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輪狀病毒檢測在嬰幼兒腹瀉中的價值
王 丹
目的 探討輪狀病毒檢測在嬰幼兒腹瀉中的意義。方法 收集我院455例腹瀉患兒的糞便標本,采用膠體金法測定輪狀病毒抗原,觀察檢測結果。結果 455例糞便標本,183例(40.22%)檢測呈陽性,其中秋冬兩季(82.51%,151/183)為疾病高發期;0.5~3.0歲兒童發病率(90.16%,165/183)較高。結論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重要因素,應提高其監測力度。
輪狀病毒;嬰幼兒;腹瀉
輪狀病毒(RV)是目前臨床中引起嬰幼兒秋冬兩季腹瀉的重要致病菌,其中5歲以下兒童是高發人群,該疾病易造成水電解質失衡,極大威脅了患兒的生命安全,若不確診RV感染而濫用抗菌藥物,則會導致腹瀉遷延不愈[1]。所以,檢測、確診患兒糞便病原微生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研究選擇455例腹瀉患兒,探討輪狀病毒檢測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5例腹瀉患兒的糞便標本。全部患者均滿足以下標準:(1)伴發熱、精神萎靡等表現;(2)大便次數上升,其性狀表現為稀便或膿血便等;(3)便常規未檢測到紅白細胞。其中男244例,女211例;年齡:1個月~6歲,平均年齡(2.1±0.4)歲。排除早產兒、貧血及佝僂病等癥狀者。
1.2 方法
(1)常規檢查:入院后,應立即進行心電圖、生化檢查等常規檢查。(2)病原學檢測:使用無菌小瓶收集患兒的新鮮大便,觀察其性狀、顏色等,待鏡檢后采用免疫層析雙抗體夾心法(膠體金法)實施輪狀病毒抗原測定,操作過程主要包括:使用采便勺從無菌小瓶中取出一勺大便樣本,將其置于滴管中(內含樣本稀釋液),將滴管擰緊密封;搖勻后,打開滴管,將測試卡置于清潔干燥的平面上,緩慢滴加2~3滴樣品,于5~10 min內觀察檢測結果(應注意避免檢測時間大于10 min)。
1.3 評判標準
該方法原理為在測試卡檢測區包被輪狀病毒抗體,并用膠體金標記輪狀病毒單克隆抗體。若樣本內含有輪狀病毒,則其可與測試卡中的“膠體金-抗體”結合,并沿膜帶層析上移。如果在檢測區產生兩條紅色線則提示結果為陽性,出現一條紅色線則結果為陰性。若無紅色線則判定結果無效,此時需二次檢測。
1.4 統計學分析
2.1 輪狀病毒感染與性別、年齡及季節分布情況分析研究
(1)455例糞便標本,183例(40.22%)檢測呈陽性,其中男95例(51.91%,95/183),女88例(48.09%,88/183),男女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患兒年齡:2個月~6歲:按年齡分組:1~5個月者3例(1.64%,3/183);5個 月 ~1歲 者65例(35.52%,65/183);1~2歲 者59例(32.24%,59/183);2~3歲 者41例(22.40%,41/183);3歲以上者15例(8.20%,15/183)。上述結果提示0.5~3歲年齡段(90.16%,165/183)是疾病高發年齡段;(3)春季發病兒童11例(6.01%,11/183);夏季發病兒童21例(11.48%;21/183);秋季發病兒童76例(41.53%,76/183);冬季發病兒童75例(40.98%,75/183);上述結果提示秋冬兩季(82.51%,151/183)為疾病高發期。
2.3 糞便不同性狀輪狀病毒檢出結果分析研究
蛋花湯樣便128例(69.95%,128/183)、水樣便26例(14.21%, 26/183)、黏液樣便29例(15.85%,29/183)。其中蛋花湯樣便檢出率最高,與其它兩種性狀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輪狀病毒所致的小兒腹瀉發病率呈升高趨勢,該疾病往往在秋冬兩季引起大面積的流行發病,其中低于2歲嬰幼兒是高發人群,極大影響了患兒的健康發育[2]。輪狀病毒致病機制為輪狀病毒入侵小腸上皮細胞并使其受損,最終導致患兒腹瀉,該疾病嚴重時甚至發生重度脫水等表現而引起患兒的休克死亡[3]。然而若不確診病原濫用抗菌藥物,則可能加重病情。積極檢驗輪狀病毒對于診斷、治療小兒腹瀉具有極大的作用,有利于為臨床醫師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進而提高臨床療效,促進小兒的快速康復,不僅能夠有效防止因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嚴重問題,還可以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及因其所致的營養不良情況,改善醫患關系[4]。本研究發現,0.5~3歲年齡段(90.16%,165/183)的輪狀病毒陽性率最高,筆者認為該年齡段患兒來自于母體的抗體越來越少,再加上其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因此感染發生率上升,進而引起發病率升高。根據季節的差異,秋冬兩季陽性率最高,所以推測干燥、寒冷的條件適合輪狀病毒的生長繁殖,存在季節性特點[5]。