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兵
(海軍駐北京地區導彈配套設備軍事代表室,北京 100000)
關于在裝備研制過程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探討
司 兵
(海軍駐北京地區導彈配套設備軍事代表室,北京 100000)
武器裝備的質量與研制過程質量管理水平密切相關?,F代戰爭對武器裝備的各方面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武器裝備研制、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水平對于提升武器裝備的戰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國內外質量管理發展歷程,分析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優點,提出企業在目前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中,一定要將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融合進去,一切工作要以質量為中心,貫徹“三全”、“四一切”理念。同時通過案例分析,提出在后續裝備研制中,應提升過程控制能力、重視設計缺陷控制,加強軟件質量與可靠性工作。
質量檢驗;計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
軍工產品的質量優劣,是關系到戰爭勝負和國家、民族安危的大問題。裝備的質量與質量管理水平密切相關。軍工企業科要秉承“質量是生命,質量是責任,質量是效益”的價值觀,不斷提升質量管理理念,改進質量管理模式,切實提高軍工產品的質量與可靠性。
國際標準ISO 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對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nnagement,簡稱QTM)下了如下的定義:全面質量管理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的一種管理途徑,目的是通過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
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管理階段、以及全面質量管理三個階段。
2.1 質量檢驗階段
20世紀初,產品的質量檢驗從產品加工制造過程中分離出來,質量管理職責也相應的分離出來,設置檢驗崗位,由專人負責產品檢驗,也就是說設計、生產操作、檢查監督各有專人負責。質量人員用檢測設備和儀表,進行百分之百的檢驗,稱為“檢驗員的質量管理”。
質量檢驗是一種事后的管理方式,這種事后檢驗把關的方式,無法在生產過程中起到預防、控制作用,隨著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和產品復雜程度的提高,其弊端就顯露出來。
2.2 統計質量管理階段
20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一些著名的統計學家和質量管理專家嘗試運用數理統計學的原理來解決質量檢驗存在的問題。1942年,美國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預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的創造了“控制圖”??刂茍D的出現,標志著質量管理從質量檢驗階段轉入以檢驗加預防為特點的統計質量管理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統計質量管理得到了廣泛應用。美國先后制定并公布了Z1.1《質量管理指南》、Z1.3《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控制圖法》,并在軍工產品供應商中推行,收到了顯著的效果。隨后,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等也都陸續推行了統計質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統計質量管理階斷的特征是數理統計方法與質量管理的結合,即通過收集、分析產品研發過程中的各類數據和信息,從中發現異常波動,確定產生異常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但是統計質量管理它對質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檢驗部門,忽視了其它部門的工作對質量的影響。
2.3 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生產力迅速發展,我們進入了全面質量管理階段。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質量經理阿曼德.費根堡姆,后來其理念慢慢被大家所接受。
全面質量強調運用系統工程的概念,把質量問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分析。其特點可概括為三全”、“四一切”?!叭笔侵笇θ尜|量、全部過程和由全體人員參加的管理。“四一切”是指在一切為用戶著想,一切以預防為主,一切以數據說話,一切工作按PDCA(P是計劃,D是實施,C是檢查,A是處理)循環進行。
今世界軍事科技蓬勃發展,戰爭形態、戰爭力量和戰略格局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裝備質量已經成為影響裝備綜合效能、戰場適用性和壽命周期費用的關鍵特性要素,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目前裝備質量管理還面臨著如下挑戰:
1)國內多數軍工企業按照GB/T 19001B《質量管理體系要求》、GJB 9001B-2009《質量管理體系要求》、K/JB 9001-2006《航空軍工產品承制單位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等相關質量管理相關標準的要求,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了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來規范和保證產品研發過程。但是在貫徹實施過程中往往還存在偏差,從某種意義上講,質量管理的現況是夾生飯;
2)有的企業在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基礎上,引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但是主要精力仍集中在質量檢驗上,更多地依賴于檢驗,過程控制能力相對較弱;
3)對基本質量管理方法認識使用有偏差,沒有深入研究和使用統計質量控制方法,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質量數據利用不充分,未對產品質量提升和持續改進產生相應的效果。
這些情況都表明,在武器裝備的研制過程中,全面質量管理的貫徹和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
我們對某型通信系統在生產制造、出產檢驗、軍檢期間的發現的各類質量問題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處理,從中發現的規律指出了后續質量管理中需要重點加強的工作,對我們的后續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4.1 提高過程控制能力
我們對某型通信系統的各類質量問題信息按照發現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見圖1所示。
從圖1來看,檢驗(含出廠檢驗、軍檢)過程仍然是發現產品質量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出廠檢驗和軍檢,至少可發現83 %以上的缺陷,這說明,目前質量管理更多地依賴于檢驗,過程控制能力相對較弱。產生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設計師更關心的是產品的主要功能、性能指標的實現,研制過程中的自查自糾工作不到位,質量部門監控力度不夠。
全面質量管理的主張抓質量不僅僅是抓質量檢驗,而是應該從產品需求論證開始,進行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工程研制、設計定型、生產定型、售后服務的全壽命周期的質量控制。包括市場調查、設計、工藝與工裝的設計制造、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聯試、出廠檢驗、軍檢和銷售服務等活動,同時用戶的意見又要反饋到企業加以改進,促使產品質量不斷螺旋式上升。
4.2 重視設計缺陷的控制,加大設計缺陷的歸零力度
同樣對上述的各類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溯源,從其產生的過程來看,發現30 %以上的故障是在設計階段產生,由于種種原因帶到了后續的生產環節(見圖1)。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一是研制單位在產品的研制過程中,對產品的設計缺陷不夠重視,往往是“就事論事”地處理,解決缺陷時“歸零”不徹底;二是“管理歸零”不夠,缺乏舉一反三解決質量問題的體系和機制,或者體系和機制未有效運行;三是有的設計缺陷雖已經發現,甚至有解決的措施,但是由于進度、經費等各種原因未能落實。
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設計階段的缺陷得不到控制和消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產品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制造能力再強,也無法消除設計問題。因此必須通過各種審核、評審,使歸零制度有效運行,把設計缺陷消除在設計階段,而不能把問題帶入下一個環節。
4.3 重視軟件質量與可靠性工作
我們對上述的各類質量問題的軟、硬件屬性進行分析,發現有38 %的質量問題是由軟件引起的(見圖3)。另外有統計數據顯示,即使在交付使用多年后,軟件故障仍占到信息化裝備故障總數的25.1 %,且對任務可靠度有較大影響,嚴重影響部隊使用和制約裝備能力發揮。同時,隨著計算機功能的增強,軟件規模越來越大,軟件在裝備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如表1所示),軟件的體系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所以軟件的質量和可靠性水平已經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軟件的質量與可靠性管理實際上是軟件工程化的管理。在軟件設計和開發中,研制單位應嚴格按照軟件工程的要求進行各個階段的開發和研制,從管理、設計、文檔編制等方面控制與保證軟件質量與可靠性,同時在設計中采用避錯設計、容錯設計、健壯性設計等設計技術,確保軟件的質量和可靠性。在管理方面,可從以下幾方

