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陽
春風不度玉門關?—OICW的現狀與未來
王晨陽

理想單兵戰斗武器(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OICW)由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率先研制,其目的是研制一種既能發射高速榴彈,又能發射步槍子彈,同時配備具有夜視能力的智能瞄準具,并由同一個扳機控制發射的單兵武器。時至今日,已有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典、澳大利亞、韓國等國陸續上馬OICW項目,但各國OICW項目普遍面臨著困難,進展并不順利。對OICW項目而言,仿佛“春風不度玉門關”。
美國在輕武器研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世紀80年代,美國“先進戰斗步槍計劃”無疾而終。于是美軍轉而提出“三軍輕武器總規劃”,準備發展一種突擊步槍和榴彈發射器合二為一的單一武器,這便是OICW計劃。1994年,OICW計劃出爐,該計劃將突擊步槍、榴彈發射器和火控系統整合為一體,目標是取代當時美軍普遍采用的M16突擊步槍或M4卡賓槍與M203榴彈發射器的組合。美軍提出的設計指標包括:左右兩手均可操作;步槍與榴彈發射器合用一個發射機構;采用“靈巧”榴彈;對點目標的射程為500米,對面目標的射程為1000米;武器長度小于838毫米;含30發動能彈和6發榴彈在內的全重不大于6.35千克。
考慮到該系統由武器本身、光學瞄具和彈藥三部分組成,要靠多個專門廠商進行合作,美軍為此組織了數家戰略集團進行投標,每個集團由一家廠商牽頭,聯合多家力量分別攻關。1994年12月,美軍根據各個集團提交的方案,決定分別由AAI公司和ATK公司牽頭的兩個集團負責下一步的研制工作。AAI集團旗下包括大名鼎鼎的FN公司和奧林公司,在AAI集團內部分工中,FN公司負責武器系統的研發,奧林公司則負責20毫米高爆榴彈和瞄具以及其他子系統的研制。而在ATK集團的內部分工中,大名鼎鼎的HK公司負責武器系統的設計,其他的系統則由諾希德公司負責。
ATK的設計方案幾易其稿,最后OICW確定包括步槍、榴彈發射器和火控系統三大部分,其基本結構為“上榴下步”。步槍部分位于前下方,基本結構借鑒G36步槍,采用短行程導氣活塞原理,旋轉槍機閉鎖,槍管長254毫米,發射5.56×45毫米步槍彈,由20或30發彈匣供彈;榴彈發射器在后上方,后半部分兼作槍托。其槍管長457毫米,發射全新設計的20×28毫米可編程榴彈,由5發彈匣供彈;火控系統安裝在榴彈發射器頂部,可自動計算目標距離、分辨敵我、設定榴彈引爆時間及高度,可以依靠激光來指示方位。三部分相對獨立,可單獨使用。

美國XM29 Block 3模型
在1998年2月舉行的結論性技術演示中,ATK設計的方案最終戰勝了競爭對手AAI的方案,并制造了6支樣槍。樣槍被送交本寧堡步兵學校進行了2.5萬發的實彈射擊,為后續改進提供了試驗積累。2000年8月,ATK公司與美國陸軍簽訂合同,OICW正式進入美軍序列并在2004年定名為XM29。值得注意的是,XM29同樣是國防部“未來戰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被看作是為“陸地勇士”計劃開發的單兵戰斗武器。
XM29定型后,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瑞典、韓國等國陸續上馬了OICW項目,但只有韓國一家定型列裝。
法國版的OICW被稱為PAPOP,該系統同樣采用“上信并能夠依次擊發。步槍部分同樣發射5.56×45毫米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兩者共用扳機、激光瞄具和控制系統。
瑞典的SSW系統可看作是OICW計劃的北歐模式,由瑞典軍需司令部與兩個戰略集團同時簽訂研制合同,一個是納莫公司與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組合,其產品名為納莫SSW;另一個由新加坡科學技術動力公司與毛瑟-厄利空公司組成,其產品名為STK SSW。瑞典軍方要求SSW采用技術相對成熟的40毫米榴彈發射器,發射可編程彈藥,步槍部分采用5.7×28毫米口徑。納莫SSW采用的是美國MK47“打擊者”榴彈發射器的泵動裝填方式,由4發彈匣供彈,系統全長690毫米,含5發榴榴下步”的武器結合方式。其中,步槍發射5.56×45毫米槍彈,彈匣容量20發,榴彈發射器口徑為35毫米,由3發管式彈倉供彈。PAPOP有3個獨立扳機,分別位于武器的上部、側面和前端。
澳大利亞OICW由國防科學和技術機構部負責研制,成員公司包括金屬風暴公司和特尼克斯防務公司。其樣槍外形類似放大的AUG突擊步槍,榴彈發射器位于上部,口徑為40毫米,采用金屬風暴公司的專利技術,3發榴彈前后排列在身管之中,裝有編程引彈與20發槍彈在內,戰斗全重6.3千克;STK SSW則采用半自動裝填的榴彈發射器,由3發管形彈倉供彈,系統全長704毫米,含4發榴彈和20發動能槍彈在內,戰斗全重6.2千克。

