左右耳廓根部一圈,系帶有彈性,可調節松緊。男性患者于面罩吸氧第14 d在左耳廓根部上方發現1.8~0.8 cm Ⅲ度壓瘡,女性患者于面罩吸氧第9 d在右耳廓根部后正中發現2.5~1.2 cm Ⅱ度壓瘡,2位患者全身其余部位均無壓瘡發生。
2.1 患者因素
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因素并非單一,通常與患者的活動能力、疼痛、營養狀況等有關[3]。全身因素方面,患者昏迷,病情重,長期高度消耗,營養狀態差,Braden評分高度危險,身體承重的骨突部位及與醫療器械接觸的皮膚在壓力作用下易缺血缺氧,導致壓瘡的發生;局部因素方面,與醫療設備密切接觸的部位,由于患者感知覺、語言及運動障礙,不能感知并及時傳遞受壓部位的疼痛、麻木等不適感,更不能因不適而自覺調整器械固定的位置,患者完全依賴照護者的專業觀察和照護能力。
2.2 照護者因素
我國《護理學基礎》教科書[4]壓瘡知識陳舊,對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尚未涉及,導致臨床護士相關知識欠缺,對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發生沒有預見性,觀察護理不到位。同時,國際壓瘡預防指南[5]對壓瘡定義是“壓瘡是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或復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通常發生于骨突處的局限性損傷”。定義中明確指出壓瘡常見的部位是骨突部位,因此臨床上護士往往更關注患者的骨突受壓部位,而忽視了與醫療器械接觸并受壓的局部皮膚。本案中,患者Braden評分高度危險,患者全身骨突部位均無壓瘡發生,但護士忽略了吸氧面罩等醫療器械可能導致的壓瘡。
2.3 醫療器械因素
2.3.1 長期持續壓力作用 壓瘡的發生與局部皮膚承受的壓力大小和作用時間密切相關。現已證明,壓力大小與作用時間呈拋物線關系,壓力越大,壓瘡形成的時間越短;壓力越小,壓瘡形成的時間相對延長[6]。醫療器械與皮膚接觸部位壓力通常不大,這正是臨床護士不重視的原因,但由于接觸時間長,如不及時移除或更換部位,在長期持續壓力作用下同樣可以導致壓瘡的發生。
2.3.2 器械材質方面 常用醫療器械材質為硅膠、金屬或塑料等,這些材質堅硬,無彈性,不能有效緩沖對局部皮膚的壓力,易加重皮膚的損害;另一方面,材質不透氣,使皮膚接觸部位不能有效散熱,局部溫濕度改變,而潮濕皮膚的壓瘡發生率比干燥皮膚高出5倍[1]。
2.3.3 器械遮蓋不易觀察 醫療器械在使用過程中要求與皮膚緊密貼合并固定,接觸部位皮膚被器械遮蓋,有缺血及異常表現時不利于觀察,臨床上經常已經出現水皰或破潰時才發現。本案例中,為保證面罩吸氧的有效性,確保面罩與面部皮膚的貼合,防止漏氣,面罩需有效固定,患者的鼻梁、臉頰等與面罩接觸的部位,以及和面罩系帶緊密接觸的耳廓根部均是壓瘡的好發部位,尤其是耳廓根部部位隱秘,不易及時被觀察和發現。
3.1 風險識別
重視壓瘡的風險評估與危險因素的識別。國際上常用的壓瘡Braden評分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7],評估了移動、活動、潮濕、感知、營養、摩擦力及剪切力6方面的因素,而對醫療器械使用中的風險等[8]并未關注,導致護士往往只重視Braden表中涵蓋的項目,而忽略了其它同樣可能導致壓瘡發生的因素。因此,臨床上護士應根據患者的病情,識別全身和局部的危險因素,定時評估患者意識狀態、肢體活動狀態,詢問患者局部皮膚有無疼痛、麻木等不適,觀察與儀器接觸部位皮膚的顏色、性狀、溫濕度及皮膚完整性,將醫療器械接觸的部位視為壓瘡的高好發部位,直至Braden評分無風險且停用所有與皮膚接觸的醫療儀器。
3.2 預防性減壓
預防性減壓措施包括兩方面,一是在器械接觸的皮膚上使用保護性敷料,《中國壓瘡護理指導意見》[9]推薦局部可使用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減壓;二是定時更換器械或管道固定的位置。本案中,為預防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面罩接觸的雙側面頰、鼻梁、耳廓根部均應使用超薄型自粘泡沫敷貼,定時更換面罩及系帶與皮膚接觸的部位,必要時面罩系帶固定方式改為繞頭顱一周,注意調節系帶松緊,根據病情需要盡早停止面罩吸氧,改鼻導管或其它吸氧方式。經常更換胃管、尿管、約束帶等設備固定部位,檢查局部皮膚有無破潰,約束帶下腕部皮膚使用泡沫敷料環形減壓保護。
3.3 加強交接班
與醫療器械接觸的皮膚形成常規的交接班機制,班班評估并檢查約束帶、吸氧面罩、血氧飽和度探頭、引流管等所有器械下方的皮膚,定時清潔局部,保持皮膚清潔干燥,觀察皮膚的色澤、溫濕度、完整性,評估局部感知覺和活動能力,詢問患者主觀感受,每次更換體位后應再次檢查確認,妥善固定,避免管道壓在身體下面。每日評估醫療器械使用的必要性,根據病情及時停用。
3.4 培訓教育
護理部應加強護士在職培訓,將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納入院內壓瘡管理范疇,制定統一的評估、上報制度和流程,對其具體的保護及預防措施形成常規制度,尤其加強對重點部門如手術室、ICU、新生兒室、神經科護士的培訓。對陪護的患者家屬除了告知Braden評分表中對應的預防措施,還應指導家屬預防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注意事項,配合做好各種管道和儀器的護理。