糞便性狀與輪狀病毒陽性檢出率具有重要的聯系[6],筆者發現蛋花湯樣便輪狀病毒感染率最高,這主要是因病毒入侵小腸上皮細胞,并使其脫落死亡,從而引起電解質滲漏入腸腔,造成腸腔內滲透壓升高,引起水電解質反流入腸腔,最終導致水樣腹瀉[7]。為了降低輪狀病毒感染發生率,應積極采取相關預防手段:(1)因輪狀病毒可長期存活于物體表面,所以提高消毒頻次,有利于殺滅附近環境中的輪狀病毒,從而降低院外及院內感染率,特別應該對公共場所增加消毒頻次[8];(2)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綜上所述,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重要因素,嚴重威脅了患兒的正常發育和生命安全,因此應該提高其監測力度,確保小兒的健康成長。
[1] 焦富勇,康華,王可勝,等. 小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2,13(1): 42-45.
[2] 鄭建新,楊慧,傅啟華. 腹瀉患兒輪狀病毒感染情況調查[J].檢驗醫學,2010,25(8): 652-654.
[3] 楊汝松,左順武,劉紅雁,等. 玉溪市紅塔區5歲以下兒童冬季病毒性腹瀉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5):22-23.
[4] 丁華,劉和錄,陳偉光,等. 1760例嬰幼兒腹瀉中輪狀病毒檢出率及臨床意義[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2): 244-245.
[5] 廖雪春,任敏,謝曉麗,等. 2006-2011年成都市兒童醫院病毒性腹瀉監測分析[J]. 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12,10(3):163-165.
[6] 張勝勇,李洪民,王德祥,等. 2010年河南省登封市感染性腹瀉檢測分析[J]. 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1(4):28-29.
[7] 鄭國榮. 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原微生物臨床檢驗120例效果分析及預防措施[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3):112,116.
[8] 李晶偉. 急性腹瀉嬰幼兒患者實施糞便輪狀病毒檢測的檢驗學研究[J]. 中醫臨床研究,2014,6(36):116-117.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otavirus Detection in Infantile Diarrhea
WANG D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Shuangyashan People's Hospital,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1551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rotavirus detection in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 455 stool specimens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was collected,and using colloidal gol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rotavirus antigen,observation of the results. Results 455 stool specimens cases,183 cases(40.22%)tested positive,including autumn and winter(82.51%,151/183)for the high disease incidence,the incidence rate of 0.5~3.0 years old children(90.16%,165/183)was high. Conclusion Rotaviru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auses diarrhea in infants,and young children should be improved monitoring efforts.
Rotavirus,Infantile,Diarrhea
R446
A
1674-9316(2016)23-014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3.081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民醫院檢驗科,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