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軍
做產學研的楷模,實現注塑技術的創新
——訪廣州一道注塑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志江先生
文/本刊記者 李軍
廣州一道注塑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不可小覷的PET瓶胚注塑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在Chinaplas 2016展會中,該公司展現了其把脈市場滿足特定客戶群的能力,更凸顯了其作為產學研的楷模,與華南理工大學展開密切合作將后者的技術成果在注塑領域產業化,從而實現自身技術的創新,并開辟新的市場。
在Chinaplas 2016展會中,廣州一道注塑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道公司”)展出了適應中等產能的PET瓶胚注塑系統解決方案。該設備針對的是那些對產能需求不太高的客戶,如國內的一些地方客戶,他們所在的區域存在許多較小的飲料品牌,并不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及娃哈哈那樣的大品牌需要很高的瓶胚產量,而且他們也沒有財力去購買高產量設備。“過去,這些中小客戶采用多臺設備,并且需要許多人力來進行生產,產品品質也得不到保證。然而現在只需要一臺一道公司的設備及較少的人力即可生產出具有更高質量的瓶胚產品。這種用工的減少及質量的改善都顯著降低了客戶的生產成本。”一道公司董事長徐志江先生解釋說,一道公司正是看到了中小客戶的這一需求,于去年推出了這種生產線。該生產線實際上也是高速設備,只不過型腔數沒有原來那么高。一道公司是行業內第一家為這一客戶群提供適用設備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該機器的鎖模部分是全電動的,并且注塑部分采用了與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院士合作的動態注射技術。該技術是全球發明專利,曾被列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計劃科研項目,可使機器更節能、效率更高,并且提升產品品質。

廣州一道注塑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江先生
產學研是國家大力提倡和鼓勵的政策,為了響應該政策,更為了以創新求得自身發展,一道公司多年以前就與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展開了深度合作。
“高校的研發與企業的研發會有很大的不同,企業的研發是以追求利益為目標,而高校是從底層、從基礎研發,所以高校的研發更純粹更有深度,一旦有可能轉成生產力就會更有價值,更能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產學研結合得不是很好,高校研究出來的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不能被企業所用而轉化成生產力。一道公司作為一家致力于創新的塑機企業,非常渴望將華南理工大學瞿院士的專利成果嫁接在自己的機器上以提高它們的技術含量,同時能夠在產學研方面為行業作出表率。”徐志江先生說道。
據徐志江先生介紹,作為將瞿院士的成果在注塑領域實現產業化的承建公司,一道公司的新工廠已掛牌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先進制造基地。目前,一道公司不僅成功將瞿院士的動態注射技術應用于自身的設備上,同時還利用該技術開發出了模塊化的動態增效器(也在本屆展會中展出),只需換一些基本的閥就可把它裝在通用注塑機上,從而能夠實現動態注塑。也就是說,一道公司在自己設備上利用新技術的同時,也在將其推廣到所有注塑機的市場,如用于舊機器改造及新機器的可選配置。對于瞿院士的另一項有關拉伸流變的專利技術(去年分別獲得了PCG全球發明金獎,及國家發明二等獎),一道公司也將采取相同的策略,先用在一道的PET瓶胚設備上,然后結合動態注射制造一個模塊化的“動態注射+拉伸流變”的注塑單元,用在其他廠商的注塑機上。
一道公司于2005年底成立,在這十年間,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成為中國不可小覷的PET瓶胚注塑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該公司率先在PET瓶胚注塑機行業中實現了電動塑化(曾在4年前的Chinaplas展會上展出),又作為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先進制造基地將瞿院士的多項技術成果在注塑領域成功產業化,實現了自身設備的創新并開拓了新市場,進而成為行業的領先者。正如徐志江先生所說:“我們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跟隨者,我們致力于注塑領域的前沿技術創新。只有有了自己的獨門絕技,我們才能在行業內有話語權,從而可以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例如,某行業巨頭與可口可樂制定的飲用水PET瓶的乙醛(AA)含量標準是低于8 ppm,而采用我們的動態注塑+拉伸流變技術制成的瓶子可達到低于5 ppm,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提出制定更嚴格的標準。”
(接P38)
我們在展會中的另一個亮點是汽車碳纖維的回收再利用。在美國、歐洲,汽車回收已成為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而中國還未經歷這個階段,隨著相應法規的完善,相信中國政府及中國的汽車行業將會大力解決汽車回收的問題。K.D.FEDDERSEN在汽車材料回收方面進行了很多投入。我們此次展出的即是我們的一個成功案例。這一“取之于寶馬用之于寶馬”的案例,是利用從報廢寶馬車的車身回收的碳纖維,與尼龍66混合制成10%碳纖維增強的尼龍66,用來制造寶馬的mini cooper的中央通道部件。這樣既解決了汽車碳纖維的回收問題,又使主機廠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更加輕質高強的碳纖維零部件,從而有利于減輕車重并降低排放。鑒于與寶馬的這一合作取得了成功,我們計劃把這一合作模式推廣到更多品牌車上,其中也包括中國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
PT:您如何評價中國汽車行業應用塑料的發展趨勢?
高晟先生:目前有兩個將于2017年和2018年正式實行的法規對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一個是氣味排放法規,另一個是節能減排法規,它們均對汽車原材料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以氣味排放為例,新的法規不僅是對氣味做出了限制,就連成分也做出了規定,如醛類、醚類和苯類物質都會有明確的排放值。過去材料廠商只需控制氣味,現在還要控制組分,這無疑對配方和生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對于像開得阜這樣的致力創新的原材料廠商而言,這種挑戰也是贏得市場的機會。
PT:如今市場競爭加劇,價格透明化趨勢顯著,對企業而言這是很大的挑戰。請談談開德阜在這方面如何應對并如何成為客戶的首選供應商?
高晟先生:首先,我們對客戶強調的是市場價值,而不是產品價格。即我們在賣給客戶原材料的同時,也提供很多價值鏈服務,包括倉儲物流(我們在中國設有14個倉庫)、金融服務和產品設計等。我們還會告訴客戶選擇怎樣的材料,才能讓零件的綜合成本下降。比如原來使用噴漆材料,需要兩道工序,我們推薦不需噴漆的材料,一步注塑就可達到軟觸感、金屬質感等效果;我們也會向客戶推薦低密度、薄壁化原材料,因為重量減輕就相當于減少材料的用量。
其次,汽車領域的客戶希望他們的服務商在汽車行業具有豐富的經驗,以便在開發產品時能夠幫助他們快速解決問題。而K.D.FEDDERSEN用了十幾年搭建的中國團隊,通過傳承K.D.FEDDERSEN在歐洲服務汽車市場40多年的經驗,以及借助K.D.FEDDERSEN完備的全球服務網絡,完全有能力快速、專業地解決客戶的問題。我們設在中國的10個辦事處,也是就近提供快速服務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