韓國的K11多用途步槍
加拿大的OICW其實就是可模塊式組合的“泵動式低速榴彈發射器/泵動式霰彈槍+小口徑短突擊步槍”,采用無托構型,結構也較為緊湊。整支武器由3個模塊組成:40毫米口徑低速榴彈發射器、12號口徑霰彈槍和5.56毫米口徑短突擊步槍。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低速榴彈發射器+小口徑短突擊步槍”或“霰彈槍+小口徑短突擊步槍”的組合,也可以不裝榴彈發射器或霰彈槍,只使用短突擊步槍。根據加拿大國防研究發展局的介紹,該武器的泵動式榴彈發射器可發射北約標準的各型40毫米低速榴彈。霰彈槍部分是12號口徑的泵動式霰彈槍,可以發射霰彈、獵鹿彈和獨頭彈。
韓國的K11多用途步槍于2010年列裝部隊,用來取代K2步槍與K201榴彈發射器的組合。K11的設計理念與XM29極其相似,全長860毫米,空重6.1千克。步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旋轉槍機閉鎖,發射5.56×45毫米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榴彈發射器長405毫米,手動發射,發射20×30毫米榴彈,由6發彈匣供彈,有接觸和延時空爆兩種模式,殺傷半徑可達6~8米。然而,K11與XM29是貌合神離,K11的榴彈發射器采用的是手動發射方式,火控計算機也相對簡單,只能算是“簡化版”OICW。

法國版OICW—PAPOP
作為OICW的技術源頭國,美國OICW的發展并不理想。XM29原本計劃在2009財年服役,但至今離入役仍是遙遙無期。出現這一困境的原因,一方面由于XM29指標太高,一些瓶頸至今無法攻克。例如,XM29立項之初,要求榴彈射程達到1000米。這一指標必然要求采用高初速的榴彈,但是高初速帶來的強后坐力,是士兵無法承受的,因此XM29的榴彈發射器口徑只能限制在20毫米,這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彈丸的威力以及引信的體積。為了解決這一兩難問題,研制方不得不采用“靈巧”榴彈,這又會導致研制難度和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過于笨重。XM29設計指標要求其戰斗全重不大于6.35千克,但ATK制造的樣槍,空重就達到了8.17千克。
為了確保實用性和盡快列裝,美國不得不放慢研制速度,將XM29設計拆成兩部分,讓其分別發展。步槍部分便是后來的XM8步槍,榴彈則是XM25。現在,美國已經取消XM8項目,XM25則成了純粹的榴彈發射器,背離了OICW項目的研制初衷。
其他國家的OICW項目同樣面臨相似問題。法國PAPOP不僅臃腫笨重,人機功效差,且價格高昂。澳大利亞OICW較為先進,但其戰斗全重超過10千克,讓澳軍士兵實在不敢恭維。瑞典的SSW重量較輕,但卻面臨著火控計算機與榴彈結合等技術方面的難題,至今無果。加拿大的SIPES雖然號稱重量低于C7步槍加M203榴彈發射器,但至今只是停留在原型驗證階段,距離投入使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韓國K11雖然率先研制成功并已少量裝備部隊,甚至還出口到了阿聯酋,但在2011年和2013年,K11先后兩次因傳感器失靈造成炸膛。2014年,K11在試驗中再次發生爆炸,造成3名士兵受傷。K11系統的“明星武器”光環,榮耀盡褪。
其實,OICW并非毫無出路。其突圍方式之一就是做“減法”,通過將半自動榴彈發射器簡化為栓動發射,甚至直接省略供彈具,改為手動裝填。通過這種大刀闊斧式的簡化,OICW的重量將會大大減輕。榴彈發生器發射方式的改變,并不影響其實戰效果,相反這樣做,不必再使用代價昂貴的傳統OICW,因為傳統OICW需要切換不同引信,才能達到不同引爆模式。此外,取消榴彈發射器彈匣,可以減小武器后部縱向尺寸,使其具有更好的人機工效。
除了通過對OICW系統做“減法”來達到減重和改善人機工效的目的,隨著未來榴彈彈體預制破片技術、可編程引信技術、綜合火控技術和武器模塊化技術的發展,具有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模塊化優勢的OICW系統必然會大放異彩。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