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濤
探討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
梁濤
目的 探究腰椎間盤突出癥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治療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6名,研究組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治療方案,對照組使用單純植骨治療方案。結果 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治療,具有較高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腰椎間盤突出癥;后路椎間盤摘除;Cage植骨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我國臨床上一種出現率較高的腰椎系統退行性變的疾病。本研究旨在探究對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的治療方案治療可行性。現將結果公布如下。
1.1基本資料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8月至我院接受治療經??漆t師確診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86名作為研究對象。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名研究對象。其中研究組有男性27名,女性16名。其年齡在51~62歲,平均年齡為(57.53±5.84)歲。對照組有男性28名,女性15名。其年齡在52~60歲,平均年齡為(56.93±4.56)歲。對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病變部位等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1.2.1研究組研究組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的治療方案,具體方法為:透視機器的輔助下植入椎弓根系統,確定病變的位置,間隙椎板及下關節突,尋找脊神經根鈍性分析脊神經根并給予一定的保護措施后,手術切去髓核等增生的骨組織和纖維組織,將椎板修改成小骨粒植入椎間隙前方,最后使用Cage椎間融合器(上海林育生物材料制作有限公司生產),放入錐間隙中,完成后使用釘系統進行加壓固定,并給予一定的保護措施。
1.2.2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內固定結合單純植骨的治療方案。具體方法為透視機器的輔助下植入椎弓根系統,確定病變的位置,間隙椎板及下關節突,尋找脊神經根鈍性分析脊神經根并給予一定的保護措施后,手術切去髓核等增生的骨組織和纖維組織,將椎板修改成小骨粒植入椎間隙前方,最后在切口部位放入椎弓根釘系統后進行加壓,以橫梁固定,并給予一定的保護措施。
1.3統計學分析
上述資料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的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當P<0.05證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實驗發現,研究組手術完成后1個月平均椎間隙高度為(21.4±1.9)mm,手術完成后6個月椎間隙高度為(22.9± 3.1)mm,對照組患者手術完成后1個月平均椎間隙高度為(21.5±2.3)mm,手術完成后6個月椎間隙高度為(18.93± 2.7)mm,手術完成后1個月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原因是長期的外力以及不正確的坐姿導致腰椎出現損傷并增生,經劇烈運動或者外力扭傷后,導致骨內容物流出,從而刺激腰椎周圍神經,導致患者出現陣麻性或者持續性疼痛[1-4]。臨床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方法,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劃分。首次患病的患者以及病情較輕,患病時間較短的患者和不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使用內科保守治療。針對病情較嚴重的患者,患病時間較長,病情危急的患者以及其他符合外科手術癥狀的患者使用外科手術治療方案[5-8]。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技術尤其是外科手術方法與手術水平的不斷發展,醫療器械的不斷更新,使外科手術治療的治療效果有了質的飛躍,大量使用顯微鏡進行腰椎間盤切除手術都取得了成功。因此,本研究收集2014年5月~2015年8月至我院骨科接受治療經專科醫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86名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對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的治療方案治療可行性。發現研究組手術完成后1個月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無統計學意義,術后6個月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對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使用后路椎間盤摘除椎弓根釘內固定結合Cage植骨的治療方案,具有很高的治療有效率,同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單位:七臺河警官醫院骨科,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1] 張兆振,楊豪,郭會卿,等.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13,2(6):70-73.
[2] 李永勝,姜烈寶. 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7):32-34.
[3] 陸曉生,趙勁民,彭昊,等. 顯微鏡下與傳統開窗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J]. 實用醫學雜志,2013,29(3):387-389.
[4] 杜偉,申勇,李寶俊,等. 細胞因子IL-1a、IL-6、TNF-a、MMP3與頸椎間盤退變機制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3):259.
[5] 黃家良.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外科治療進展[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76-78.
[6] 曾昭池,郭中凱,朱志勇,等. 融合與非融合術固定治療腰椎單節段退變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34-36.
[7] 李名武,于洋,倪斌,等. 納米人工骨Cage與自體骨治療相鄰兩節段頸椎病的療效比較[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9):1940-1946.
[8] 崔吉印,李榮超,李云芝,等. 三種不同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比較[J]. 當代醫學,2013,19(10):3-4.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Lum 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Cage Bone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IANG Tao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Qitaihe Police Hospital,Qitaihe Heilongjiang 154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Cage bone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collecte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Cage bone graf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bone graft.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Cage bone graft is effective and safe.
Lumbar disc herniation,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xtraction,Cage bone graft
R681
A
1674-9316(2016)12-004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