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新常態下蔗糖產業轉型思考
李凱
(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蔗糖產業;思考
一直以來,總有人認為糖業的生產效率太低,質疑廣西有沒有必要發展糖業。廣西是全國最適宜的甘蔗生產基地,食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廣西2000萬人(近一半人口)的生活生產與糖業息息相關,廣西糖業關系到國家食糖戰略安全,關系到廣西老少邊窮地區農民的生活生產,關系到廣西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不大力發展廣西糖業,國家食糖戰略儲備物資難以保障。目前,糖業在廣西的支柱地位難以撼動,而且尚沒有可替代糖業的產業。不發展糖業廣西100多家糖廠幾百億的制糖設備固定資產怎么處理?廣西糖業之于國家,之于廣西政府,都是意義非凡,無可替代的。要想發展好廣西糖業,建設好廣西糖業,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尤其是離不開廣西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熱潮悄然而至,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政策調整重獲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優勢。美國提出“再工業化”、“制造業復興”及“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日本提出“再興戰略”;韓國則是“新增動力戰略”;法國為“新工業法國”方案;德國則提出了“工業4.0”。
之所以被稱為工業4.0,主要相對于前三次工業革命而言:工業1.0指的是18世紀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實現了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工業2.0始于20世紀初,依靠生產線實現批量生產;工業3.0則為現代人所熟悉,指的是20世紀70年代后,依靠電子系統和信息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
過去20年來,美國引領的互聯網革命深深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他國家紛紛仿效。有分析認為,為了與工業3.0時代的集大成者美國競爭,德國迫切希望阻止信息技術對制造業的支配,進而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成為新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業4.0是德國針對自身特點推出的超越計劃。他們不走美國互聯網的路徑,而是根據自身在制造研發領域的優勢,力圖實現彎道超車。工業4.0其實是個龐大工程,核心是智能制造,通過嵌入式的處理器、存儲器、傳感器和通信模塊,把設備、產品、原材料、軟件聯系在一起,使得產品和不同的生產設備能夠互聯互通并交換命令。工業4.0工業發展進展見圖1。

圖1 工業4.0—工業發展進程
有經濟學家曾經預言只要工業4.0在全球鋪開,如果中國制造業仍原地踏步,不隨之做出改變,將會全線崩潰、解體。事實上,針對這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國家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那么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與我們制糖行業有什么關系呢?
加入WTO以后,中國按照“入世”承諾安排食糖進口,問題是我們承諾的關稅遠遠低于其他WTO成員國的平均進口關稅水平。極低的關稅水平,低廉的土地價格,過程逐步的智能化、信息化,加上毫無節制的走私,讓我國糖業舉步維艱,而我們還故步自封,遲早都會潰敗。
“十八大五中全會”提出企業要積極創新,我們認為,行業創新需要做到三個“未必”:以前沒做好的,現在未必不要去做;別人沒做好的,我們未必不要去做;國外不做的,我們未必不要去做。而我們許多企業卻下不了決心。當真正要創新的時候,大家反而都在往后退,默不作聲,不愿意承擔這種“陣痛”,不愿意改變現狀,沒有不破不立的魄力,沒有做百年企業的夢想。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勢在必行。
什么是轉型?轉型是指企業對現有業務和管理進行結構性變革,包括長期經營方向、運營模式及其相應的組織方式、資源配置方式的整體性轉變,獲取經營績效的改觀,是企業重新建立競爭優勢、提升社會價值,達到新的企業形態的過程。
3.1 既然要轉型,那么我們糖業的原“型”是什么呢
一是高昂的土地成本。廣西土地每畝承包價是1000~1300元,和其它地區如湛江每畝400元相比,具有明顯劣勢。土地成本高,導致甘蔗成本高,蔗農的收入低,使得企業和蔗農的關系復雜化。
二是農工分離。農業和工業的關系是互幫互助、共同生存的,失去任何一方都會給行業帶來極大的傷害。但是現在的狀況是兩者雖互為依存,卻相互傷害。制糖企業想多扣雜,蔗農想多稱重,兩者互不信任,損害了大家的共同利益。
三是整個產業陷入“悖論”,解悖需要行業同仁共同的智慧。資源型產業很容易陷入“悖論”之中,以競爭為第一考量,忽視合作,猶如當年的乳業之爭。
四是單一的產品方案。我國的糖品種較為單一,造成無差異化、溢價零享受。
五是自動化水平低。我國糖廠的自動化水平低主要是因為亞硫酸法先天的不足與極限,目前還不能很好的控制亞硫酸法制糖相關的生產工藝指標;其次,對于產品的“顏值”(感官指標)過于重視,也導致自動化煮糖成為“水中月”;還有,機械收割的甘蔗原料夾雜物多、新鮮度相對低等將會對亞硫酸法實現自動化控制帶來更加巨大的挑戰。湛江農墾的一個糖廠今年的一級糖率僅為1.21%,主要原因是采用了機械收割,夾雜物較多,極大地降低了一級糖的產品率。糖廠實現自動化還需一個漫長的過程。
六是重生產輕市場、重產品輕品牌。舉例說明,廣西某企業旗下有十多家糖廠,相應的就有十多個品牌;廣西某集團有幾十家糖廠,就有幾十個品牌,每一個廠就是一個品牌,一個集團有多少家廠就有多少品牌。企業只重視生產產品而忽略了市場效應,甚至企業本身都不知道哪個品牌最好。生產最好品質產品的糖廠也無法享受市場溢價紅利,反而沒有生產廠家的太古糖業公司占據著幾乎所有高端高檔用糖市場。
3.2 面對嚴峻的形勢,企業如何實施轉“型”
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型。從對糖業的認識、對政府的依賴、對科技促進步的理解、營銷模式創新、品牌構建等方面來實施轉型。曾有這樣一篇報道:“含糖飲料,這個殺手有點甜”,見圖2。

