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 龍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在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應用
騰 龍
目的 觀察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診斷缺鐵性貧血的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53例缺鐵性貧血患者為觀察組,并選擇53例同期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使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結果 觀察組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可作為診斷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指標。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缺鐵性貧血;診斷
缺鐵性貧血(IDA)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 中婦女與兒童是高發人群。在中國,低于2歲嬰幼兒發病率大約為20.0%[1],該疾病不僅會使患者產生呼吸急促、食欲降低等癥狀,另外還會極大影響患兒的智力及身體的發育[2],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方法診斷IDA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選擇53例缺鐵性貧血患者與53例同期健康體檢者,觀察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3例缺鐵性貧血患者為觀察組,并選擇53例同期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6~75歲,平均年齡(44.7±4.6)歲。對照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7~76歲,平均年齡(44.9±4.7)歲。入選標準:(1)符合相關診斷標準者;(2)未發現嚴重無腎心肝等疾病者;(3)伴有惡性腫瘤者。兩組年齡、性別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血常規檢測,采集2 ml靜脈血并將其放于試管,加入少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搖勻后在2 h內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檢測,使用邁瑞BC-6800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測定。
1.3 觀察指標
(1)紅細胞平均體積(MCV;正常范圍:80~94 fL)、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正常范圍:28~32 pg)、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正常范圍:11.6%~14.6%)。
1.4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MCV、MCH、RDW及MCHC檢測結果分析研究
觀察組MCV、MCH、RDW及MCHC分別為(69.5 ± 3.2)fL、(22.4 ± 1.8)pq、(19.6 ± 3.0)%、(270.3 ± 8.9)g/L;對照組分別為(91.5 ± 3.6)fL、(30.9 ± 1.7)pq、(12.7 ± 2.1)%、(345.7 ± 8.0)g/L;兩組上述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缺鐵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升高。
2.2 四種指標診斷靈敏度分析研究
50例MCV檢測為陽性,靈敏度為94.34%;51例MCH檢測為陽性,靈敏度為96.23%;47例MCHC檢測為陽性,靈敏度為88.68%;52例RDW檢測為陽性,靈敏度為98.11%;四種指標之間靈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RDW與其他三種檢測指標一樣,均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
貧血是臨床中較為多見的疾病。貧血指機體內外周血紅細胞(RBC)容量降低,重度貧血會使患者生命安全及日常工作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貧血臨床主要表現為乏力、嗜睡、呼吸急促及心悸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昏厥、休克等情況[3],因此臨床中應提高貧血監測、治療力度,確保人們的健康安全。貧血類型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及地中海貧血等,其中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中的重點監測類型之一[4]。缺鐵性貧血發病機制主要為:體內鐵原料不足,進而引起血紅蛋白形成量降低,導致紅細胞容量發生變化,最終導致貧血。目前,紅細胞平均體積和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是臨床中常規項檢驗目,兩種方法聯合進行測定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對于在早期診斷缺鐵性貧血具有重要的意義[5]。紅細胞平均體積是采用儀器統計一定數目的紅細胞后而得出的平均體積數值,因此該指標對紅細胞體積的變化靈敏度高,它可有效體現紅細胞體積的改變,然而卻無法體現其體積異質性,而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可在短時間內檢測十萬個細胞體積的變異系數,能夠有效避免紅細胞平均體積的缺點[6]。在臨床中,機體內缺鐵主要分為3個發展階段:第1個階段為鐵降低期,此時癥狀不具有典型性;第2個階段為紅細胞形成缺鐵期,此時已有一定的臨床表現;第3個階段為缺鐵性貧血期。雖然前兩個階段機體內鐵含量降低,但尚可提供血紅蛋白的合成需求,所以血紅蛋白水平、紅細胞形態無變化,此時僅紅細胞體積大小伴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此時患者紅細胞平均體積無變化,但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已經上升,因此它可作為早期檢測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指標[7]。當疾病發展至缺鐵性貧血階段時,因血紅蛋白水平降低,此時細胞形態方式變化,紅細胞平均體積降低。有關研究資料發現[8],部分非貧血人群發生鐵缺乏時,其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也會上升,而紅細胞平均體積則會降低,該類癥狀被稱為小細胞性貧血,它也是比較多見的缺鐵性貧血類型。所以筆者認為多種指標聯合檢測有利于提高缺鐵性貧血診斷準確率。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DW檢測靈敏度為98.11%。綜上所述,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可作為診斷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指標,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快捷及準確率高等優點。
[1] 欒虹,鄭軍,董西華,等.網織紅細胞參數在貧血性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11):1018-1019,1046.
[2] 馬薇,夏蕓,郭力文,等.不同人群缺鐵性貧血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臨床醫生,2014,42(10):87-90.
[3] 李英,張金花,唐中.175例老年貧血患者血液細胞學檢查特點與病因分析[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2):261-263.
[4] 楊志釗,楊山虹,黃福達,等.紅細胞分布寬度在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中的意義[J]. 檢驗醫學,2010,25(4):283-285.
[5] 陶義豐,丘玉鈴,林發全,等.紅細胞參數的運算公式對缺鐵性貧血與β-地中海貧血鑒別診斷價值探討[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3):426-428.
[6] 秦海秋,黎俊梅.應用紅細胞相關參數與鐵蛋白檢測聯合診斷貧血的價值[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1):1442.
[7] 陳先榮.小紅細胞百分比與低色素紅細胞百分比的比值對小細胞性貧血的診斷價值[J]. 實用預防醫學,2014,21(7):877-879.
[8] 嚴其容,李文革,許文榮,等.25株艱難梭菌多位點序列分型[J].臨床檢驗雜志,2012,30(3):183-186.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in the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TENG L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Shuangyashan People's Hospital,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1551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RDW in the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ethods Chose 53 iron deficiency anemia case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53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RDW was detected by using blood cell analyzer. Results The RDW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RDW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for diagno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DW,Iron deficiency anemia,Diagnosis
R446
A
1674-9316(2016)23-015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3.084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民醫院檢驗科,黑龍江 雙鴨山 1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