3.5 傷口處理
對已經發生的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首先應立即解除局部器械的繼續壓力,停用或更換器械固定的位置,根據壓瘡的不同分期按濕性愈合原則[10]進行換藥。本案中,Ⅲ度壓瘡22 d愈合,Ⅱ度壓瘡9 d愈合。
壓瘡一直是護理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其發生機制并不完全明確。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屬于護理不當所致的院內壓瘡和不安全事件,應高度重視。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預防知識,提高風險識別的能力,對醫療器械接觸部位的皮膚均視為壓瘡高好發部位,做到重點觀察,嚴格交接班,定時評估,及時減壓,從而有效地預防其發生。
[1] 蔣琪霞. 成人壓瘡預測和預防實踐指南[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6.
[2] Lahmann NA,Kottner J,Dassen T,et al. Higher pressure ulcer risk on intensive care-comparison between general wards and intensive care units[J]. J Clin Nurs,2012,21(3-4):354-361.
[3] 陳麗,宋錫發,郭秀萍. 老年住院患者壓瘡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80-81.
[4] 姜安麗. 新編護理學基礎[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78.
[5] Flodgren G,Rojas-Reyes MX,Cole N,et al. Effectiveness of organisational infrastrctures to promote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5(2):CD002212.
[6] Gebhardt KS. Pressure ulcer research:where do we go from here?[J].Br J Nurs,2004,13(19):14-18.
[7] Bolton L. Which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s are valid for us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7,34(4):368-381.
[8] Slowikowski GC,Funk 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ulcers in a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6):619-626.
[9] 蔣琪霞,陳月娟,蘇純音,等. 多中心醫院獲得性壓瘡預防現況及干預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724-726.
[10] Keryln C. Wound care manual.5th Edition[M]. Osborne Park,Western Australia:The Silver Chain Foundation,2005:45-55;82-93.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2 Patients With Auricle Pressure Ulcer Caused by Oxygen Mask
CHEN Fuhong Nursing Department,The 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03,China
To analyze the 2 cases of auricle pressure ulcer caused by oxygen mask,from the patients,nurses and medical-devices for discussion,suggest the prevention measures,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preventive decompression,enhancing succession,training education,etc.
Medical-devices-related pressure ulcer,Auricle,Oxygen mask,Analysis,Prevention
R473
A
1674-9316(2016)19-018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9.126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福建 廈門 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