圖2 含糖飲料,這個殺手有點甜
社會上存在著許多與食糖相關的偽命題,人們對糖的認識不夠徹底,容易受到錯誤營銷的影響。因此,首先要從對糖的科普開始,利用現代媒體手段,以輿論為戰場,把握媒體新導向。
其次是實現農工利益關系轉型,構筑利益共同體,系統研究相關問題。正確處理好農工之間的關系,互幫互助。糖廠對蔗農寬容一點,蔗農對糖廠信任一些,不故意夾雜異物,農工相互信任,這必須要建立利益共同體。
第三是實現工業產品結構轉型。變廢為寶,變次為好,變一為多。爭取實現大中城市民用糖的精致化,糖廠能夠做到小包裝直接出廠,替代部分大包裝出廠,再二次分裝的營銷方式,改善食糖的衛生狀況。鼓勵糖廠上精制糖生產線及小包裝生產線。鼓勵開發液態糖、粉糖、方糖、速溶糖、紅糖等品種,實現食糖品種的多樣化。爭取制糖業實現圖3所示完整的甘蔗產品多樣性循環經濟產業鏈。

圖3 甘蔗產品多樣性循環經濟產業鏈
如今,廣西糖業面臨的嚴峻形勢,要么變革,要么倒閉。許多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如何迅速改變企業技術水平落后狀況,提高競爭力的問題。近年來,廣西糖業更加感覺到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迫切壓力。
綜上所述,要解決糖業發展問題,首先要形成共識,解決“要不要”的問題,“糖還要不要”,“還要不要自己搞”,“該怎么要”,“該搞多少”;其次,由我們廣西政府向中央要一些扶持的政策,推動行業立法,推動糖業發展;第三,以企業為主體,構筑工農利益共同體;第四,進一步整合行業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強調行業企業的“競合”關系,這是行業“解悖”的唯一出路,也是行業解除“互害”模式的途徑,進而提高行業話語權;最后,唯有依靠變革,促進糖業科技進步,才是保持中國糖業穩定發展的根本之路。
TS24
B
2095-820X(2016)06-04
2016-11-01
李凱,男,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師,博士、教授級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