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燕山
順義區民政局:將改革創新貫徹始終
聶燕山
北京市順義區民政局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將改革貫徹民政工作始終,重點破解妨礙民政事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目前,各項改革任務有序推進,改革效果初步顯現。
民政業務繁雜,政策法規多、服務對象多、業務面廣,如果不對業務歸類劃分,極易出現重點不突出、資源配置不合理、政策銜接不到位等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經過認真分析、梳理,順義區民政局將民政業務劃分為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建設、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和雙擁優撫六大板塊。并根據各板塊的職責任務,合理劃分相配套的主管領導、科室、人員和服務資源,推動各部門均衡發展。同時,根據民政事業在發展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梳理各類機構,劃定為三類不同類型的部門,并根據業務性質,梳理職責和工作權限。行政性機構,主要負責各類業務的頂層設計、調研指導、政策創制和執法監督,如救災救助科、基層政權建設科等,共計10個行政科室;事務性機構,主要包括帶有行政認定性質、工作流程規范、專業性較強、工作類型比較單一的事業機構,如低保中心、居民經濟狀況核對中心等,目前共計5家;服務性機構,主要是政府出資提供服務的單位或部門,如軍休所、光榮院、流浪乞討救助管理站等,共計10家。
順義區民政局的目標是:中心越來越多,科室越來越少,事務性的工作交給專業人員做。
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梳理職責,理順工作體系。整合優撫、安置等職能成立優撫安置科;新設立社會福利管理科,加掛見義勇為權益保護科牌子;申請成立法制科,并已得到編制部門批復。最主要的目的是將行政科室的事務性工作分解出來,該由事務性中心承辦的交由中心承辦,該由社會組織承辦的由社會組織承辦。
共成立5個中心。把低保中心從救災救助科中分離出來,單獨設立,承擔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等事務性工作,提高精細化、專業化水平?;I建民政事務中心,統籌民政的社會事務。回歸社區服務中心職能定位,承接社區公益和便民服務、社工、義工管理等社區建設的事務性工作。成立社會福利中心,業務重點轉向養老機構的行業管理、標準化建設、公辦機構資產管理、護理員職業化培訓等內容。組建社會組織服務發展中心,承擔社會組織信息咨詢、業務培訓、項目評估等服務職能,重點培育和扶持區義工聯合會、社會工作者協會、見義勇為協會等公益性組織,并推動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
把服務性職責逐步推向市場,交由社會力量承接,民政部門的重心轉向政策創制、監督管理。順義區民政局推動光榮院、軍休辦社會化改革試點,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光榮院休養老人委托給專業養老機構承接,組織專業服務機構為軍休干部提供上門走訪、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統計調查、文化活動等服務。推動鎮辦養老機構轉型,逐步向養老照料中心、老年驛站、老年活動中心發展,打造老年活動、為老服務、志愿服務為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平臺。推進慈善協會去行政化改革,逐步將慈善協會承擔的政策制定等行政職能剝離,回歸給行政科室,慈善協會重點開展推介慈善項目、健全行業標準、舉行捐贈活動等。同時,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將慈善協會、基金會等公募組織的辦公經費列入政府年度預算,由區財政給予保障。
此次改革涉及機構設置、人員調整等多個方面,為了平穩實現,順義區民政局召開多輪干部座談會,對改革方向、內容、步驟等反復討論,形成共識。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優勢,加強對全體黨員干部的組織和引導。從整體上看,工作任務量加大了,完成時限提前了,干部交流力度也加大了,理順工作體制機制后,決策效率、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的推進,不但可以保證按時甚至還能提前完成各項任務,進一步提升民政社會化、產業化、信息化、體系化水平,為保障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系北京市順義區民政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