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姍
645個黨員先鋒站覆蓋全市159個村海寧激活基層組織“神經末梢”
◎萬姍
近日,在海寧市周王廟鎮云龍村的蠶俗文化園黨員先鋒站里,第三網格黨支部的26名黨員聚集起來,人手一張《浙江日報》,由鎮黨委副書記范浩毅領頭,集體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暢所欲言談心得。
為了破解農村黨員集中教育難、活動開展難、作用發揮難的問題,海寧市大力建設“黨員先鋒站”——以熱心黨員家、閑置農房、村級活動用房等為“根據地”,一面黨旗、一個標識、一套遠教設施、一個活動計劃、一套規章制度,就成了家門口的“紅氧吧”、黨群面對面的“連心站”、基層問民情的“聯絡所”。上聯村黨組織、下聯農戶,全市12個鎮(街道)159個村已實現全覆蓋。
目前,村域規模越來越大,黨員人數越來越多,基層黨建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將黨建工作延伸到黨員家門口,拓展到群眾身邊,深入到基層治理每個角落?
海寧市在2004年推行黨員家庭點建設和2012年試行農村“網組片”民情聯系機制的基礎上,2015年全面推行農村網格黨建,以網格區域為基本設置農村網格支部。今年,海寧深化網格化黨建,在網格區域內建立農村黨員先鋒站,并以先鋒站為支點,融入組織生活、黨內關愛、走訪聯系、民生服務、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進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了切實作用。
云龍村的蠶俗文化園先鋒站就建在第三網格黨支部書記徐婷的家里,原本是一間閑置的生產用房,經過簡單裝修,掛上黨旗,亮出承諾,添上遠教設施,貼出黨章黨規,儼然就是一間充滿紅色氣息的會議廳。
“我們全村有153個黨員,要集中到一起開會還真不容易,現在建立了5個黨員先鋒站,黨員就近歸屬,每個人都有充分學習和發言的機會,效果非常好。”云龍村黨委書記范衛福說。
在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會上,26名黨員圍坐一桌。“身為黨員,要帶頭參與三星級美麗鄉村創建,從身邊事情做起、從服務居民做起,真正走好群眾路線。”黨員錢金寶率先打開了話匣子。“全會精神傳遞出‘從嚴治黨’的信號,作為一名老黨員,雖然年紀大了,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發揮余熱。”67歲的老黨員陳云龍說。通過這樣的“小班化”學習,全會精神滲透到基層黨組織的每一根“神經末梢”。
大樹扎根土壤,根系才能發達;黨組織扎根群眾,生命力才更頑強。海寧市共設立645個黨員先鋒站,覆蓋黨員15000多名,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近9萬戶,逐步構建起“村黨組織+黨員先鋒站+黨員”三級星狀網,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紅色生命力。
“自從有了這個‘紅色氧吧’,村里的黨員都聚集起來了,干了一件又一件實事。”許村鎮永福村黨委書記許衛明感慨道。
就在前段時間,永福村的孟湖黨員先鋒站召開民情分析會,黨員們攜著群眾訴求來參會。黨員俞國甫向許衛明反映,永福村幼兒園門口有一個廢品收購點,廢舊物資亂堆放,不僅影響環境,而且影響交通往來,接送孩子上下學很不便。
得知這一情況,許衛明立即帶領村干部到現場調查了解,發現廢品收購點確實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群眾呼聲也很大。許衛明現場即掏出手機,與許村行政執法局執法中隊聯系,向他們反映情況。幾天后,該違章廢品收購點就搬離拆除了。
更令村民意外的是,村里出面與該土地的承包農戶進行協商,將這一地塊澆筑成了一個水泥停車場,方便接送孩子暫時停留。“廢品沒有了,還多了個停車站,真是一樁便民好事。”村民老陳連聲稱贊。
“轟轟烈烈的事我做不了,作為一名黨員,我只能盡我所能替老百姓辦實事。”俞國甫這樣說。
依托黨員先鋒站,各鎮(街道)以黨建引領構建基層治理網絡,紛紛開展“黨群議事面對面”“政策向你講”“有話請你說”等活動,實現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定。每月組織開展民情分析會,重點圍繞村組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創建、集體經濟增收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議村情、督村務,積極為村兩委工作建言獻策。
黨員議事,走訪聯系,收集起民意后,還要建立快速辦理和反饋機制。馬橋街道依托市、街道、村三級聯網信息平臺,建立采集、上報、指派、協調、處置、反饋、評價“七步閉環流程”。不久前,柏士村第三網格黨員在走訪農戶時發現一豆制品加工黑窩點,通過信息化平臺反映后,市場監管、公安、綜合行政執法等執法力量迅速行動,將其取締。
為了讓黨員先鋒站工作更有熱情,服務更有實效,海寧市將黨員先鋒站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和鎮(街道)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并建立起經費保障機制,保障先鋒站日常活動的開展。
“建設農村黨員先鋒站是推進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的重要內容,也是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有利于密切聯系和服務群眾,有利于切實加強黨員管理。”海寧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接下來,海寧市還將建立站長培訓交流機制,對先鋒站站長、聯絡員、指導員開展培訓、交流工作,互相提高;建立考核獎勵機制,適時開展優秀“黨員先鋒站”評比活動,對活動開展好、作用發揮好的先鋒站進行獎勵,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紅色氧吧’為黨員學習創造了一個新體系,變‘灌輸式’為‘融入式’,學習效率高,也為溝通民情開創了一條新路徑,民意民愿有了疏通口,民生服務零距離,群眾口碑好。”海寧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紅色氧吧”既要為基層黨員充電,也要為經濟民生添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