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乳腺癌化療中的應用研究
陳麗芬 李選治
目的觀察在乳腺癌化療中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效果。方法在我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選取89例,使用隨機數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選擇PICC置管(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觀察組采用VPA置管(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兩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在置管期間的并發癥情況,另外比較兩組患者置管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結果觀察組在置管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置管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置管后觀察組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應用于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減少患者在置管期間的并發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影響小。
乳腺癌;化療;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護理對策
乳腺癌是一種發生在乳房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在女性患者中多發。乳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聯合化療為主,在化療時需要進行頻繁的靜脈輸液,加上化療藥物具有一定的血管毒性,對患者的血管造成的刺激較大,導致靜脈炎、滲出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甚至還可以引起局部的組織壞死,對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1]。為減輕輸液對患者帶來的創傷,我院引入了植入性靜脈輸液港,植入性靜脈輸液港是一種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統,可為患者提供長期的靜脈血管通道[2]。本研究擬探究植入性靜脈輸液港在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乳腺外科收治的89例乳腺癌患者,所納入研究患者均為乳腺癌術后的女性患者,患者無嚴重的腦、心、肝、腎等身體各器官器質性疾病,排除有靜脈置管禁忌證患者,排除不愿加入本研究患者,按照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手術方式等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置管(VPA),對照組行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兩組均予以相同的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置管前心理護理:在置管前為患者講解置入VPA管、PICC管的目的、必要性,并為患者詳細敘述置管的操作步驟及置管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增加患者對VPA管、PICC管的了解,以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配合。
(2)置管后護理:置管后1~2 h使用沙袋對穿刺部位按壓,24 h內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注意患者有無異常情況,置管的3 d內觀察患者置管部位是否有血腫、感染及腫脹等情況的發生,若患者訴穿刺部位有酸痛不適感,向患者解釋是由于VPA管、PICC管刺激皮膚所致,一般在置管后2 d消失,為患者及患者家屬做好解釋工作。
(3)輸液護理:置管后會出現紅腫、皮下出血情況,因此需置管24 h后方可使用。兩種置管方式在輸液開始前要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異常情況發生,并使用裝有20 ml生理鹽水的無菌注射器抽血,發生回血后使用脈沖的方式將其一并推入管中沖管,后再連接輸液器進行輸液,在輸液過程中觀察穿刺部位是否發生疼痛、紅腫及滲漏的情況,有異常情況發生要及時停止輸液,并采取相關處理措施。
(4)置管的日常維護:每次輸液過后需使用生理鹽水10 ml并加入肝素進行封管,防止發生管道堵塞。若VPA置管有長時間未使用,應每月定期使用生理鹽水脈壓沖管一次,在沖管時要在沖管溶液剩余0.5 ml左右時用手指將靜脈輸液港固定,并同時進行拔針,可避免因反流而使導管堵塞。輸液期間每7 d更換一次輸液港無損傷針,另外在置管期間指導患者多飲水,叮囑患者避免做劇烈的運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置管期間的并發癥情況,主要記錄兩組患者的感染、導管閉塞及藥物外滲等并發癥出現的例數。另外對比兩組患者置管前及置管1個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ADL[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置管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評分內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洗衣做飯、購物和經濟自理等方面,共計14道題,采用分級評分制,最高64分。得分低于16分為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得分高于16分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得分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和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8.2%,觀察組為2.2%,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置管前后的生活能力比較
置管前兩組的ADL量表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置管后兩組患者的ADL量均有所提高,觀察組的分數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1 VPA置管及護理措施的意義
VPA置管是一種完全植入式的血管通道裝置,經皮下植入后可在體內長期滯留,主要由穿刺部位的注射座及靜脈導管系統組成,可用于各種藥物的輸注、營養支持、補液、采血及輸血等,被廣泛的應用于需要長期靜脈穿刺治療的患者中[3]。由于VPA置管術輸屬于有創性操作,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以確保置管成功及置管后的正常使用。VPA置管屬于一種新的操作技術,多數患者及患者家屬對VPA置管不了解,存在一定的緊張、焦慮情緒,因此需在置管前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以提高患者對VPA置管的認識,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在置管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生命體征的異常及切口部位有無紅腫、感染等情況,及時處理患者的異常情況,確保VPA管可正常使用[4]。在輸液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預防感染的發生。另外在輸液前后要及時封管,長期不用的情況下要定時對管道沖洗,預防管道出現堵塞[5]。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基數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基數資料比較(n,)
