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未東
組合物權利要求中百分比含量限定問題淺析
王未東*
本文介紹了化學領域中組合物權利要求中百分比含量限定的問題,在審查和司法實踐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并提供了應對策略。
組合物權利要求 百分比含量限定 解釋 撰寫
在化學領域的專利申請中,對于組合物的權利要求,申請人在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時經常會以百分比含量的方式對組合物中各組分的含量進行限定。《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2節之(4)對于這種含量限定方式給出了具體的規定。如果組合物中所包含的組分較少,比較容易滿足該規定,但是如果所包含的組分較多,要滿足該規定就變得非常困難。
在審查過程中,如果審查員發現上述含量限定方式不符合《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的上述規定,則會要求申請人進行修改。這種情況下,如果申請人按照諸如審查操作規程進行修改,可能會對權利要求的解釋產生一些影響。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代理過的實際案例對上述問題進行剖析,并研討解決方案。
在《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2節之(4)中,關于組合物權利要求中百分比含量的限定,有如下規定:“一個組合物中各組分含量百分數之和應當等于100%,幾個組分的含量范圍應當符合以下條件:某一組分的上限值+其他組分的下限值≤100,某一組分的下限值+其他組分的上限值≥100。”
實際撰寫百分比含量限定的組合物權利要求時,如果組合物中所包含的組分較少,例如僅有2~3種組分,比較容易滿足該規定。但是,如果所包含的組分較多,要滿足該規定就變得非常困難。
【案例1】
一種組合物,由A、B、C、D四個組分組成,其含量范圍(重量)為:
A 15%~60%
B 10%~25%
C 20%~25%
D 15%~30%
【案例2】
一種注射液,按重量百分含量由以下原料制成:
氟苯尼考18%~22%
甲氧芐啶3%~5%
二甲基乙酰胺30%~70%
α-吡咯烷酮10%~40%。
通過簡單計算即可知,上述兩個案例的中各組分的含量范圍不滿足《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規定的上述條件。這兩個案例都包含4種組分,如果包含更多的組分,則該問題就會變得更加突出。
因此,在實際撰寫組合物的權利要求時,往往難以使各組分的百分比含量滿足上述規定。而且,由筆者曾經處理過的專利申請來看,在很多組合物的權利要求中,也確實經常有各組分的含量不符合上述規定的情況。由于《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是審查員在審查時必須遵守的部門規章,因此,一旦審查員指出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對權利要求進行修改,否則無法獲得授權。
如果希望通過改變數值范圍來克服該問題,則就不得不面對《專利法》第33條關于修改超范圍的規定,即用來修改數值范圍的點值必須記載在原始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此外,還要考慮到《專利法實施細則》第51條第3款以及《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八章第5.2.1.3節關于修改方式的規定,即不得擴大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范圍。因此,這種修改方式不是對每件專利申請都適用。此外,修改數值范圍時,還要針對《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2節之(4)的規定反復進行驗算,往往顧此失彼,耗費很大精力。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查操作規程》①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操作規程·實質審查分冊2011[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對于這樣的問題給出了如下解決辦法,即“當組合物以各組分所占百分含量來限定,而幾個組分的含量范圍不符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4.2.2(4)中規定的條件時,若在權利要求和說明書中補入特征‘各組分含量之和為100%’,且權利要求中各組分的含量中有符合上述條件的數值范圍的,則不視為修改超范圍”。在實踐當中,當審查員指出這樣的問題時,大多數專利代理人或申請人會遵循《審查操作規程》的上述規定對權利要求進行修改。但是,進行上述修改會帶來一定的問題和風險,對此,筆者舉例說明如下。
涉案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采用了開放式的表達方式,具體為:一種組合物,其含有組分A、B和C,并且限定了A、B和C各自的百分含量。審查員指出,該權利要求不符合《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2.2節之(4)的規定,由此造成權利要求不清楚,要求申請人對此進行修改。
申請人按照《審查操作規程》的上述規定,將技術特征“各組分含量之和為100%”補入到該權利要求中,由此克服了該問題。
但是,在實踐中對于修改后的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中的“各組分”存在如下兩種不同的理解。
理解1:各組分就是指權利要求中明確記載的A、B和C這3種組分,因此,通過上述修改,該權利要求被限定為封閉式的表達方式。
理解2:各組分指包括A、B和C這3種組分在內的組合物中的全部組分,即該組合物中,除了A、B和C這3種組分,還含有其他組分,因此,該權利要求仍為開放式的表達方式。對此,《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中也沒有明確的規定。
根據《專利法》第59條第1款的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因此,在實際的侵權判定時,如果依照上述理解1,法官很可能將權利要求解釋為封閉式,這樣,即使行為人在組合物中添加一些常規添加劑之類的組分,也可輕易繞過該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這對專利權人實際權利的行使顯然極為不利。
那么,專利代理人或申請人該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上述風險呢?
針對上面所述的問題,為了盡量避免在侵權判定時法官將上述權利要求解釋為封閉式權利要求,筆者建議,在答復涉及這樣的問題的審查意見時,就將修改后的權利要求明確陳述為上述理解2而排除理解1。
具體地,申請人可考慮進行如下或類似的陳述。“修改后的權利要求是開放式的權利要求,因此,在修改后的權利要求的組合物中,除了權利要求中所明確記載的組分(即A、B和C)之外,并不排除含有其他組分(例如,根據實際需要加入的添加劑)。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各組分含量之和為100%”中的“各組分”還包括上述其他組分(例如,根據實際需要加入的添加劑)”。如上所述,對于修改后的權利要求存在如上兩種理解,申請人進行的上述陳述是對于權利要求的澄清性解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法釋〔2016〕1號)第6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可以運用與涉案專利存在分案申請關系的其他專利及其專利審查檔案、生效的專利授權確權裁判文書解釋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專利審查檔案,包括專利審查、復審、無效程序中專利申請人或者專利權人提交的書面材料,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及其專利復審委員會制作的審查意見通知書、會晤記錄、口頭審理記錄、生效的專利復審請求審查決定書和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等。”
另外,參考(2014)京知行初字第1號判決書遵循的權利要求的解釋方法,相信法官很可能會結合申請人的上述意見陳述將該權利要求解釋為開放式的權利要求。
最后,筆者認為,為了徹底杜絕上述問題,申請人還可以考慮在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時采用其他含量限定的方式,例如以各組分之間的比例來限定各組分的含量。
本文依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2010版)、《審查操作規程》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實際的案例,探討了以百分比含量限定的組合物權利要求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方案,以期對實際撰寫和答復審查意見有所幫助。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