表1 軟件在美國航電系統中應用

圖1 按質量問題發現過程統計

圖2 按質量問題產生過程統計

圖3 軟硬件問題統計
面來加強:
1)提高軟件評審質量,在各級、各類評審中發現錯誤,消除缺陷;
2)提高軟件測試的有效性,盡可能多的發現并排除軟件中潛在的錯誤;
3)嚴格軟件配置管理,建立軟件配置庫(開發庫、受控庫、產品庫),對每個軟件配置項都建立配置標識,及時正確的記錄配置項變化情況,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錯誤來提高生產效率。
世界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指出: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是永恒的主題,也是市場競爭的焦點,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質量關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我國自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需要進一步總結提升。在后續裝備的研制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升理念,改進質量管理模式,重點提升過程控制能力,重視設計缺陷控制,加大設計缺陷的歸零力度,加強軟件質量與可靠性工作,以提高裝備的質量水平。
[1]牛玲.軍品承制方質量管理評價及持續改進質量管理機制研究[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4.
[2]繆建洲,葉渭川.論產品實現過程要素與產品質量[J].電子質量, 2012(6): 42-46.
[3]李建華.以軍品制造為契機 全面提升公司質量管理水平[J].江南集團技術, 2001(2): 21-25.
[4]孟沖, 宋華文. 武器裝備全面質量管理目標分析方法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2: 52-57.
Discussion on Implement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quipment Development
SI Bing
(Navy Missile Equipment Military Agent’s Office in Beijing, Beijing 100000)
Equipment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quality management building in equipment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s greater demands are being placed on the performance in every aspect of military equipment by modern warfa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combat capability of weapons and equipment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during producing cy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ing course home and abroad. It is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a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process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and running in enterprises. Quality being centered and the concept of “Three Haves and Four All”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as well. Through case analyzing, we find that in equipment production, we should improve control of proces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trol of design defect and strengthen work of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software.
quality inspection; statistical quality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J76
C
1004-7204(2016)06-0019-04
司兵(1978- ),男,江蘇,工程師,主要從事裝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