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視點
Information Network
12月1日,從2010-2013年度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驗收會上獲悉,2008-2016年8年間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共部署安排項目265項,有力地促進了國土資源領域科學技術水平進步,提高了國土資源行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力度。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是由科技部審核、財政部批復、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科研專項項目。項目從2008年正式啟動,目前進入收尾階段。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圍繞落實國家科技規劃和國土資源科技規劃明確的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充分考慮了國土資源行業工作的特點和重點,開展了大量應急性、培育性和基礎性的科研工作。2008-2016年,國土資源部支持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265項,參與研究的項目承擔單位達76家,總預算經費達16.429億元,其中已經有96個項目完成了財務驗收和業務驗收,形成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誕生了一批科技創新平臺。此外,在優秀論文、標準、專利取得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公益性行業項目立項和實施階段,國土資源部實施傾斜政策,向領軍人才傾斜,向重點實驗室、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等重要的科技創新平臺傾斜,向行業急需的技術規范標準研究制定等工作傾斜。目前,通過公益性行業專項已發布標準17項,建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及重點實驗室43處。公益性行業項目為支撐國土資源行業的基礎性、應急性的科技創新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此次驗收工作采取實地驗收和集中驗收相結合的方式。針對重點研究領域、取得顯著重要成果的部分項目進行了實地驗收,對其余的項目進行了集中驗收。驗收項目涉及資金總額達3億元,研究單位涉及27家。驗收專家將以項目任務書為依據,對每個項目研究內容的完成情況、創新點和難點問題的突破情況,以及考核指標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的驗收。此次驗收,強調注重項目成果集成以及質量,特別是成果宣傳和科普工作完成情況,要求行業專項不僅要出成果、出成績,更要實現成果落地,提高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影響力,加快項目成果在行業內的轉化應用。
浙江省計劃用3年時間,對全省1191個鄉鎮(部分街道)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日前,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發出《關于支持推進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國土資源部門在六個方面支持整治行動。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領作用。浙江廳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村鎮建設規劃“兩規合一”工作機制。通過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局部修改和土地整治規劃實施,在鎮域層面形成生產、生活和生態用地分區明晰、結構合理、規模集聚的空間布局。保障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用地。浙江廳要求各地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需新建教育、醫療、養老、污水處理和停車場等民生、基礎設施納入項目儲備庫,實施項目化管理,重點保障建設用地。按項目時序要求和實際用地需求優先安排年度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大力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浙江廳要求各地加大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力度,對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涉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給予專項全額保障,產生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和土地收益優先用于小城鎮建設。做好拆后土地利用工作。浙江廳要求各地對難以直接利用的零星拆后土地,屬于“宜建則建”的,可將其納入周邊地塊進行整體開發;屬于“宜耕則耕”的,可納入復墾區域,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進行綜合利用。符合條件的“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可納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支持小城鎮實施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浙江廳要求各地結合小城鎮改造和產業轉型提升工作,將小城鎮整治納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范圍,加快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保障農民建房用地需求。
近日,從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獲悉,該市已建成區縣級農村產權流轉平臺29個,今年1-10月共完成農村產權交易5.24萬畝,合同金額約2.8億元,惠及農戶14491戶。全市累計成交農村產權17.56萬畝、金額9.76億元,惠及農戶45093戶。 農村產權流轉作為服務農戶、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重要方面,重慶市出臺了《關于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市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并制定管理辦法、進場交易業務指南,進一步明確交易程序、要件及制式文書,引導農村產權規范有序進場交易。目前區縣級已推動萬州、巴南、長壽、江津、合川、南川、開州成立了監督管理委員會。為了提升金融服務能力,重慶局探索“進場交易—抵押融資—融資鑒證”模式,通過農村產權交易與抵押融資風險補償金申報聯動,為流轉交易創造便利條件。重慶局還積極協調農業銀行、重慶農商行、重慶銀行等金融機構擴大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品種,并與京東金融公司就服務農村產權交易達成合作共識。
12月2日,從湖北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為有效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湖北廳近日聯合省安全監管局下發通知,要求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專題研究,加強協作配合,齊抓共管,全面提升開發秩序和安全生產水平。湖北省要求,兩部門要以非煤礦山為重點,嚴格準入門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推動礦山企業整頓、關閉和升級,推動資源整合;在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探索建立礦山領域安全監管常態化機制、大數據共享應用管理機制、礦產節約和生態保護機制,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監管工作。湖北省提出,兩部門至少每半年召開一次工作聯系會議,互通情況,研究問題,制定措施。要及時通報或移交監管工作中發現涉及對方管轄的問題或案件,加強聯合調研督導、聯合執法監察,嚴厲查處非法違法行為。湖北省強調,兩部門要嚴格履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管職責,按照“企業自報、隨機抽查、舉報受理、實地核查、結果公示”的基本工作方式,大力推廣落實隨機抽查和結果公示制度,實行礦山企業失信行為聯合懲戒,著力構建礦山企業誠信自律機制。
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是登記業務規范化開展的重要支撐,吉林省國土資源廳始終高度重視信息平臺建設工作,積極落實國家“反彈琵琶”的要求,把信息平臺建設作為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落地的重要手段,通過編制方案、制定標準、召開會議、技術培訓、督導指導等多種方式,強力推動各地開展數據整合、系統開發、平臺搭建、網絡調試、增量數據匯交、存量數據上報等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據國土資源部最新反饋信息,截至11月27日,吉林省有30個縣市已經成功接入了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提前完成了國家確定的年底前信息平臺接入數量覆蓋40%的縣(60個)的工作任務。
今年以來,廣西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堅持采取用地分級分類保障的辦法,科學配置建設用地指標,統籌保障建設用地需求。截至10月底,全區共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1.45萬公頃,同比增長12.13%,符合報批條件的488個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用地做到了應保盡保。據了解,在區域經濟總體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廣西自治區保障穩增長任務艱巨,全區703個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用地需求量大面寬。對此,廣西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按照重點突出和統籌兼顧原則,對建設用地實行分級分類保障,明確自治區專項指標主要用于保障自治區重點項目、農民住宅等;下達各市的指標,必須優先保障未納入自治區保障范圍的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等重點急需項目。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10月,全區共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1.45萬公頃,指標安排使用率達93.22%,有力保障了具備用地報批條件的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項目用地需求。符合用地報批條件的488個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已落實用地指標2.68萬公頃。全區獲批建設用地1.06萬公頃(含國務院審批),供應國有建設用地8856公頃。據悉,為落實穩增長工作部署,廣西廳還注重綜合施策,合理調劑用地指標,重點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今年8月,提前調劑2.79萬畝用地指標,用于保障縣域經濟項目用地需求,467個縣域經濟項目得以及時落地;11月再次調劑安排581個縣域經濟項目用地指標3.15萬畝。