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日登
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人民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和核訛詐,1958年4月,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建設核武器試驗靶場,加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國防力量。5月,決定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商丘步兵學校(以下簡稱商丘步校),以商丘步校的部分干部、戰士為基礎,建設核武器試驗靶場,屬軍隊建制、正軍級編制,代號為0673部隊(今中國核試驗基地)。
我被分配到0673部隊,當時,我因響應中央軍委“軍隊干部下連當兵”的號召,在68軍203師607團5連當兵,不知道商丘步校要撤銷,直到下放期滿回到步校時,校方留守領導才通知我直接去北京小西天0673部隊駐京辦事處(以下簡稱辦事處)報到。
1959年年初,0673部隊政委常勇(原商丘步校政委)已從西部地區勘選核武器試驗靶場地址回到北京,也住在辦事處。我是商丘步校政治系的政治理論教員,他對我的情況比較了解。一天,他找我談話,大意是:我們部隊要去的地方是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廣大官兵的生活會很艱苦,文化生活更談不上,我們將來要辦一個大型圖書館,你在去新的地方之前,先到政治學院(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在復興路83號——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2號院)圖書資料館去學習3個月。了解如何管理圖書館工作,將來到部隊開辦我們的圖書館。
第二天,我就在辦事處借了一輛自行車,帶著常政委給政治學院領導寫的介紹信,到政治學院圖書資料館開始了學習。負責帶我學習的是一位30多歲的女同志,姓蒲,她待人親切、熱情,對圖書館工作經驗豐富。在她的帶領下,我掌握了圖書采購、分類、編目、出納和閱覽等管理圖書館工作的必備知識,受益匪淺。
1959年5月,我到達0673部隊駐地。這里位于博斯騰湖旁,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廢棄了多年的一個勞改農場,只有供管教干警住宿和辦公用過的十多棟平房,其他都是地窖。我們部隊首腦機關進駐后,將平房作為處以上領導干部和部隊首長的宿舍和辦公室,有一棟改建成會議室,機關絕大部分官兵都是住地窖或帳篷(包括住宿和辦公)。
部隊黨委把我分配到政治部宣傳處俱樂部任圖書管理員。營房部門給我一頂大單帳篷,作圖書館的館舍。在戈壁大漠,單帳篷里的溫度“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窖”。生活和工作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為了看管和工作方便,我在帳篷右側后邊的一角,緊靠帳篷挖了一個小地窖,能放下一張單人床和一個簡易的臉盆架,作為我的棲身之所,也是我的單人宿舍。
我在帳篷內側四周,用木板搭成一圈書攤。拆了幾本過期的《人民畫報》和《解放軍畫報》,用粘膠把一頁頁的畫報粘接起來,用圖釘固定在木板上,書攤顯得美麗而整齊。在書攤一旁,搭了一圈讀者座位,可同時供十幾位讀者坐著看書。
圖書館最初的館藏,是商丘步校撤銷時,俱樂部主任孫培才等在常政委授意下,從步校圖書館帶去的1200多冊(套)圖書。其中,不僅有馬、恩、列、斯和毛澤東著作等革命理論書籍,也有各種古典的、現代的文學作品和科普知識等書籍。古典的有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榜》《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現代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牛虻》《阿Q正傳》《苦菜花》《迎春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科普知識有《十萬個為什么》等。
我依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分類法》將所有圖書做了分類,編好書目,貼好書標,在書名頁蓋上圖章,用書壘在書攤上依次陳列就緒。又裝訂了一個《圖書借閱登記簿》,在帳篷門口一側掛出一塊“圖書館開放時間”的牌子;并請電影組晚上放電影前廣播了“圖書館開放的通知”,基地圖書館就這樣誕生了。
后來,我又在烏魯木齊、和碩縣新華書店買來一些新書,使圖書館的書籍逐步得到充實。
圖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基地組建初期,干部沒有條件帶家屬,沒有家務活的牽累。干部、戰士的文化生活,除了每周能看看電影、下棋、打撲克之外,圖書館就成了一個好去處。許多官兵都喜歡到圖書館來看書學習,了解歷史知識、科學技術、現代文明,汲取知識營養。一到星期日和每天晚飯后,來圖書館看書、借書的往來不斷。
1960年,我調任宣傳處干事,圖書館工作由俱樂部一位女同志接管了。
一個擔任尖端武器試驗的基地,其初期的圖書館竟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帳篷圖書館,條件之艱苦,這在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個核大國中,也許是絕無僅有的,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
我到基地所做的這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基地首長的指示以及機關的大力協助,開辦了基地帳篷圖書館,雖然工作極其平凡,但能為生活、奮戰在沙漠之中的官兵帶來些許精神食糧,也算是我為國防科技事業所做的一點微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