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志剛
一個亂碼數字引發的總師之路
—— 直升機所總設計師鄧景輝的質量記憶
■ 林志剛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當接到采訪者拋出的這個問題時,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盡相同。有人說,最難忘的是型號首飛成功時眼角那一滴又一滴五味雜陳的眼淚;有人說,最難忘的是“死亡線”臨近時嘴角那抽了一根又一根的香煙;還有人說,最難忘的是外場跟產跟飛時那家鄉圓缺了一回又一回的明月……對中航工業直升機所總設計師鄧景輝而言,他最難忘的又是什么呢?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當接到采訪者拋出的這個問題時,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盡相同。有人說,最難忘的是型號首飛成功時眼角那一滴又一滴五味雜陳的眼淚;有人說,最難忘的是“死亡線”臨近時嘴角那抽了一根又一根的香煙;還有人說,最難忘的是外場跟產跟飛時那家鄉圓缺了一回又一回的明月……對中航工業直升機所總設計師鄧景輝而言,他最難忘的又是什么呢?
“是三十年前一件跟質量有關的故事,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是我參加工作承擔的第一項工作任務?!比?,足以將鄧景輝鬢上的青絲染上白霜,也足以將當初的青澀少年變成今日的成熟大叔。
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成為了“中國搖滾之父”,我國也在這一年開始取消除糧油外的票證,對消費品敞開供應,也正是這一年,我國開始實施某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當年的鄧景輝,和現在新入所的毛頭小子一樣,走出象牙塔,帶著期望和忐忑來到直升機所,原以為西工大結構設計專業出身的自己會被分配到專業對口的強度研究室,哪知卻被分到了旋翼研究室。那時的旋翼研究室老主任對他說,“旋翼室現在搞力學計算和分析的人比較少,你是搞力學的,有這方面的經歷,室里正需要你?!本瓦@樣,陰差陽錯之間,鄧景輝這一生都與旋翼結下了不解之緣。
剛報到不久,鄧景輝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份活兒。旋翼室負責的一個“六五”預研項目要結題,那是一個直-9復合材料夾板國產化項目,室里領導給初來乍到的鄧景輝分配了一個重要任務,希望力學出身的他發揮專業優勢,把夾板的硬度分布、剛度特性做一個計算分析。
“當時我剛出學校,人也單純,覺得干的第一件活兒就和本身專業匹配,所以興致很高,充滿激情?!蹦菚r年輕氣盛的他絲毫沒有察覺到后面可能會出現的質量風險。
他開始認真策劃如何對復合材料夾板進行計算分析,從摸清結構、建立模型和本構關系,再到畫網格,最后到編寫程序,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鄧景輝都干得十分順利,就等著在高性能計算機上“一算驗真章”,通過運算分析程序來驗證理論計算的結果是否符合。
八十年代,那時的電腦普遍還是打卡式計算機,我所還沒有性能比較強的計算機,遇到運算量大的項目只能去外地運算,鄧景輝這次負責的項目也不例外。
當時所里科研項目少,差旅經費匱乏,如果要出差必須得經過總師審批,鄧景輝這次出差的地方是上海708所,機會彌足珍貴。室里領導給他一周的時間,要求無論如何必須在一周之內把運算分析結果搞定。
在只有綠皮車的年代,差旅條件十分艱苦,除去來回路上耗費的時間,鄧景輝在上海實際有效的工作時間也就不到四天。艱苦的條件擋不住年輕人積極蓬勃的心,一到上海,鄧景輝就一頭扎進了計算機房,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泡在里面,通過三天的努力,順利完成了所有計算機程序和數據調試工作,就在鄧景輝以為可以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的時候,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計算機上運行出來的結果與理論計算完全不符!
碰到這樣的結果,第一次接任務的鄧景輝無法淡定,計算結果與理論不符,意味著這個項目失敗,這也意味著團隊成員之前所有的心血全都付之東流,他不甘心,繼續在那查找出錯的原因,可是時間不等人,所里只給了一周出差的時間,按照規定到時間必須返回,那次,鄧景輝最終還是沒能完成程序的計算,只能悻悻回所。
“回來后跟組長報告說程序出錯,事情搞砸了。當時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打擊,參加工作負責的第一件事就沒干好,辜負了領導的重托,怕大家以后不信任自己?!比缃竦坏刂v起往事,恍然之間,鄧總就像穿越了三十年的煙云。
為了證明自己,他并沒有放棄,回所后,鄧景輝沉下心來,夜以繼日地對上萬組原始數據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梳理,“那段時間查的快瘋了,不知道問題在哪,感覺哪都沒問題?!苯K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很微不足道的地方引起了他的注意,浩瀚如海的數據中,有兩組數字在編碼過程中順序輸反了。通過反復的分析和對比,同時多次請教所里的老同志,鄧景輝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小小的質量問題就是導致這次任務失敗的元兇,他斷定,有99%的可能性是因為這個微小數字的輸入錯誤導致整個程序運行失敗。
鄧景輝鼓起勇氣向領導爭取再去一次上海,誓必把程序運算后的分析結果拿到手。只不過第二次去和第一次去的心情完全不同,這次可是承載著巨大壓力,因為他知道沒有第三次機會?!暗诙蔚却嬎銠C運算結果的時候,心里特別緊張,手心里全是汗,幸運的是程序一次就通過了,結果和理論計算完全一致,當時內心的喜悅無以言表”。果然不出他所料,正是那個數字導致了前次運算的出錯,質量問題也由此解決?!霸诋敃r用有限元分析計算還是新鮮玩意,我拿回的夾板應力分析是所里第一張彩色的完整的結構件應力分布圖”,當鄧景輝拿著厚厚一摞計算資料回來時,他贏得了領導和周圍同事的認可。
“三十年前,所里科研任務少,想承擔重要的科研任務是要競爭的,如果當時我沒有解決那個數字亂碼的質量問題,后面就沒有機會獨立承擔直-11槳轂星型件項目,沒有完成星型件設計的經歷,就沒有機會去設計整個旋翼系統從而成為旋翼室主任,我今天也就成不了總師?!?/p>
從當初一位普通的設計員,成長為今天的總設計師,從當初沉迷于解決復合材料夾板運算分析質量問題的年輕小生,到如今負責全所科研技術管理的所領導,鄧景輝對質量始終這樣認為:質量在于細節。
“很多質量問題都在細節,很多人認為差不多了,那就這樣吧。我們所里常犯這樣的質量問題,就是在對原理沒有完全吃透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創新”,最后設計出的東西質量不過關,問題層出不窮,不光年輕設計員這樣,甚至一些老同志也會犯這個錯誤。”談及全所的質量問題,鄧總感慨頗多。
當被問及如何理解“巨匠精神”和促使年輕人提升質量水平時,鄧景輝喝了口茶,把目光放在了不遠的將來。
“巨匠精神是我們提倡的一種文化,是一個目標。我們希望廣大職工沉下心來鉆研技術,多去一線提升動手能力,把事情做精做優,做到極致,像空直公司有名的“高老頭”一樣,雖然他只是一名工人,但在空直的地位卻不低,擁有多項專利,是旋翼方面的專家,所以說只要多學習鉆研,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大師或者巨匠,到那個時候,質量水平自然就提上去了?!?/p>
他也表達了對年輕人的諄諄告誡,希望大家靜下心來琢磨業務上的事,保持對直升機事業的激情,把工作、愛好和人生目標相結合,主動作為,持續學習,做好每一件小事,對自己工作的質量負責,總會有更大的舞臺來表現自己的精彩。
(作者單位:中航工業直升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