組別 n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月) 手術方式根治術 全切術 改良根治術對照組觀察組t/χ2P 44 45 31.2±2.5 31.5±2.8 0.321>0.05 12.5±0.5 12.8±1.0 0.301>0.05 19 20 0.014>0.05 56 0.021>0.05 20 19 0.051>0.05

表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表3 置管前后兩組的生活能力比較(n、)

表3 置管前后兩組的生活能力比較(n、)
3.2 VPA置管的優點
VPA置管能夠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深靜脈通道,可減少穿刺血管的次數,保護血管,減少藥物外滲的機會,同時可降低護士的工作量[6]。與PICC置管相比,VPA置管為皮下植入,有效的降低了感染的風險,其置管的路線較短,置管選取的頸靜脈腔較粗,固定性較好,不易出現移動,可有效的避免靜脈炎的發生。另外VPA的維護方法方便,在治療間歇,可4周維護一次,其使用年限較長,按穿刺隔膜能讓19 G的無損傷穿刺針穿刺1 000次,蝶翼針連續使用7 d來計算,輸液港可使用19年[7]。從本次的研究結果可看出,觀察組患者不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置管后的生活能力也優于對照組。說明VPA置與PICC置管相比具有并發癥少,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響小的優點。
3.3 VPA置管的應用價值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導致乳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不僅為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置管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置管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將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應用于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并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可減少患者在置管期間的并發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影響小。目前臨床對于乳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為主,不管何種治療方式,患者均需要進行頻繁的輸液,在輸液過程中長期的穿刺也為患者帶來了一定的傷害,因此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實施VPA置管有效避免了長期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可以有效降低置管期間的并發癥,并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無明顯影響。
[1]余海燕,俞新燕,蔡曉潔. 靜脈輸液港用于46例乳腺癌化療患者的護理[J]. 護理與康復,2012,11(10): 968-970.
[2]董波.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5): 92-94.
[3]曹慧嬌,鄭霞,丘雪琴,等. 腫瘤患者植入靜脈輸液港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J]. 護理學報,2009,16(21): 64-65.
[4]俞新燕,干群,蔡曉潔.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晚期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 浙江創傷外科,2012,11(10):968-970.
[5]王虹,劉曉娟,冷育清,等. 年輕乳腺癌化療患者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對策[J]. 海南醫學,2015,26(21):3274-3276.
[6]蘇金娜,焦俊琴,王建新,等. 規范化管理在靜脈輸液港植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3,27(19): 2008-2009.
[7]陳麗莉,何惠燕,毛曉群. 乳腺癌患者應用植入式中心靜脈輸液港的常見問題與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16-1117.
[8]張學強. 置入式中心靜脈輸液港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防治[J]. 腸外與腸內營養,2010,17(1): 49-50,54.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Implantable Intravenous Infusion Port in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CHEN Lifen LI Xuanzhi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Fujian 361003,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mplan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port in young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nursing measures.MethodsA total of 89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4)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5).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IC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PA catheter (implan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por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same nursing measures. Complications during catheterization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the daily life qualities were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atheter.Result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scal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catheterization (P>0.05), and the score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scal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implan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port in young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relevant nursing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during catheteriza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Implanted intravenous infusion port, Nursing strategy
R473
A
1674-9316(2016)24-0193-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4.112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福建 廈門3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